直徑約1600英裡的月球南極-埃特肯盆地驚現神秘物質!

2020-11-08 隕石集市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越來越深入,讓我們一起看看科學家們這次對月球有什麼新發現吧!


科學家們在月球上的大坑裡發現了一大堆神秘物質,這些物質的質量是夏威夷大島的五倍,位於月球表面以下數百英裡處。


彼得•詹姆斯來自德克薩斯州貝勒大學,他領導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南極-艾特肯盆地的結構。這是一個直徑約1600英裡的撞擊坑。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坑之一,不過由於它位於月球的遠端,人們不能直接在地球上看到它。

據他們發表在《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的論文,該小組正在調查月球引力的變化。他們使用了美國宇航局重力回溯和內部結構實驗室(GRAIL)的數據。這是一項旨在創建月球引力圖的任務,同時也觀察月球內部結構和組成。

當該團隊將GRAIL數據和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地形信息結合起來時,他們發現了巨大而異常密集的物質。研究人員不知道那是什麼,但它似乎延伸到了月球表面以下180多英裡。


研究人員稱,這可能是形成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小行星上的一大塊金屬,它沒有沉入月球內部,而是一直埋在月球地幔中。計算機模擬表明這個解釋比較合理,但也有人提出了其他解釋。

「想像一下,將一堆比夏威夷大島大五倍的金屬埋在地下,這大概是我們意外檢測到的物質。」

這個神秘的物質位於月球遠端的撞擊坑下面。

「我們計算了一下,形成撞擊坑的小行星的足夠分散的核心可以懸浮在月球地幔中,並一直持續到今天,而不是沉入月球中心。

研究人員說,這個意外物質還可能是有月球上的巖漿海洋凝固時的氧化物形成的。

無論這個物質是什麼,該小組相信它可以解釋撞擊處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的一些特徵——尤其是正是這些物質造成隕石坑的中央凹陷,而不是「熔化層」的收縮造成的。

了解南極-艾特肯盆地是如何形成的對於理解月球的歷史及其演變非常重要。「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保存最大的撞擊盆地,也可能是太陽系中公認的最大的撞擊結構。」


目前,美國還有其他幾個國家的太空機構正專注於登月任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近宣布了阿爾特彌斯任務,目標是2024年前將第一位女性送上月球。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稱月球最大的隕石坑下方隱藏著神秘物質
    據外媒BGR報導,與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相比,月球並不是特別大。然而,它相對較小的尺寸掩蓋了其最有趣的特徵之一:一個直徑超過1500英裡的巨大隕石坑。 現在,研究人員認為這個被稱為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巨型隕石坑下方隱藏著一些東西。
  • 玉兔二號幫科學家解密月球最大撞擊坑:南極-艾特肯盆地
    隨著「玉兔二號」月球車不斷前行,嫦娥四號核心團隊科學家利用傳回的第一手數據,持續產出科學成果,近期發表的研究成果稱:月球最大撞擊坑——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時的撞擊,很可能穿透月殼,撞擊出月球深部物質。 南極-艾託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 是月球上最大的環形山,也是太陽系內已知最大的。這環形山位於月球的背面,接近南極的地方,直徑約2,240公裡,深13公裡。 那麼該科學家帶來又一個新的問題,什麼樣的撞擊可以「穿透月亮」?撞擊出月球深部物質?撞擊的當量會達到什麼程度?
  • 月球背面「凝膠狀」神秘物質已被確認!其實它早已被帶回了地球
    2019年1月3日14時左右「嫦娥4號(Chang'e 4)」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這是中國第三次成功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嫦娥4號在月球背面的南極附近著陸,因此可以拍攝到南極艾特肯盆地的美麗風景。
  •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關於南極-艾特肯盆地
    嫦娥四號著陸在月球背面一個叫做馮·卡門撞擊坑的內部,而這個馮·卡門撞擊坑,則位於一個叫做南極-艾特肯的盆地內部。南極-艾肯盆地(簡稱SPA),是一個盤踞月球背面南半球的巨型撞擊坑。根據LROC WAC影像和[1]繪製對南極-艾肯盆地的認識變化,貫穿了人類短短幾十年的月球探測史。
  • 嫦娥四號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
    有科學團隊在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時的撞擊很可能穿透月殼,撞擊出月球深部物質。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底部成功著陸。科學界目前認為,艾特肯盆地是39億年前撞擊形成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地形相對平坦,坑底被玄武巖填充,其物質成分和地質年代具有代表性,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 月球背面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團神秘物質可能是金屬
    月球背面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團神秘物質可能是金屬。這張影像是依據美國航天總署(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的數據所繪製,顯現出月球反面坑坑疤疤的樣子。
  •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發現神秘「凝膠狀」物質,中國科學家給出答案
    在2019年7月嫦娥4號月球車發現月球背面隕石坑中這種不尋常的暗綠色發光「凝膠狀」物質後,引起了廣泛關注。會是外星人留下的物質嗎?畢竟月球背面可能是外星人的基地啊。嫦娥四號登月點2019年1月3日,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最古老、最大、最深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185公裡寬的馮
  • 月球異常!月球最大隕石坑下的「巨大」沉積物是古代小行星金屬
    美國宇航局的數據顯示,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隱藏著40億年前小行星撞擊時留下的遠古金屬。美國宇航局在月球表面一個1200英裡寬的隕石坑下發現了一團神秘的物質。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隕石坑,深達數英裡。
  •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月球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而所謂的月球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月亮,在漆黑的夜晚非常的皎潔明亮,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但他又有一種威嚴在讓人們十分的敬畏!
  •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表面布滿了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萬千米,直徑大約是地球的30倍。,月球的背面簡直就是一個禁區,因為有我們肉眼去觀測月球的時候,似乎就只能看到月球上60%的面積,而40%在地球上是無法看到的,也就是所謂的禁區,而我國就率先打破了這個禁區,並成功的發射了嫦娥4號,成功的登陸了月球的背面,成為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先河。
  • 太空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月球南極深淵
    編者按:月球南極開始成為熱門,但你可知道月球南極其實充滿了危險。有些懸崖垂直落差達到8000多米,太空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月球南極深淵,看來富貴險中求,這句話也適用於月球。,SPA為艾肯盆地,直徑約為2480公裡,深度達12.8公裡,因此到處是懸崖峭壁當人類將目光轉向月球時,水資源依然是我們的目標,月球南極有著大量的水冰資源,美國宇航局已經將2024年載人返回月球任務的目標選定在月球南極。
  • 關於月球的五個最新冷知識
    圖中虛線圈顯示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下質量異常區域。本版圖片均來自NASA官網今日視點月球是全體人類共同的圖騰。然而,它相對較小的尺寸掩蓋了其最有趣的特徵之一:一個直徑約2240公裡、深13公裡的巨大隕石坑——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該處也是我國的月球探測器嫦娥4號的著陸點、玉兔二號的活躍地。南極—艾特肯盆地在大約40億年前形成,是太陽系中保存下來的最大的隕石坑。雖然更大的撞擊可能發生在整個太陽系,包括地球上,但大部分的痕跡已經消失。
  •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
    在遙遠的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在接近月午時,「玉兔二號」月球車計劃進行至少1次全景相機環拍,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測月雷達開展同步探測。
  • 嫦娥四號迎第24月晝,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
    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11月10日消息,在遙遠的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科學團隊近期發表在SCI期刊《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時的撞擊很可能穿透月殼,撞擊出月球深部物質。
  • 月球最大隕石坑發現大量未知物質,有5個夏威夷那麼大!
    月球的背面坑坑疤疤,同時也因為一直躲在地球視線後方而神秘感倍增,其中包含公認月球上最大、最古老且深度最深的隕石坑「南極─艾託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這個隕石坑由前蘇聯發射的月球3號探測器發現,直徑約2500公裡,深13公裡,最大落差(從坑底最深處到最高壁頂處)16.1 公裡,同時也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估計形成於42億至43億年前的一次巨大撞擊。
  • 嫦娥四號附近發現2100萬億噸異物,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
    在地球上,我們始終無法看到月球背面。這是因為月球的同步自轉現象(或稱潮汐鎖定),月球的自轉與公轉角速度剛好相等,無論月球怎麼自轉,月球背面都不會轉向地球。直到人類有能力發射繞月飛行的月球探測器之後,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才被逐漸揭開。
  • 關於月球的最新冷知識:礦藏比地球少、水分子會「跳舞」
    然而,它相對較小的尺寸掩蓋了其最有趣的特徵之一:一個直徑約2240公裡、深13公裡的巨大隕石坑——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該處也是我國的月球探測器嫦娥4號的著陸點、玉兔二號的活躍地。南極—艾特肯盆地在大約40億年前形成,是太陽系中保存下來的最大的隕石坑。雖然更大的撞擊可能發生在整個太陽系,包括地球上,但大部分的痕跡已經消失。
  • 舉頭望明月:神秘的月球瞬變、月背宇宙飛船城市遺蹟和空心月球說
    在第二次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2號任務中,太空人在乘坐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和返回艙對接後,將沒有用處的登月艙上升級控制著墜向月球,隨即發生了月震,放置在月球月面高靈敏度的地震儀就監測到了月震波,數據顯示月球搖晃了55分鐘左右,震動由小逐漸變大,到波幅最大時用了約8分鐘,然後振幅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迎來第24月晝。隨著「玉兔二號」月球車向西北方向不斷前行,嫦娥四號核心團隊科學家利用傳回的第一手數據,持續產出科學成果。科學團隊近期發表在SCI期刊《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時的撞擊很可能穿透月殼,撞擊出月球深部物質。
  • 嫦娥四號附近發現2180萬億噸異物,月球背面究竟隱藏著什麼?
    美國宇航局(NASA)在使用月球重力數據和月球軌道飛行數據結合起來分析和研究時,發現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地形和月球重力極不匹配,這意味著盆地下面存在著異物,隨後探測數據顯示出這個異物重約2180萬億噸,面積達到5.2萬平方公裡,並可能向下延伸到300公裡的地方。是武漢市面積的6倍大,而此時的嫦娥四號正位於巨大異物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