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代的進步,還是男權的下降?古羅馬時期女性為何勇於離婚?

2020-12-03 文史編織者

引言

自古以來,婚姻都是人生所必須經歷的大事之一,因此東西方社會對此都十分重視,然而在以男權為主導的傳統社會,女性根本沒有話語權,婚姻大事同樣如此。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講究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早期西方社會更是如此,父親的話語決定著女兒的一生幸福。但萬事萬物總有例外,婚姻之事自然也有特殊情況,古羅馬時期作為西方文明起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盛行的社會風氣影響了後世幾千年之久,以至於現代西方社會還有所保留。這一時期的女性婚姻制度也先後經歷巨大變革。

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女性在婚姻問題上一如既往聽從家長的包辦,自己毫無選擇權,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家庭悲劇發生。另外,共和國時期的羅馬男性時常因為一些小事與妻子離婚,這讓羅馬共和國的統治者十分頭疼,畢竟這不利於羅馬帝國的人口增長。但是這種男權至上的社會風氣在共和國晚期得到了一定遏制,為什麼這樣說呢?

羅馬時期的女性

因為共和國晚期,在婚姻內遭遇不幸的羅馬女性可以大膽追求愛情,以至於婚外情、通姦的現象日益增多,羅馬女性更是有權利選擇離婚,共和國晚期男女離婚率普遍提高,歷史上曾出現了「五年改嫁了八個丈夫」的現象。

雖然羅馬統治者對離婚浪潮進行了整頓,可效果卻不盡人意。那麼羅馬共和國末期,社會上的女性為何有權利選擇離婚呢?要知道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遵循著內心的好奇,讓我們跨越歷史的長河,回溯過往,一探究竟。

一、帝國的悲哀,羅馬女性的婚姻,全由家長包辦,毫無自主權

古羅馬時期盛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一旦擁有配偶,不得與他人結婚。在羅馬早期,父親在家庭中擁有著最高的地位,他決定著配偶的生活條件以及子女的一切生活。《十二銅表法》就曾明確規定:大家長對於其家屬擁有著絕對領域的生殺大權。這樣就造成了男權至上的現象,女性社會地位普遍很低。

十二銅表法

身為女性的女兒在婚姻大事上必須聽從父親的命令,當時的羅馬法律規定女性必須年滿12周歲方可結婚,然而實際上,很多女性根本不到12歲就被父親安排嫁給了他人。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的女性結婚方式分為兩種,即市民法婚姻、萬民法婚姻。

市民法婚姻又被稱為夫權婚姻,其主要針對羅馬公民、拉丁人。市民法婚姻的男女結婚方式又能被細分為三種,即時效式、買賣式、麥餅式

時效式這種結婚方式是指男女連續同居一年以上,即被視為正式婚姻,女性在婚後正式處於夫權的控制下,但如果在同居的一年內,女性有連續3夜未曾歸來,那麼宣告婚姻失敗。因此這種帶有時間效應的婚姻被叫做時效婚,不過這種婚姻方式持續時間較短,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經沒有了。

買賣式羅馬共和國早期,由於女性的地位低廉,幾乎等同於奴隸、牛馬,因此那時候的女性婚姻可以通過明碼標價進行交易。根據記載,新郎只需要在證人和司秤面前以「要式買賣」的方式,給予女方的家長一定的金錢,就可以買到新娘。

羅馬女性

麥餅式羅馬最古老、最主要的婚姻方式。舉行婚禮時必須邀請10個人作為證人,在朱庇特神像面前食用祭祀神靈的麥餅,這才算完成,因為結婚時需要共同食用麥餅,因此被稱為麥餅式婚姻。此外麥餅式婚姻還有著嚴格的月份限制。

相對於市民法婚姻的有夫權,萬民法婚姻則沒有夫權控制,因此也被稱為自由婚。它所針對的對象是沒有羅馬公民權的外國人,人們不需要刻意去準備婚姻儀式,只要男女二人同意,即可喜結連理。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無夫權的自由婚姻逐漸成為了社會主流婚姻方式,妻子也因為不受夫權的影響,因而家庭地位有所提升。

綜上,羅馬早期的女性婚姻根本沒有自主權,父系大家長掌控著女性婚姻的命運,許多父親為了自己的利益、前程,甚至將女兒嫁給殘疾人、暴力狂。當時的羅馬女性就像是一種貨物,被男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二、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繁榮,羅馬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漸提高

在羅馬時期,女性一生都要處於被監護的狀態,父親、兄長、丈夫,這些監護人決定著女性是否有權結婚和繼承財產。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傳統的羅馬家庭中,女性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她們可以不用從事重體力勞動,只需要相夫教子。

相夫教子的羅馬女性

此外婦人出門時,一定要先通知丈夫,需穿長袍以及他們陪同,這種行為在今日看來十分愚笨,但在當時確實鐵一般的律令。女性在家庭中與丈夫吃飯時,嚴禁喝酒,一旦違反,就會被處死。與此同時,婦女也可以接受教育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根本碰不到文化,但是出於時代的特性,這些教育都是一些實用的生活常識教育,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知識教育唯有極少數的貴族女性可以享受。

之所以能夠發生上述的變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無夫權婚姻的興盛,公元前2世紀後,無夫權限制的自由婚姻取代了原先的夫權婚姻,成為了社會主流,這種婚姻方式讓女性首先在經濟上取得了獨立。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無夫權婚姻中,女性擁有著屬於自己的財富,她們的財產不再歸屬於丈夫,女性個人就是這筆財富的最大繼承者。

經濟上的富庶刺激著女性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一部分羅馬女性要求廢止女性不得身著豔麗服飾的法令。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女性要求改變那些針對婦女的法令,即便是那些要求遭到了貴族階級的反對,但是羅馬女性的地位從她們要求改變法令的那一刻起,早已在無形中上升。

羅馬女性生活質量的提升

根據《羅馬史》記載。公元前195年,羅馬女性向執政官提議廢止奧比烏斯法,結果可想而知,一大批女性被趕出了政務大廳,但是羅馬女性不甘於屈服,她們開始在街頭上演講,抨擊法律對於女性不公正的待遇,無可奈何之下,執政官廢止了這條法律。

經此一役,羅馬女性徹底崛起,社會地位也不斷提高,她們開始大膽追求愛情、物質上的享受,以至於許多原本忍受著丈夫欺辱的女性,紛紛選擇了離婚。

三、開天闢地頭一遭,羅馬女性也能離婚了?

羅馬早期,根本不存在著女性離婚,從羅馬建立國家起,500年之內根本沒有出現過所謂的離婚事件,一直到公元前230年,才出現了一位羅馬公民因為妻子無法生育的離婚事件。

羅馬早期的《十二銅表法》對於離婚就做出過嚴格的約束,法律規定了女性不得拋棄丈夫,可一旦出現了妻子謀殺子女、與他人有染,丈夫有權處死或休妻。而且即便是離婚,也都是男性主動提出,此外妻子無法生育是丈夫提出離婚的主要原因。

共和國時期,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因為女性無法生育的離婚事件,丈夫對於無法生育後代的妻子直接選擇離婚,側面可以看出那個時期女性的悲哀。

羅馬時期的男性

另外妻子與外人有染也是男性選擇離婚的重要原因之一,羅馬共和國時期,男性一旦發現妻子與他人有染,甚至可以直接處死妻子,當然也有選擇離婚的。羅馬的法律嚴格規定了女性的行為操守,一旦出現了汙點,就會受到嚴厲的打擊,這也是為何羅馬早期根本沒有女性離婚出現。

可隨著羅馬經濟的繁榮,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自由婚姻成為了社會主流時,離婚似乎變得十分簡單。按照歷史記載,在羅馬時期,龐培、奧古斯都、提比略都先後結過很多次婚姻,多次結婚就代表著多次離婚,上行而下效,社會上開始流行起離婚的浪潮。雖然這種現象不利於家庭的穩定發展,但是對於那些遭受丈夫打罵、欺辱的羅馬女性而言,無疑是一種解脫,許多遭遇不幸的女性紛紛選擇與丈夫離婚。

可是歷史總是殘酷的,剛剛享受到曙光的羅馬女性又墜入了深淵,原因是基督教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由於基督教歧視婦女,所以羅馬女性又重歸於男權的控制下,進而迎來了悲哀的生活。

古羅馬女性婚姻從最初的完全掌握在男權之下,到後來的逐漸放鬆,女性地位得以提升,進而有權選擇自己的婚姻,以及最後又回到了男權的控制下。這一系列悲慘的遭遇彰顯了古羅馬時期女性的悲哀。

參考文獻:

《羅馬史》

《十二銅表法》

《古代羅馬帝國》

相關焦點

  • 古羅馬女性社會地位低,可這一時期的到來,女性獲得了更多權利
    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民族不斷融合,使得羅馬社會變得更加複雜,促使羅馬的法律條文發生著變化,而男女平等的關係也逐漸演變為男性的權力高於女性,這種現象在婚姻家庭中尤為常見,古羅馬時期,多數女性的婚姻都是由家庭包辦,他們跟中國古時候的女子一樣,沒有權利,可以自己選擇婚姻家中,男性在家庭中具有主導的權利,女孩們必須聽從父親的安排古羅馬的法律條文規定,男性需要達到14周歲
  • 無論跟誰姓,最後都是男權的姓
    一位女性博主,因為公開述說自己「因為冠姓權跟老公離婚」的經歷,突然被推上風口浪尖。她說她試圖給孩子改姓,但遭到家裡所有人包括自己親媽的反對,後來跟前夫協商離婚。這是因為女權意識的覺醒,她說。 原本我覺得這舉動過分像一個姿勢了,她的生活似乎過分被主義指引。
  • 「為孩子冠姓權而離婚」引發罵戰,人們究竟在吵什麼?-虎嗅網
    也就是說,這位博主選擇離婚完全是認為「冠姓權傷害了女性權利」本身,而並非其他的外界原因。有網友認為,當事博主的丈夫已經在生活中做到了尊重女性和平權,而她婚後索要冠姓權的行為是在腦海中想像了性別對立,然後向著一個男權的幻影衝鋒。但另一些人則認為,女性在社會中頻頻遭受不公正的大背景下,僅僅是索要冠姓權就被扣上「極端」的帽子,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不正當打壓。
  • 女神、女人、女奴,希臘神話傳說中的女性形象緣何發生變化?
    其實只要細緻去研究,就能發現,每一部神話作品其中都或多或少的蘊含著當時的社會現狀、民俗風情以及當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我自小就喜愛看神話故事,不管是我們中國的還是外國的神話故事,它們都像擁有魔法一樣,將我的眼球深深地吸引了過去。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於神話故事有了新的改觀和看法。
  • 以實用為核心,輔之以人文、藝術等,古羅馬時期教育注重務實精神
    古羅馬時期就已經開始重視教育教育是一個王朝或者一個時代,不斷前進的重要動力源泉,這是無可非議的,只有經過良好而又全面的教育,才能夠培養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如此才能夠為國家和時代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礎。古希臘、古羅馬一直是被公認的古代世界中,對於教育非常重視的兩個時期,同樣的,古希臘和古羅馬輝煌而又燦爛的文明成果的出現,是和教育以及人們的主動追求探索分不開關係的。古希臘在城邦時代逐漸進入到了國家政權時期,而對於人才的培養,特別是政治和軍事人才的培養,是各城邦非常重視的要點。
  • 古羅馬|「奴隸制」推翻國王「絕對化」
    別看古羅馬一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城邦,但是它卻最終發展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而王政時代和共和時代,更是古羅馬歷史不可逾越的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可為古羅馬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準備條件。在古羅馬的王政時期,實則是古羅馬周邊氏族逐漸融合的一個時期,古羅馬的文明剛剛有萌芽。
  • 奢侈之風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強大的古羅馬的?
    公元前509年,羅馬人推翻了伊達拉裡亞人"高傲者"的統治,驅逐了前國王暴君塔克文,羅馬結束王政時代,進入共和國時代。在以後的兩三個世紀,羅馬公民們過著自給自足、簡樸節約的小農生活。當時的羅馬共和國還只是一個規模很小、相對弱勢的小城邦,經常與鄰近的薩賓部落發生衝突,形勢非常嚴峻,不但要受到周邊強國的排擠還會受到一系列的軍事威脅。
  • 古羅馬與古希臘時期的教育家對於雄辯術的認識
    雄辯術雖然有著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但真正有史可查的時間段卻是在古希臘時期,那時期,得益於雄辯術所衍生的文化氛圍十分濃厚,雄辯術理論,雄辯家,專門培養雄辯家的學校等等有關雄辯術的產物也層出不窮。但是,古希臘與古羅馬濃厚的學習氛圍,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輝煌,絕不僅僅只依賴於雄辯術,更多的,是依靠著全身心投入在辯論術研究中的學者,西塞羅,昆體良,柏拉圖等等。
  • 據統計離婚案件中女性提出比率高達70%-80%
    不過這也算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說明女性自立自強思想成熟了,她們能夠自主決定自己的婚姻,對離婚後將要面對的生活也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蔣月的觀點為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的餘婧所認同,她進而言之:  「女性主動提出離婚一方面反映了現代女性更加注重婚姻的質量,尊重內心感受,關注自己精神世界的需求,不委屈、不將就。另一方面,也是女性的經濟收入提高的體現。
  • 3分鐘告訴你女性是怎樣自我覺醒
    3分鐘告訴你女性是怎樣自我覺醒女性自我覺醒 ;這幾個字眼似乎成為了陳詞濫調,把男性放在了一個對立的角度,鑄成了兩性的潛在抗爭。顯然,這不是我今天的議題,我想把女性這個詞替換成;你最溫柔敬愛的母親,你頑劣俏皮的女兒,你最美麗智慧的妻子。這種自我覺醒可能在少年時代完成 也可能是成為母親之後 又或者會在入土之前 但最終都會以一種方式完成。
  • 不再沉默的女性 | 2020年性別新聞盤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女性地位下降的同時,女性權利的相關討論在這一年的時間裡空前高漲,甚至出現了今年是「女性主義元年」的說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全職太太」話題屢屢掀起論戰,從側面反映了當下中國女性對事業和家庭難以兼顧的焦慮。事實上,問題的真正核心不是「當全職太太是不是個人自由」,而是為何女性難以在「全職太太」的選項之外擁有更多的選擇?
  • 當代女性的生存境遇與時代書寫——電影《找到你》解讀
    男權話語體系下,女性長期被置於「第二性」的從屬地位,剝奪了女性的自我,成為一個生育工具或者發洩工具。經過數次女性主義運動及思潮,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她們獲得社會中上層的入場券後另一個問題很快冒出來( 即生育「bear」),這成為女性擺脫不了的母題,且女性生活大部分問題都圍繞這一系列問題。關於生育,正如臺詞所說,三個媽媽有不同的境遇,活在各自的難題中。
  • 面相雜談|三白勢利眼,容易造成女性感情破敗的眼相
    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一個女性,並不是要天天躲在家裡洗菜煮飯,相夫教子。新世紀女性的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湧現了大批敢闖敢拼的「女強人」。可是,在社會上的競爭,是醜惡和無情的,一旦陷入其中,不太容易抽身而退,要有堅韌的意志力方能與之抗衡。
  • 神奇的發明玻璃:生於古埃及,發展於古羅馬,傳承創新於歐洲
    雖然說玻璃的發明是古埃及人的功勞,但是古埃及時代的玻璃製品並不能隨心製造,有著固定的形式。說起玻璃發展壯大,具有更大的美學價值則要歸功於古羅馬人的創造,古羅馬人發明了吹制玻璃的工藝,使得玻璃可以隨心製作成不同的樣式。此外古羅馬人的統治擴張和發達的貿易往來將玻璃工藝帶到歐洲的每一寸土地,為玻璃在未來人們生活中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打下了基礎。
  • 古羅馬特色的收養與皇位繼承制度是如何產生的?又有什麼影響?
    在講羅馬歷史之前,我們要先理清羅馬的時間範圍:羅馬帝國歷史很長,我們現在泛指意義上的羅馬大致分為王政時期 二、古羅馬收養與皇位繼承制的運行模式和影響 古羅馬收養與皇位繼承制源於羅馬特殊的歷史文化、法律觀念以及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推動。
  • 周迅官宣離婚,收穫萬人祝福:什麼樣的女人想離婚就可以離
    這些年,公眾人物的離婚開撕,層出不窮,大家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有人離婚被全網謾罵群嘲,有人離婚引起眾人惋惜,而像周迅這樣,離個婚被全網送祝福的,還實屬少數。不管怎麼說,迅哥兒的演技在娛樂圈有目共睹,大家對她的人格魅力的關注度遠遠大於她的個人私事。因為,在大家心中,不管她離婚與否,她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 國外絲路考古遺址 古羅馬時期軍事防禦與農業灌溉
    國外絲路考古遺址 古羅馬時期軍事防禦與農業灌溉 科技日報
  • 靜電:|致敬那些站在時代前列的女性
    當然,我的女性讀者少,固然和我長得又矮又醜有很大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這個民族的女性普遍不太(很不)關心時事。我國的女性為什麼不喜歡關注時事?其實也不難理解:1、自古以來,我國都是男權社會: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歷史上的女性基本沒有什麼社會地位。而即便是上流社會的女性,也是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奉為德性,所以她們沒有關注時事的需求。
  • 古羅馬時代就有水泥,為何近代才被大範圍使用,好東西還是壞發明
    據了解,古羅馬時代就開始有人製造出了水泥,1756年,一個叫做斯米頓師的英國人在實驗中確認了水泥的原理,他的研究結果是,用石灰和火山灰可以配製出在水下建築中可以使用的砂漿,不過水泥並沒有被正式發明出來。1796年,同樣是英國人的帕克通過研究古羅馬人的做法提出了水泥的配比和名字,這也就是歷史上出現的第一代水泥產品。
  • 一點一點積攛失望,最終有了離婚的資本
    我們害怕在一段婚姻中失敗,害怕別人用指指點點的方式評價自己的情感,害怕看似蜜糖的婚姻實則砒霜,所以,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不想要輕易離婚。離婚就是失敗的代名詞。對於女人來說,尤其如此。父親,在男權文化環境中,對於子女來講,從來都是遙遠的存在,那些喜歡掛著奶瓶陪小屁孩踢球的男生,在主流文化中簡直太娘了,一點都不man。恰恰是這塊的認知讓男生們始終處於子女交流的弱勢地位,也正是如此,讓女人們背負起更多家的責任,同時生成了男女不平等的地位以及大男子主義。在男女互動中,男性更多的消除了自己不用擔負的道德感,覺得身邊的一切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