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已經融入我的生活中」(海客談神州)

2021-01-11 瀟湘晨報

茹絲為孔子學院學生授課。奈洛比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肯亞首都奈洛比一景。影像中國

學漢語、參加「漢語橋」、留學中國、上春晚、彈月琴、參與「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擔任孔院老師……茹絲被稱作「非洲茉莉花」。和在天津攻讀博士的茹絲聯繫上時,她正忙著為中國教育部舉辦的「來華留學70年」紀念活動撰稿,忙碌地查閱大量資料。談起自己豐富的經歷,茹絲用標準流利的漢語說:「中國文化已經融入我的生活中。」她希望做一名非中文化交流的使者,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學,讓更多同胞了解中國、愛上中國。

憑著刻苦和堅持與中國結緣

1986年,茹絲出生於肯亞。上高中時,她希望能學習一門外語,母親建議她學習漢語:「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到肯亞,能到這些企業工作是很不錯的選擇。」茹絲平時也從電影和紀錄片裡對中國頗有了解,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於是,懷著「漢語夢」的母女倆專門前往中國駐肯亞大使館打聽,了解到奈洛比大學正在組建非洲第一所孔子學院,就興致勃勃地報了名。2005年12月,這所孔子學院成立,茹絲成了學院的第一批學生。

「說漢語真的很難,但更難的還是寫漢字。」茹絲談起初學漢語時的刻苦,「每天回到家,我都會把新學的漢字練上10遍」。經過反覆練習,她逐漸發現中文的美,也取得不小的進步。在2006年舉行的「漢語橋」比賽中,茹絲在肯亞賽區折桂,前往中國參加全球總決賽並獲得優秀獎。「這是一份激勵。看到其他國家的人居然能把中文說得那麼好,我覺得我也可以,我必須更加努力。」

這次中國行徹底改變了茹絲的人生軌跡。她因為「漢語橋」比賽獲得獎學金資助,在天津師範大學完成了4年的漢語言文化專業本科學習,隨後攻讀國際政治專業的碩士研究生。2014年,她回到肯亞,成為奈洛比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名教師。2019年,茹絲再次赴華求學,如今正在天津師範大學攻讀世界史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茹絲說,多虧當初堅持學習漢語,她才能抓住許多難得的機遇。「當初在孔子學院學習漢語的同學中,有20多人堅持了下來,」茹絲說,她的同學們現在都從事著與中國相關的工作,有的進入中國企業,有的和她一樣擔任中文教師,「我們用不同的方式,都投入到促進非中友好的事業中」。

兩次登上中國春晚的舞臺

「我在仰望,仰望遠方,我的家就在那非洲大地上,學習漢語啊,學會了不忘,孔子學院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011年的除夕夜,茹絲同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友人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了相聲《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段改編版的《月亮之上》讓茹絲一展歌喉。

「以前也上過大大小小的舞臺,但能在億萬中國觀眾收看的春晚亮相,我還是既興奮又緊張」。茹絲說,他們排練了一個多月,最後演出效果相當不錯,春晚一結束,她就接受了中國和肯亞媒體的接連採訪。但讓茹絲想不到的是,她還有第二次登上春晚舞臺的機會。2013年的春晚,茹絲和李谷一及多位留學生一起演唱《難忘今宵》。「這是春晚的固定保留曲目,能和中國著名藝術家合作,太榮幸了。」回憶這段故事時,茹絲的語氣中透出一絲驕傲,「我是唯一上過兩次春晚的肯亞人」。

此外,茹絲還是中國月琴和北京琴書這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國傳承人。中國民樂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古典意境令她沉醉其中,此前從未學過樂器的她專程前往北京學習月琴,「我希望能通過我的演奏,讓更多外國人聽到這樣美妙的旋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把中國的發展故事講給更多人

茹絲已經數不清自己去過多少中國城市,「東西南北,我都去過。中國地大物博,自然風光和文化風情多姿多彩。」在眾多到訪過的城市中,茹絲最喜歡昆明,那裡的氣候令她想起故鄉,而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也深深吸引著她,她希望未來有機會深入了解和體驗。天津則是茹絲在中國生活最久的地方,「天津是大城市,卻沒有北京那麼快的生活節奏,居住在這兒特別舒服。天津人也特別熱情,總愛和你聊上幾句」。

說起自己多次來華的感受,茹絲直呼「中國這些年的變化太快、太大了:高鐵網絡遍布全中國,打開手機就能使用打車、共享單車、電商購物、行動支付等軟體,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現在的中國就是我想像中『未來的樣子』,我想讓更多外國朋友來這裡看看。」

2019年6月,茹絲參加了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的「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在上海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參觀調研。「參加這次研修計劃,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國快速發展背後的故事。」茹絲說,她和不同國家的青年漢學家一同走訪了許多地方:了解黃浦江上大橋的修建過程,參觀中國製造大型客機C919的建造車間,在崇明島上體驗「新農村」的現代生活……「上海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新變化的縮影,處處體現著中國發展的巨大活力。」茹絲說道。

當前,中國和肯亞的合作日益密切,蒙內鐵路等重大工程有力地促進著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讓茹絲對共建「一帶一路」有了更多的認識:「共建『一帶一路』為肯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質量很好的公路、港口、鐵路。交通便利了,人們就有了發展的希望、致富的途徑。」茹絲在孔子學院教過的很多學生如今都在中國企業工作,有些還成為蒙內鐵路工程的骨幹力量。她認為,中國和肯亞的合作工程讓更多年輕人找到了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肯亞的年輕人從中國夥伴那裡收穫了知識技能,也收穫了友誼,「這是一個交朋友的過程。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不僅是基礎設施的聯通,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現在,茹絲在努力完成學業的同時,參與組建了一個研究所,從事中國和肯亞在政治、經濟、藝術等領域的比較研究與合作。茹絲說,博士畢業後,她計劃回到奈洛比大學孔子學院繼續任教,「從學漢語的學生到教漢語的老師,多年中國留學經歷是我巨大的財富,我希望把所學到的知識回饋到課堂之中,讓更多學生愛上中國文化」。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0日 07 版)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對漢字和中國文化一見鍾情」(海客談神州)
    影像中國不久前,義大利漢學家畢羅藉助網絡平臺在雲端為書法愛好者們做了一期題為《書法史研究與文史研究:以〈集王聖教序〉為中心》的講座,反響熱烈。自年初從上海返意以來,畢羅已經在義大利南部城市、老家奧斯圖尼生活近半年。我見到畢羅時,他正在老家的房子裡過著每天寫論文、校書樣、練習兩三個小時書法的愜意日子。
  • 「中國歷史和文化令我著迷」(海客談神州)
    「鄭和的傳奇故事深深吸引著我,他是一個在亞洲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中均產生重要影響的人」2015年,哈吉裡來到廣州擔任總領事,一接觸到中國歷史文化,他便「一見傾心」,「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像一個寶庫,你每天都能從中發現新的寶藏」。他深信,想了解一個國家的今天,就必須了解它的過去。
  • 「了解與講述當代中國故事很有意義」(海客談神州)
    在尊重作家、保持原意的基礎上,向讀者傳遞更多中國的社會文化生活信息。」此後,斯巴修本著精益求精的翻譯理念翻譯了莫言的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同樣好評如潮。第一次見到莫言本人時,斯巴修很激動。「他對我的翻譯作品表示了肯定和感謝,並鼓勵我把更多的中國文學和文化帶給阿爾巴尼亞讀者。」
  • 《海客健康》線上全球直播,共話中醫藥海外戰疫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全程參與,全程發揮作用,彰顯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也使得中醫藥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變得愈發重要。為推動更多中醫藥抗疫經驗傳播海外,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全球抗疫中的作用,4月24日下午,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海客健康》欄目推出首期線上沙龍,以「全球疫情影響下,中醫藥的未來」為主題全球直播,並在騰訊視頻、抖音、快手、同步直播,受到廣泛關注。
  • 【校報特稿】大學文化:專家學者談全球視野下大學文化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中國大學的重要使命之一。天大老校長吳詠詩認為,「辦大學就是辦氛圍」,我理解「辦氛圍」是塑造優秀的大學文化,引領校園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提供立德樹人的土壤和空氣,潛移默化地發揮鑄魂育人的作用。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已經走過了125年的歷程,興學強國是中國大學的精神元始,是中國現代大學共同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追求。
  • 唐曉峰與周尚意對談:中國地理景觀背後的文化建構
    【編者按】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唐曉峰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部周尚意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彼岸書店,圍繞段義孚先生《神州——歷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一書,為我們講述了中華文明中的「景觀」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變遷。
  • 讓數學融入我國文化傳統
    因此,如何解決好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的融合,是當前國際國內社會應當努力思考與探索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本版今日推出《讓數學融入我國文化傳統》一文,是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對此問題的思索,希望能引起學界朋友和廣大讀者的更多關注。本文試圖從數學及其有關方面對西方和中國文化傳統作一些比較,從而說明為了我國的現代化和民族的復興,讓數學融入我國文化傳統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格力地產"海洋生活家",海居與現代生活的全新釋義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每當人們熱切地討論嚮往的生活時,總是愛引用海子的這句詩。抬眼可見的海天一色,水清沙幼的美麗海灘,雲與飛鳥,風與浪花,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海居圖景。十年間,格力海岸以1.5公裡陽光岸線為藍本,將人們對海居生活的美好想像,轉化為一幕幕與海的日常,一次次與人的相逢,一場場與城的對話,悠然且自得,豐盈且赤誠。
  • 市政廳|香港:讓異質文化融入開放社會
    以復旦大學為例,1949年之後,它是最早接受外國留學生的大學之一,現階段每年外國留學生約7000人,佔學生總數近四分之一,在大陸綜合性大學中排名第一。處理好文化融入問題,對保障外國學生的生活質量、拓展本地學生的開放視域,都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復旦校方在留學生的接收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 中國海怪:海中的俗世、浪漫與恐懼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海怪或許源自認知局限,或許是來自於偏見,甚或是海客誇口奇談的產物,但若以此來指摘其虛妄,便忽略了海怪作為文化現象的意義。面對海怪,需要有趣的頭腦。撰文 | 盛文強1博物學的盲區「海怪」一詞出現較晚。
  • 伏天氏:神州之行一路順風,夏青鳶來神州的意義何在,葉伏天渣了
    導語:葉伏天來到神州可以說是被逼無奈。眾勢力相逼,就算是東凰小公主也擋住不住壓力,不得不使上些小手段,來了一招狸貓換太子,將葉伏天換到了神州。對於葉伏天而言,本意上是不願離開虛界。甚至向圍攻者撂下狠話,「再給我數十年時光,我能將你們斬盡」。
  • 生命教育當融入日常生活
    中國人往往會「談死色變」,很少跟下一代談論生死意義的話題。翻看報刊或新聞媒體,總能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消息,生命教育亟待在中學生群體中深入開展。從這種角度看,安徽省生命教育講師團的存在很有意義,其生動直觀的教育方式也值得點讚。應該說,生命教育等名詞近年來逐漸走進大眾視野,社會各界意識到有必要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在其心中播撒生命教育的種子。而作為父母,要擔負起生命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向孩子傳遞敬畏生命的態度。
  • 西方文化如何融入中國?有些源於創造性誤讀
    在直立人(Homo erectus)、智人(Homo sapiens)階段,由於生活環境與進化程度的影響,世界各地的人類後裔是走出非洲的現代人與當地原住民通婚融合的結果,到距今2-3萬年前的歐洲克羅馬農人(Cro-Magnon)、北京田園洞人和山頂洞人時代,歐亞各地人類的差別已經從文化上逐漸分道揚鑣了。可以這樣說,人類文明與進化,在搖籃時代就表現為彼此之間既堅持自我又相互交流互鑑的歷史過程。
  • 水文化融入「大環境」 凸顯浸潤型育人功能
    高校環境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因素、信念因素、傳統因素、道德風尚,處處薰陶著師生,發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特別重視文化育人的作用,始終堅持將水文化融入文化環境、制度環境、校園景觀環境和網絡環境建設,形成水文化育人「大環境」。
  • 讀客文化重磅作品《銀河帝國》破百萬銷量,科幻在中國迎來黃金時代
    2012年4月6日,美國科幻大師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紀念日,正值瞬速上升階段的出版界「黑馬」讀客文化重新引進出版了《銀河帝國:基地》。發售前三個月賣出了5萬冊,超過過去7年的銷售量總和,但與讀客文化預期的年銷30萬冊相距甚遠。   直到2014年,電影《星際穿越》的火爆給幻市場帶來了轉機。
  • 文化交流謀合作 山海之約赴未來——寫在2019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
    心連心,同願共心,感悟出的是思想文化交匯融合的公約數。  肩並肩,同向同行,凝聚出的是深化雙邊經貿合作的新未來。  十一年跨越山海共攜手,十一載凝聚共識同發展。  時至今日,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已成為中國與東協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臺。  「待綠樹成蔭時,你來我家做客可好?」
  • 咖啡灑了一地,「神州系」的出行故事還能說圓嗎?-虎嗅網
    4月3日,一位接近神州優車的行業人士向出行一客介紹,陸正耀喜歡幻想一些超前的商業模式,在資本圈人脈很廣。此前神州優車的年會中,各大投行的亞太區高管都會出席。閩商陸正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他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資本運作玩法。通過融資、燒錢、野蠻擴張,陸正耀麾下已經擁有了神州租車、神州優車和瑞幸咖啡三家上市公司。
  • 張生|上海,加州與我寫作的邊界:談《乘灰狗旅行》
    甚至,我有時覺得,在某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方面,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 開個玩笑,我覺得整個加州沙灘上的比基尼女郎可能都還沒有上海的髮廊的數目多。而這樣一種變化的發生,除了自己在美國的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年來,我第一次有機會和那些在美國生活多年的同學和朋友們接觸,他們更為直接的經驗和感受也讓我對美國的許多觀念產生了改變。
  • 象徵著二次元文化正式融入生活
    但是就在周二美盤開股之後,驚人的消息就傳來了,因為B站股價上漲之後市場總價值已經超越了愛奇藝的116億美元,這消息一出對於一些從來不關心股價和市值的朋友都覺得驚訝了起來,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雖然B站已經突飛猛進了,但是和一些主流網站還是有差別的,那這次B站的轟動消息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 自創詩歌我的故事:黃髫白翁怡天倫,美好生活歌神州
    欣欣向榮生活趣,美好生活歌神州 。註: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潛(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髫,這裡指小孩,小童。文景園,就是文景山公園。它位於西安市火車北站北廣場對面。我在橋上看風景,風景也在橋上看我,我們都是風景中的風景,也只有在我們欣欣向榮的美麗祖國才有歌舞昇平的生活吧!美啊!我們的公園!但是更美的是創造生活的勞動者,是他們辛勤耕耘才有我們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