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的真相,我們如何不攀比

2021-01-13 海潭題庫

如果在你的面前有這樣一則雜誌廣告:1、電子版的時尚雜誌20元,2、紙質版的時尚雜誌50元,3、電子版+紙質版50元,如果你要買的話,你的選擇是哪個?

你沒有看錯,紙質版的雜誌和套餐價格是一樣的,你是不是會選擇3呢,明明50元可以買兩個版本,為什麼要買一個,甚至產生選3相當於電子版是送的想法,大家基本都有這樣的心理。所以往往就是套餐會賣的更火,除非你就只想買單品,那就另當別論。

這種結果是商家們和營銷者希望看到的,事實上他們也成功了。為什麼這種營銷方式會獲得理想的效果,它背後的營銷原理或者消費心理是什麼呢,我們是如何被「操縱」的,我們都應該了解一下,至少做一個清醒的消費人或者聰明的營銷人。

人類行為有大致相同的一個點就是人們很少做不加對比的選擇,也就是人們習慣在決定前對已知事項進行價值比對,哪個划算就會傾向於哪個。因為只有通過對比,才會了解事物之間的相對優劣,以此來估算它的價值。比如,我們不知道自動擋汽車的價格,但是可以猜出它比手動擋的汽車要貴。

生活裡幾乎都會用到相對關係,我們想買洗衣機,不知道買什麼品牌好,直到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了某品牌的洗衣機,它的各方面符合你的要求,你決定就是它了;我們不知道渴望什麼樣的生活,直到覺得周圍朋友的和諧寧靜才是我們追求的生活的樣子;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直到看到別人手捧獎盃,光彩奪目的神情,才明白未來奮鬥的方向。

生活裡好像處處有對比,對比意味著我們需要花費精力去比較哪個更加合心意,有選擇恐懼症就更難了。

所以上面雜誌的例子中,在電子版和印刷版中做選擇,目標明確還好,如果不明確的話就要糾結了,所以營銷人員就會「貼心」的推出套餐價,而且是與印刷版同等的價格,這一招對糾結者頗有效,因為它提供了看似簡單划算的選擇。

為什麼看似呢,其實它的道理跟淘寶的包郵一樣,我們總是會優先選擇包郵的商品,即使我們幾乎都知道包郵產品的郵費其實已經加在商品價格裡面,但還是不由自主地選擇它。

在《怪誕行為學》這本書中,作者對開頭例子中雜誌做過一個100人參與的實驗,結果是選擇電子版的有16人,單訂印刷版的是0個,而選擇電子版+印刷版套餐價的為84人。顯然,在套餐價的對比下,單訂印刷版雜誌沒有任何價格優勢。

作者將單訂印刷版雜誌這一個選項稱為「誘餌」,因為這一個「誘餌」明顯影響了他們的選擇,怎麼說?作者將這個誘餌刪去,只留下1、電子版的時尚雜誌為20元,2、電子版+印刷版雜誌50元,結果完全變了,單訂電子版的從16人增加到68人,選擇套餐的從84人降到32人,明明單訂印刷版上輪沒有人選,但是這輪去掉它竟然反轉了這麼多,原因就是有對比的存在,它是促使人們選擇套餐版的一個誘餌。

這種設置對比選項以此來影響選擇結果的現象就是誘餌效應。生活中的相對論可以幫助我們做決定,但是它也伴隨著不好的一面,因為我們容易產生攀比或者比較的心理,從而影響我們的心態和心情。

攀比的高度與幸福度不是正比關係,研究表明,最幸福的人並不在個人收入靠前的國家裡。你會發現攀比是沒有止境的,無論今天擁有了什麼,明天總是想要更好的,但是幸福一直不是跟隨它。因為追求幸福和掙脫束縛的天性,好在我們可以控制我們比較的圈子大小,我們能主動打破相對論的怪圈。

就像一位成功的創業者詹姆斯·洪,他身價不菲,但是他懂得如何把生活的圈子劃得小一些,他會從賣掉自己保時捷boxster跑車而換成豐田普銳斯開始。他是這樣說的:因為你擁有了保時捷boxster,還想擁有保時捷911,而當你擁有了保時捷911的時候,你就想著法拉利了。

正視自己的欲望,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一旦欲望之火熊熊燃燒,撲滅需要動用很大力量,同時會留下凌亂的心跡,而不是水過無痕。正如上面的詹姆斯·洪一樣,主動切斷攀比的繩索,回歸生活的初心。

相關焦點

  • 註定相對論覆滅的【真相】
    以下短文,如果再沒有人能夠駁回,則轟動世界科壇百餘年的「最偉大理論」就要成為一堆史無前例的學術垃圾:相對論問世的錯誤【真相】:導致相對論問世的基礎實驗——麥可遜-莫雷實驗的最終結果,其預期的幹涉條紋零移動,成了劃時代的「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論問世的依據
  • 喜歡攀比且普遍自卑的我們啊
    中國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喜歡攀比。是從改革開放以後,平富開始拉開的時候嗎?還是更早的時候就有,是植根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民族性。我想應該是更早之前就有的,因為我們一直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居安思危本身就有一種不安於現狀,不滿足當下的內涵;在三國時,周瑜就曾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 後真相時代:真相如何被操控?我們如何去思考?
    我們只能靠自己極為有限的判斷力,抽出部分真相組成我們的判斷。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的信息來源,但是我們看到的信息都是人為加工的,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就好像很多影視演員都有自己的「人設」,當他們真正的一面呈現時,「人設」也隨之崩塌。真想也是,很難以它原本的面目出現在我們面前,也都是被加工後的。人設隨時崩塌,劇情總是翻轉,真相總是有n種劇本。
  • 《流金歲月》揭露扎心真相:女人之間的友誼,繞不開攀比和嫉妒
    「閨閣中最親密的朋友」本是一個引人無限遐想的美好詞語,卻因為某些原因被人惡意解讀,成了嫉妒,攀比,塑料姐妹情的代名詞。以至於影視作品中出現閨蜜,大家就會自動腦補出姐妹反目,互搶男友,撕逼大戰的戲碼,甚至還有一個流行語叫「防火防盜防閨蜜」。日劇《我不能戀愛的理由》中有句臺詞:「女人的友情,比火腿片還薄。」
  • 「攀比」用英語怎麼說?
    從前有個女的特別愛和她家鄰居瓊斯攀比比吃比穿比闊比老公後人把這個女的這樣的「攀比」行為就叫作: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如今「攀比」行為愈演愈烈我之所以學到這個詞是從一部紀錄片《世界上最昂貴的食物
  • 《海綿寶寶》諷刺攀比的一集:當寵物成為一種攀比工具,可笑可悲
    小時候比成績,長大了比工資,大家都養寵物了又開始比寵物,似乎一切皆可攀比。 《海綿寶寶》中就有一集諷刺攀比寵物的。 輪到小蝸時,小蝸再也忍受不了了
  • 以公開辯論,確認相對論的真偽
    從明日2020年8月10日起,在理論物理吧進行公開辯論,一個星期內,如果沒有人能夠駁回【真相】,即沒人能夠證明反射光速不等於入射光速,和沒有人能夠證明同種媒質中光速可以不相等,則反射定律和麥克斯韋理論,已經註定了MM實驗的零結果,因此由零結果貿然推斷「光速不變原理」,不滿足「充足理由律」,是屬無效推斷
  • 阿衰:阿衰太愛攀比,大秀改造能力,手機能削蘋果,遙控器變手機
    文/未央攀比名片小孩子很喜歡模仿大人,然後將自己弄得像成年人一樣到處炫耀和攀比,阿衰和大臉妹就都是這樣的人,兩人都印了名片就互相攀比了起來,兩人都把名片印得滿滿的,都是給自己弄的標籤。大臉妹的名片上寫了六個標籤,前三個標籤與大臉妹太不符合了,後面三個標籤倒是沒有吹牛,阿衰的名片也寫了六個標籤,不過這六個標籤倒是全都符合阿衰,「凍涼」兩個字應該是故意寫錯的,腳機號也是個性十足。
  • 無數的實驗都證明了相對論無比正確嗎?
    恰恰相反,我下面提供了幾十條證偽相對論的實例: 雙生子悖論,雙飛船悖論,「近代科學第一大錯案真相」「相對論七大笑話——請美國物理學會公開反駁」(美國中文雜誌《格物》發表),近代物理學12大常見思維誤區,相對論物理學20大荒唐。
  • 精心裝修的新房,不豪華,不攀比,簡單又耐看,期待年底入住!
    時間很快,2020年還剩下幾天就要過去了,而即將迎接2021年的到來,而距離我們的過年(2021年春節)時間也還剩下不到兩個月。到時候過年了,很多人可能都會辦這樣或者那樣的喜氣,來迎接新的一年,也是趁著親戚朋友都在家,一起熱鬧熱鬧!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上篇:《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上)》16不存在絕對運動馬赫對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愛因斯坦在學生時代就讀過馬赫的《力學史評》,奧林匹亞科學院(大學剛畢業的愛因斯坦和幾位朋友創建的一個以科學和哲學的交界問題為主題的學習小組。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牛頓理論解決不了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只是在牛頓的世界裡玩耍。不過,這一切很快就會改變。一些大膽的實驗將使用全新的探測設備和探測手段來研究引力在宇宙中一些最極端的天體周圍是如何起作用的。那裡將是廣義相對論真正要接受考驗的地方。強大的望遠鏡已經在尋找脈衝星——恆星死亡後留下的緻密核心——信號中的微小變化。很快,全世界的一項共同努力將第一次拍攝到黑洞的樣子。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那麼,愛因斯坦究竟是如何平定牛頓和麥克斯韋的戰爭的?他又是如何回答「麥克斯韋方程組是否滿足相對性原理?」這個靈魂拷問的呢?所以,我們想要搞明白洛倫茲是如何影響愛因斯坦的,就得先搞清楚麥可遜-莫雷實驗是怎麼回事。而且,許多人對這個實驗,對它與狹義相對論的關係都存在非常大的誤解,這裡澄清一下也好。
  • 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是可以扭曲的,科學家用實驗證明了它
    我們現在要探索宇宙,缺乏的就是超快的速度,可是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物質的速度極限是光速,如果是這樣,那意味著人類將永遠不可能走遍宇宙,不可能真正掌握宇宙的全部奧秘。那麼光速真的不可破嗎?相對論為速度制定了一個限制,關閉了一扇窗的同時也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那就是時空是可以扭曲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向我們揭開了宇宙的最大奧秘。
  • 《後真相時代》:當真相被操縱利用,我們該如何獲取真相
    活在當下這信息爆炸的時代的人們,面對海量信息時,會被各類帶有「情緒」的信息裹挾,大多數人為自己了解了事實的真相,孰不知,我們知道的可能只是真相的某一部分,甚至有可能是假象,不同的真相會引導我們做出不一樣的決定,因此了解什麼才是我們需要的真相變得尤為重要。
  • 我們在生活中如何感受相對論?北鬥導航和黃金
    不過,人們認為這些理論都是在高速、大質量的情況下效果才明顯,在我們的生活中,相對論根本不會存在。其實,這是人們的錯誤認識,你並不需要乘坐宇宙飛船以接近光速飛行才能體會相對論。事實上,我們生活中所應用到的技術都有相對論的影子,只是我們沒有細心體會而忽略了而已。
  • 你的孩子是否正在被攀比之風侵蝕,如果有,你就要注意了
    孩子在某種程度常來來說,就像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社會經驗,不能分辨什麼是優良的品質,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了解攀比的危害性以及時發現並做出正確的引導。攀比的危害性:1,攀比之心有可能會傷害我們自己的身體,甚至會毀滅整個家庭。還十分清楚地記得當年那個,割腎換手機的男孩,可能他只為了在同學面前顯擺一下,或者自己的同學朋友有,而自己沒有。現在得到了什麼?
  • 相對論沒有用?告訴你,相對論的應用就在我們身邊
    可是,相對論到底講了些什麼,恐怕有的朋友就不清楚了。首先來幾個名詞解釋,看不懂沒關係,後面有通俗的說法。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不是絕對的,對於每個物體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區分不同物體的固有時。通俗來說,相對論描述的是時空和引力。比如,物體速度越快那麼它的時鐘就會越慢;大質量的物體會造成空間扭曲,等等。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在火車上,我們看到的是:眼前的導體和迴路都沒動,當火車經過磁鐵那裡時,迴路裡的磁感線突然增加了,也就是出現了變化的磁場。那麼,我們要如何解釋這個現象呢?在地面上,我們看到的是:磁鐵在地面靜止不動,磁感應強度沒有變化。火車經過這裡時,火車上運動的導體會切割磁鐵產生的磁感線。這時候我們是如何解釋的呢?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我甚至不記得,我在寫關於這個問題的第一篇論文(1905年狹義相對論的那篇)的時候,我究竟是否知道它。對此的解釋是:根據一般的理由,我堅信絕對運動是不存在的,而我所考慮的問題僅僅是這種情況如何能夠同電動力學的知識協調起來。」愛因斯坦在很多場合表達過類似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