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住這種魚!東莞隔壁一男子在市場撿了它,煎了吃全家中毒!

2021-02-22 小居民宿試睡指南

本月20日傍晚,東莞隔壁的中山,有一個父親帶著一雙兒女到市場買菜。此時,8歲的兒子在地上撿了一條約二兩重的活魚,並興奮地說:「這是一條老虎魚!」回家後,父親做晚飯時,將其煎熟。誰知吃後全家中毒!當時,魚腹腔內有一個魚蛋,兒子吃了半個及部分魚肉,7歲的女兒則吃了另一半魚蛋、魚眼、魚肉。


誰知一個多小時後,這對兄妹先後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再過半小時後,四肢無力、抽搐。父母隨即將兩兄妹送醫,哥哥在救護車上多次嘔吐,妹妹則昏迷不醒,家長二人也噁心腹痛

醫生發現兩兄妹呼吸、心率、血壓均下降,急救後隨即轉入ICU病房。經詢問進食史後,醫生立刻給予兩人催吐、洗胃及導瀉措施。目前,哥哥23日已經出院。而妹妹中毒較深,累及全身運動神經、感覺神經和自主神經系統,出現多系統功能障礙。但現病情較為好轉,已撤離呼吸機。

原來,

王先生兒子撿的並不是老虎魚,

而是含有劇毒的!

河豚魚!

↓↓↓↓↓

河豚其實不叫河豚,原名是河魨(pufferfishes),廣東人稱為「雞抱魚」。

河魨遇到危險時,能夠快速地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

中了河魨毒,輕則噁心、腹痛,繼而全身麻木;重則呼吸困難、心律失常、昏迷;兩小時可致人死亡。

河魨肉質鮮美,日本人稱「不吃河魨,不知魚味」。但肝臟、生殖腺及血液含有劇毒,經專業處理後,方可食用。

河魨的牙齒如手術刀,如果不小心被咬到了手指,至少掉一塊肉。

河魨分很多種類,其中有蟲紋東方魨、橫紋東方魨、鉛點東方魨、月腹刺魨、紅鰭東方魨、刺魨……等,其中我國沿海產54種。

各位最好記住一般河魨的特徵,以免錯食!

↓↓↓↓↓

各位切勿私自加工河魨,如需食用,請到有專業廚師加工的餐廳。(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居刪除)

周末去哪兒?來看看小居周末遊!

為什麼選擇小居?

• 不做大而全,只精選廣東省內和附近省份特色酒店!

• 性價比比攜程、去哪兒優惠最少20%以上,甚至100%!

• 小居出行管家服務一站搞定!

• 小居就是預訂星級酒店的唯品會!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訂房!可諮詢小居私人微信號:phomexiaoju

相關焦點

  • 惠來已有2人吃這種魚中毒死亡
    市民朋友們:                                                             近期是河豚魚(俗稱乖魚)產卵的季節,河豚魚毒性最強,也是因食用河豚魚而發生中毒事件的多發易發高發期,近一個月來,我縣已有群眾因進食河豚魚引起食物中毒,造成2名進食者死亡的事件
  • 誤食這種魚後中毒,文昌一男子送醫救治一個月仍昏迷!
    雜魚湯、雜魚煲……是海南人餐桌上常見的菜餚但近日,文昌的一名男子在吃雜魚時就沒那麼幸運了……今年8月底,一名來自文昌的男子,因誤食河豚魚中毒,被送到醫院救治,躺了一個月,至今未醒。「很多人都知道河豚魚有毒,但還是時不時就有人因吃河豚魚中毒而被送來搶救。」
  • 一魚兩吃,全家老小盡享美味皇帝魚
    本次一魚兩吃的操作者就是個剛剛做第二次飯的全民廚師之一。想吃魚早餐後,不到三歲的二寶看到電視上一個魚的畫面,突然跟姥爺說:「我想吃魚眼睛」,這是二寶的癖好,每次必吃魚眼睛。我在邊上一時興起,想起冰箱裡還有皇帝魚就自告奮勇說:「中午我做飯吧,香煎和清蒸皇帝魚。看網上說了一種新的清蒸方法」。老爺子看看我說:「好的,上次清蒸就放蔥姜的和香煎的都不錯。」
  • 【提醒】這種魚泡過福馬林,別買!
    很多人都喜歡吃帶魚特別是炸帶魚,美味又營養可是市場上的魚五花八門你真的會挑選魚嗎
  • 吃了這種肉質鮮美的魚,大連一男子生命垂危!
    小於說,父親是一名船員,平時挺喜歡吃河豚魚。8月29日父親在家休息,從居住的甘井子區大連灣前關附近一處市場購買了一條河豚魚,自行加工烹飪後食用,佐餐下酒。「當天下午兩點多,我父親就出現了不良反應。一開始是呼吸急促,後來乾脆喘不上氣,四肢麻痺。」小於稱,父親隨後用最後的清醒意識打電話給親屬求救。隨後於先生被送往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救治。醫生診斷為中毒,有生命危險。
  • 這種假「跳跳魚」千萬別吃,已有人中毒身亡!
    在沿海城市的市場和餐館,常常可以見到一種叫做「花鰷」(又叫跳跳魚、彈塗魚)的身影,很多人喜歡吃!但是如果你買到或捉到這種「冒牌彈塗魚」,趕緊扔了!!再來一段釣跳跳魚和做成美食視頻加深認識   好了,有了上述印象後,我們現在科普一下真假跳跳魚的區別這種魚叫「雲斑裸頰蝦虎魚」,它酷似彈塗魚,但卻含有劇毒:
  • 馬井人,看見這種「石頭」魚千萬別撿,有劇毒!
    近日,有浙江網友分享了自己一個驚險的遭遇:話說前幾天,網友陳先生和家人到碼頭玩,突然聽到一位撿魚工人驚叫了起來,然後大家馬上圍了過去...「以為是塊石頭,沒想到是條魚」陳先生走近一看,發現撿魚工人圍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物體在研究,再走近一點才發現,那竟是一條魚!
  • 撿狗的急死了!「你家狗飯量太大,一天抵上我們全家吃2天!」
    最近,蘇州吳中區的王女士有點犯愁,大年初二在家門口撿了一條狗,卻比丟狗的主人還著急。原來,王女士回家養了才發現很是吃不消!「沒想到這條狗飯量太大,一頓要吃2斤米,一天的食量我們全家能吃上2天!」王女士廣發朋友圈,還四處託人幫忙尋找,希望儘快找到狗狗的主人。
  • 一家四口吃野生蘑菇中毒,一小孩死亡!像這種蘑菇千萬不能吃!
    江西鄱陽4人中毒,1小孩死亡近日,鄱陽油墩街蓮西村委會上田村蔡國愛夫婦一家四口食用野生蘑菇中毒,6月12日晚,蔡國愛夫婦和兩個孫子孫女誤吃野生蘑菇灰花紋鵝膏菌,出現中毒情況,4歲的孫子身亡,5歲的孫女還在呼吸機養著的
  • 蝨目魚:臺灣第一魚,聽說吃它就能逢考必過!
    人生的考試實在太多那麼你可能需要一尾『狀元魚』啦蝨目魚:臺灣第一魚,狀元魚也是它蝨目魚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用魚種之一,素有「臺灣家魚」,「臺灣第一魚」之稱,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在臺灣南部,是很多漁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
  • 快來認一認!
    9號早上,任店新村的徐師傅,在馬路邊上撿到了一隻奇怪的生物,像魚又像螃蟹,吃又不敢吃,扔也不敢扔
  • 九龍一朋友叫我去他家吃「五月菇」,然後發了張相片給我看,結果把我嚇了!
    好啦,退一萬步講,這種野菇小編確實不知道它叫什麼,也不知道它有沒有毒!6月13日,廣州蘿崗九龍鎮發生一起奧米粉褶蕈中毒事件,4人中毒,患者仍在救治中。南都 記者從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獨家獲悉,2000年到2015年,全省共發生90起蘑菇中毒事件,總計中毒約350人,死亡57人。其中致命白毒傘算得上「頭 號殺手」,15年來共發生22起,中毒89人,死亡達45人;而引起中毒起數最多的是鉛綠褶菇,達30起,110人因此中毒。
  • 【福安科普】注意,這種秋葵請別吃!已有人中毒!
    老人這些奇怪的舉動,可能是因為吃了這種蔬菜!見病人有高血壓病史,當時還發著熱,一開始,接診醫生譚醫生還懷疑是腦炎或者腦血管病等,於是就將老人送到了神經內科。但經過仔細詢問,譚醫生發現,這個病人很可能是食物中毒。
  • 廣西有人吃豬肉,全家中毒死亡?警方查明真相2人被關!
    ▼只見字幕寫著 廣西南丹縣吃豬肉全家中毒死亡 鄉鄰們在幫忙辦喪事視頻中甚至出現4口棺材和送葬隊伍▼經核實,該視頻內容純屬移花接木剪輯而成,並冠以「2019.8.18廣西南丹縣吃豬肉全家中毒死亡」字樣,實際南丹縣並沒有發生視頻內容體現的死亡事件。
  • 色素染魚驚現廣州市場,記者暗訪為你揭露真相!
    但是近日有街坊在菜市場竟然發現一種會掉色的魚這種魚有著紅色的外表用手輕輕一摸,手會被染紅一段時間後,工人們將這些被染色的紅魚放上手推車上,送到了廣州魚市場內的一家檔口。這就不禁令人擔心如果我們吃了這種魚它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呢?
  • 老虎斑、東星斑還有鰻魚,省食藥監提醒:吃這種魚小心中毒,嚴重可致死!
    老虎斑、東星斑還有鰻魚,這些都是我們平時餐桌上的常客了,不過你可能不知道,這些魚可能感染了一種致命的毒素,叫做雪卡毒素。上個月在珠海陸續有十幾個人食用了野生海鰻後,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情況,經醫生診斷發現,他們其實就是感染了雪卡毒素。
  • 一男子因「毒魚」被如皋法院判處其拘役二個月!
    為了吃魚如皋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在禁漁期使用俗稱「絕戶網」的地籠網實施非法捕撈的同時,變本加厲,又採取投放農藥的方式實施毒魚非法捕撈,情節嚴重,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從量上來說它雖然只是滴了四滴,但是他這個行為對漁業資源,對高郵水生態破壞的危害性,是遠遠不止這個四滴農藥造成的損害。
  • 大連新長興市場賣魚商販給魚打氣還是注水?
    「這是給魚注水嗎?為了增加分量? 」「注水也行,別是注射什麼藥水! 」臨近春節,這張圖片引發了網友們的高度關注。那麼魚販給魚體內注射的到底是什麼?記者去圖片拍攝的地點一探究竟。  網上評論 宰點秤就認了,可別打什麼藥  「5條魚擺在木案上,魚肚子上都插著透明的管子,管子的另一頭連接著白色的塑料壺。
  • 廣東一女子吃黑木耳後中毒身亡!這個錯誤很致命,千萬要注意
    近日,廣東東莞一名34歲女子,將木耳浸水泡發約五六個小時後進行烹飪煮食,隔天繼續食用剩餘的木耳,然後出現腹痛。做了一系列檢查得知是木耳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毒素堆積肝臟,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隨後被送進東莞市中醫院ICU治療。據這名女子的老公張先生陳述,妻子每天在ICU花費要2萬左右,僅僅2天已花了4萬多元。
  • 75歲老奶奶每天去菜場撿魚內臟,原因竟是...
    這位老奶奶叫陳美英,今年已經75歲。每天上午,老奶奶鴕著背騎著一輛小三輪車,來到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魚內臟。通常一撿就是一上午,老奶奶正在把垃圾桶裡的魚內臟,小心翼翼地倒進自己的塑膠袋。老奶奶說,十幾年前,她在家附近一帶倒馬桶時,發現居民搬家後留下了一隻小貓,看到小貓很可憐,老奶奶便收養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