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我們經常喝,很會喝,當飲料喝那種。吃飯前會喝茶,吃飯後也喝茶,喝酒前喝茶,喝酒後也喝茶。去飯店總會吆喝一句:老闆,來壺好茶,去朋友家也會叫喚一句:來壺好茶。
像很多知名的好茶,我們也可能一不小心喝過,當然,形容人長得好看我們能說幾句好聽的,但形容茶,我可能只會兩個字:好喝。
一次,懂茶的朋友側身倒茶時,臉上掛著和藹的笑容,用滿不在乎又好似詢問的語氣問:這茶怎麼樣?
我認真想了半天,找遍了腦海中所有的詞語,脫口而出說了句:好喝!
朋友的臉瞬間抽搐,手裡的茶壺好似時間定格,懸在半空,時不時還有抖兩下。良久,我才聽到朋友從牙縫出蹦出一聲無奈的嘆息:真是牛嚼牡丹啊!
那種語氣像極了我時常目睹的情景:一群腳上穿著「泥鞋」,臉上掛著灰的人走進餐館,吆喝著老闆來一壺好茶。這時,耳旁總會掠過鄙夷的冷哼和嘲諷的話語「他們也懂茶」?
我不知道他們把茶定義到了怎樣的高度,就好似一群鄉村老人喝著糧食酒,探討酒的味道如何,口感幾何時,年輕的我們總會嘲諷幾句,這有什麼好嘗的,又不是啥好酒;又宛如街上一群穿著漢服卻不知其本身所承載的文化的人一樣,服飾的類別都不清楚,便招搖過市。
為此,很多人嗤之以鼻,仿若這些人侮辱了他們心中最神聖的那塊淨土一般。但是,我就覺得好看。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偏見,亦或者是主流價值觀的影響,讓我們產生這樣的誤解。生活要有儀式感,喝茶也得有儀式感,當然也可能是圈子的不同導致有人產生了偏見。
喝茶,是一件在簡單不過的事情,不必看茶具是紫砂還是紅泥;不用想茶葉多寡、水溫幾度、不用問第一泡的時間要多久……只需挑一隻自己鍾愛的碗或杯,倚欄看景,於繁華中沉澱,於平凡中升化,亦能品出屬於自己的好茶。
人有了思考,文化才會有重量。所以,下次別問我這茶怎樣,好嗎?我是粗人,真的不知道呀!
小編推薦:雲南正宗古樹普洱世家,自家茶山,自產自銷,價格低於茶店50%,口感、品質很不錯,阿妹微信服務也很熱情,下單就送試喝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諮詢。和阿妹一起學習,交流茶文化知識。還能免費領取福利.
看完點個「在看」支持下阿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