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實驗:認識細胞結構?其實也可以很簡單

2021-02-15 大潘科學實驗站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大潘科學實驗站」

每天一個科學小實驗,陪孩子一起玩科學。

點擊上方圖片,查收200+家庭趣味科學小實驗

小美:大潘,今天老師說,人體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可小了

大潘:是的呀,我們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呢

小美:哇,好神奇的樣子,帶我看看唄

大潘:這。。。沒有顯微鏡呀

小美:看不了嗎?好吧,我們老師還說你一定知道呢

大潘:真的嗎?

小美:那可能是隨口一說吧

大潘:不,你們老師是明智的。雖然沒有顯微鏡,但可以模擬呀,看好啦。

(有沒有一種入套的感覺。。。)

1.將保鮮袋(細胞膜)套在杯子上,並將膠水(細胞質)倒入袋子中。為什麼要把保鮮袋套在杯子上呢?

2.往細胞質中放入一顆紅棗(細胞核),眾多綠豆(線粒體)。

4.認識動物細胞裡的各種結構嗎?說說都有什麼作用吧!

實驗現象:保鮮袋模擬細胞膜,膠水模擬細胞質,紅棗模擬細胞核,綠豆模擬線粒體。


實驗原理: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主要有細胞質、細胞膜、細胞核和線粒體等。細胞的結構複雜而精巧,各種結構組分配合協調,使生命活動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自我調控、高度有序地進行。

細胞膜作用:細胞膜把細胞包裹起來,使細胞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性,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此外,細胞所必需的養分的吸收和代謝產物的排出都要通過細胞膜。

細胞核作用: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在細胞的代謝、生長、分化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遺傳物質的主要存在部位。

細胞質作用:細胞質又稱胞漿,是一種使細胞充滿的凝膠狀物質,由細胞質基質、內膜系統、細胞骨架和包涵物組成。

線粒體作用:線粒體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是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童鞋們,認識動物細胞的結構了嗎?
知道動物細胞和植物的區別嗎?
---



本文部分圖片和音樂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科學小實驗:瓶子是成精了嗎?竟然可以吹出一隻「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大潘科學實驗站」每天一個科學小實驗,陪孩子一起玩科學。
  • 科學小實驗:自製小噴泉
    我先用剪刀給玻璃瓶的瓶蓋鑽一個小孔,我只輕輕一用力瓶蓋上就出現了一個小洞洞,就像一顆青春痘。 現在就是小噴泉的獨場秀了,黃色的水在吸管裡忽上忽下,就是不肯出來,好像十分害羞的樣子,又等了十分鐘,還是不見動靜,這時我著急起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會不會是水溫的問題呢?我讓媽媽燒了一點滾燙的開水。我才剛把開水倒下去,瓶裡的水立刻就像火箭屁股著了火一樣,飛也似的往上竄,水珠一個接著一個往下掉,我繼續往盆裡加水,吸管裡的水開始向兩邊噴濺,就像小鯨魚在噴水。
  • MTT法:細胞增殖檢測實驗步驟與注意事項——實驗外包
    MTT為黃色化合物,是一種接受氫離子的染料,可作用於活細胞線粒體中的呼吸鏈,在琥珀酸脫氫酶和細胞色素C的作用下tetrazolium環開裂,生成藍色的formazan結晶,formazan結晶的生成量僅與活細胞數目成正比(死細胞中琥珀酸脫氫酶消失,不能將MTT還原)。
  • 動手科學實驗:如何自製簡單的天氣氣壓計
  • 科學小實驗:這麼好看的「草莓奶昔」,可惜不能吃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大潘科學實驗站」每天一個科學小實驗,陪孩子一起玩科學。小美:哇,這是草莓奶昔嗎?
  • (原創)科學實驗室:小製作——自製簡易投影儀
    說明:寒假開始了,可以和孩子們進行愉快的科學探究之旅了!
  • 絕對震撼:臺大校長、斯坦福博士用千百次科學雙盲實驗證實佛神存在!(越看越精彩)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道次第生命之花」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分享的文章了。每天更新,完全免費。
  • 科技前沿:認識軟骨細胞
    關節軟骨是關節中最重要的結構,它起到緩衝應力、減少摩擦等一系列關節保護作用,當關節軟骨出現損害、皸裂、脫落時,便出現了我們常見的關節炎
  • 一盤菜中的小學問:植物細胞結構之葉綠體
    近日,七(7)班生物課展開對植物結構的學習,期間生物老師講到菠菜用開水涮後為什麼會變成綠色,這個在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要求用生物學上的知識去解釋,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為更好地理解掌握植物細胞結構之葉綠體這個知識點,孩子們帶著問題,利用周末在家的時間,通過動手實踐,學習生物知識。
  • 小核糖核酸:讓癌細胞變健康細胞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 研究表明,科學家通過為癌細胞補充小核糖核酸,有可能把癌細胞還原成健康細胞。這是對人體部分細胞生長機制的重要探索成果,如果能深入了解其中的關鍵概念,對未來數年內全球癌症治療研發將有非常大的助推作用。 一份最近發表在英國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的研究報告顯示,為癌細胞補充小核糖核酸,恢復細胞的正常生長機制,有可能把癌細胞還原成健康細胞。
  • 實驗:人造雞蛋的製作方法
    為了探究人造假雞蛋的可能性,近日,廣州倍特生命科學基地做了一個「人造假雞蛋」的科普實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實驗方案本次實驗我們將用實驗材料製造出一個假雞蛋來和真雞蛋進行對比。要想做出假雞蛋,其實只需要準備好海藻酸鈉、澱粉、氯化鈣、食用色素等。
  • 哈哈哈,科學原來真有趣:臺灣科學課贏得創新實驗學子陣陣歡笑
    為提升學校科學教育水平,讓科學真正走進校園,11月3日上午,來自臺灣的力翰科學團隊來到鄭州市創新實驗學校,為五年級和七年級的同學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科學秀。科學課上,「達文C」老師用他誇張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將同學們帶入神奇的科學殿堂。他獨特風趣的開場介紹瞬間引起了全場同學們的熱烈回應。
  • 與OECD國家學生相比, 中國學生的科學態度更積極但是認識不足
    一是中國學生對科學及其相關主題認識不足。從以上數據中能夠看出,雖然中國學生對科學學科以及相關主題感興趣的程度遠遠高於OECD國家學生的平均值,但是值得深思的是,中國學生的對科學及其相關主題感興趣的比例,與參與PISA測評的亞塞拜然、泰國、吉爾吉斯斯坦和哥倫比亞等科學教育不發達的國家是一致的。
  • 科學實驗表明:面部肌肉運動,真的能讓人變年輕!
    從臨床角度來看,隨著人年齡增長,肌肉纖維也會逐年流逝減少,覆蓋在肌肉上層的皮膚張力隨之減弱,從而出現鬆弛皺紋;另外,皮膚懸掛結構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鬆弛,肌肉失去依託,受地心引力影響而向下滑脫,表現在面部就是輪廓下垂。     面部鬆弛下垂是一種自然規律,不能逆轉。但求美者可以通過特定的保養或護理來儘量延緩面部衰老的速度。
  • 3D列印研究進展:應用生物列印技術仿生重建韌帶-骨界面結構
    韌帶-骨界面結構損傷是常見的運動損傷,是臨床治療難題。
  • 如何辨識細胞汙染?
    交叉汙染交叉汙染最著名的一個案例就是上千篇文章中所用細胞系被 HeLa 細胞汙染。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遺傳學家Christopher Korch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在15年間發表的文章中指出有78株廣泛應用的細胞系被證明 受到了汙染。例如,甲狀腺細胞系中含有膀胱癌細胞成分,正常的子宮組織事實上完全變成了乳腺癌細胞。這些汙染都對基礎科研造成很大的困擾。
  • 治癒癌症大突破:癌細胞被逆轉成健康細胞
    美國梅約診所的一個科學家團隊成功將癌症細胞逆轉成為健康的人體細胞,完全消除了其危害性。癌症慈善機構將這項研究譽為在對抗這種致命疾病中的關鍵性進步。
  • Mol Cell:北生所王曉東實驗組揭示細胞色素C釋放新機制
    2016年7月21日, 國際著名學術雜誌《Cell》子刊《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曉東實驗室和張志遠實驗室合作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