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拔下一把毫毛,吹出一口仙氣,就變出無數個「齊天大聖」……這個國人耳熟能詳的西遊記神話故事,在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下成為克隆奇蹟。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在位於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個體細胞克隆猴尚在代孕母猴的孕育中,如果一切順利,將在本月底或下月初誕生。
中國培養出世界首例體細胞複製猴「中中」和「華華/大公網攝
靈長類體細胞克隆的世界難題終於被突破,中國在這一領域實現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生物學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將以封面文章發表此項成果,並於今日(25日)在線發表。
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複製成功後,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複製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複製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
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克隆的人工動物——克隆羊多莉/網絡圖片
沒有複製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其遺傳信息不會像生殖細胞那樣傳給下一代。除精子和卵細胞及它們的母細胞外,高等生物細胞差不多都是「體細胞」。
2000年1月14日,美國俄勒岡地區靈長類動物園研究中心科學家宣布複製出第一隻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猴子,它是名叫泰特拉(Tetra)的短尾猴。
然而,泰特拉並非誕生自「體細胞複製技術」,美國研究團隊用一種叫「胚胎分裂術」的方式將泰特拉複製出來,在當時而言,這種方法曾用於複製牛,複製猴子尚屬首次。
複製人:技術上可行 道德上不允
每一項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新科技,都在爭議中成長,克隆技術也不例外。克隆羊多莉在人間的短短六年,就曾引發科學界及民間關於倫理道德的廣泛討論。作為與人類最為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猴的體細胞克隆技術突破,更加令人浮想聯翩,疑慮重重。
中國培養出世界首例體細胞複製猴「中中」和「華華/大公網攝
也許是受到科幻文學作品的影響,人們總會問:複製人什麼時候會出現呢?在世界上首次實現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華華的中科院孫強研究員昨日給出權威答案:複製人類,從理論上和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從目前的道德倫理上是不可能的。
雖然取得重大突破,但孫強坦言壓力很大,美國、日本的技術能力很強,也許很快就能追上中國科學家。他表示,未來將不會再克隆普通的猴,而是將克隆一些跟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編輯的猴,比如帕金森症、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儘早將技術真正服務於人類。
上世紀70年代,基因編輯技術曾引發人們討論。「基因怎麼能編輯呢,這有悖於倫理啊。」很多人這樣說。但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基因編輯已成為當今最熱門的科研領域,很多新藥都因基因編輯技術而產生,正改善著人類的生活。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也是如此。專家們認為,它的誕生,將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腦疾病的機理研究、幹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人們不妨給科學家們更多的空間、更少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