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老人長壽秘方——秋冬季服用「保心散」

2021-02-22 大河微醫
前段時間,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推出暖心策劃——「走進壽星」系列報導,分享河南長壽老人的生活的養生方法。例如:吃五穀雜糧,生活作息規律;喜歡騎車遛彎;每天看新聞、牽手散步;心態好、家庭和睦……

近日,一位95歲的老人王老先生,也向微醫君,分享他的養生經。

王老先生說,每年中秋前後,他都要找到張仲景國醫館特聘專家、主任中醫師崔河泉,請他給自己和老伴開個調養保護心血管的方子——保心散

王老先生和老太太每天按時服用,已攜手度過數十年春夏秋冬。

進入秋季,早晚溫差逐漸增大。血管收縮度和血液流速會隨著氣溫變化出現比較大變化,極易引發各類心血管疾病。崔河泉建議,儘量保持健康的作息、愉悅的心情,平時多食用新鮮果蔬,適當參與慢跑、健步走等運動。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應定期進行一些專科檢查,及時預防各類心血管疾病的發作。
對於王老先生等人採用的保護心腦血管的方子,專家稱,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對於如何服用還需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合理配伍。以三七和丹參、西洋參合用為例。將三七粉、西洋參粉、丹參粉各等量,三者混合均勻。每日溫水衝服,用量根據病情增減,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1~2克即可。
專家稱,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俗稱「金不換」,與其他活血藥相比,三七活血不留瘀,活血不傷正,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藥。秋冬季正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結合自身病症用上這類活血化瘀類、益氣養陰、活血通脈的藥物,對防治心腦血管病有一定的幫助。

此外,專家提醒說,孕婦不要服用,這也是一個注意事項。

在張仲景大藥房,中醫師為了便於中老年人服用,特意選取道地藥材三七粉、西洋參粉和丹參粉,搭配成組合裝,方便市民在家服用。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浩  本期微醫君小編 彬彬

胸口劇烈疼痛,原來是這種病,死亡率達90%以上…

無宮頸無陰道!31歲「石女」手術後成功當上媽媽

「娃流鼻血,快仰頭!」醫生:三種止鼻血的錯誤方法,快別信了…

省醫護士長口述:死亡離我這麼近,只因這種病…

進入微信公眾號,可搜索「推拿」、「名醫說」「發燒」等關鍵詞,搜索你關心的內容

「大河微醫」是百萬大報《大河報》傾力打造的健康信息平臺。

將為您提供名醫掛號、在線問診、就醫推薦、中醫養

相關焦點

  • 長壽秘方:春澤湯
    今日在微信群,偶見一秘方,一時興起,聊做分析。
  • 吉尼斯認證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
    圖片來源於每日星報世界最長壽的老人——都千代(Chiyo Miyako)於近日去世,享年117歲。去世前不久,她剛剛收到金氏世界紀錄的認證。今年4月,上一任世界最年長紀錄保持者、日本女性田島鍋去世,享年117歲。都千代隨後成為新的紀錄保持者,卻在7月22日離世。在她們二人之後,另一位日本女性——115歲的田中金江(Kane Tanaka)成為目前世界上最長壽老人。報導稱,當今世界最長壽的男性——野中正造本周剛剛在日本度過了113歲生日。他自爆長壽秘訣是泡溫泉和吃甜食。
  • 這位老人106歲還能破百米世界紀錄,長壽秘訣竟然是它!
    日本是眾所周知的長壽國家,百歲老人在日本並不稀奇。在日本京都有位名叫宮崎秀吉的老人,今年9月份已度過了自己的106歲生日。
  • 這位外國老人117歲高齡,長壽秘訣就是每天吃兩顆這種普通的蛋
    這位外國老人117歲高齡,長壽秘訣就是每天吃兩顆這種普通的蛋來自義大利的長壽老人埃瑪·拉諾今年已經117歲了,在這位長壽老人的家裡除了擺有國際機構授予的金氏世界紀錄證書之外
  • 這名百歲老人五代同堂,她長壽的秘訣是....
    不過,最讓人稱道的,不單是老人家的長壽,還有她們一家五代同堂、和睦相處,樹立了幸福家庭的典範。眼前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就是郭慧芳。16歲的時候,她從潮州郭隴嫁到月浦佘氏。如今她的家族已經繁衍到第五代,共有15個獨立的小家庭、126個子孫,分布在國內外各地,其中,她的大兒子今年77歲,最小的玄孫今年3歲。
  • 【追蹤】揭秘南彩鎮這位百歲老人長壽秘訣:竟然煙不離手!
    本報訊(記者 曹駿峰) 昨日,本報以《南彩鎮這位老人昨100歲啦!頭腦清醒愛吃肉!》為題,報導了南彩鎮九王莊村王海軍家為他100歲高齡的奶奶祝壽的事。不少熱心讀者致電本報,詢問老人的長壽秘訣。為此記者專程來到石園東區的王金氏二孫子家,剛走進屋記者就看到王金氏老人正在屋裡看電視,「從九幾年搬到石園東區開始,冬天奶奶就搬到樓房跟我們住,到了四月份天氣暖和了,再回到九王莊村大孫子那裡住。」王金氏的二孫子說,他奶奶除了耳朵不好,其他什麼毛病都沒有。記者試著跟王金氏老人說話,但她搖了搖頭表示聽不見,有話跟她65歲的二兒子說。
  • 探訪「中國長壽之鄉」福建柘榮的「長壽密碼」
    中新網寧德12月4日電 (記者 葉茂)當中新網記者在一片山頭見到90歲的吳奶波,他正在自家2畝多的田地從事太子參種植,翻地、除草、栽培,一系列動作頗為嫻熟。  「靠著種植太子參,一年收入有1萬多元(人民幣,下同)。」吳奶波笑著稱,堅持農事勞作和走路鍛鍊,是自己的長壽「秘訣」。資料圖:綢嶺村的蒼翠竹園。
  • 重陽節山東106歲老人自曝長壽食譜:一天仨饅頭、吃肉沒夠
    老人的大兒媳張傳芳告訴記者,老人到現在,眼睛不花,身體也非常靈活,只是從去年開始有點耳背。「老人身體一直很好,五六年沒吃過藥、生過病了」。現在老人和自己的大兒子、大兒媳一起生活,他們負責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今年春天,劉桂英老人自己刷鍋做飯
  • 老人長壽真的會影響子孫健康和壽命嗎?黃石老人被迫跳江...
    最近黃石一老年痴呆老人聽信算命先生的話竟然跳江了.「老人在廟裡算了個命,說他活的長短會影響子孫健康和壽命,他是想讓子孫健康長壽,才要跳江的。」近日黃石一再次欲跳江的八旬老人被民警救下後,其女兒、女婿無奈地對民警說,並向民警連連道謝。當日18時許,黃石市公安局黃石港分局花湖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在黃石大橋中間,有個七八十歲的爹爹翻越欄杆欲跳江,大家怎麼勸他都不聽。民警接警後立即趕往現場。看到爹爹架在長江大橋的護欄上,很是危險。
  • 長壽秘訣:香港中醫博士教你煲養生湯水
    大家都以為日本是全球最長壽的國家,但在日本厚生省公布的調查數據中,2015年香港女性和男性平均壽命分別為87.32歲、81.24歲,獲得「最長壽」寶座。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之下,香港人的長壽秘訣是什麼?香港中醫博士張群湘為你揭曉答案。
  • 紐西蘭長壽魚:海鮮界「超長待機」的大紅人!
    在修仙的行列中,有平民百姓,也有皇親貴族,歷史上有很多皇帝熱衷於服用丹藥以求長生不老,但人的壽命畢竟有限,最後只能無果而終。 長壽魚身體呈橢圓形,頭比較大,之所以叫長壽魚是因為它們的壽命相比於一般的海洋生物要長很多,至多可活149年,活那麼久,個頭當然也不會小啦,商業捕撈上來的長壽魚體長一般在35-45cm左右,最大的體長可達75cm,重達7kg。
  • 加起來211歲的世界最長壽夫婦的養生秘訣是什麼?
  • 佛山102歲老人手機玩得6,生活技能樣樣滿點,她的長壽秘笈是...(含福利)
    三水這位百歲老人好「精靈」,「縫補洗炊」樣樣掂!兒孫滿堂,她說長壽的秘密就是... ...唐婆婆唐肖嫦,是三水樂平湖崗村的一塊「寶」,她出生於1916年,今年已經102歲了!她的記性還很好,尤其對家裡的後輩,多少個孫仔孫女如數家珍。
  • 恆金中醫堂《龍腦安神丸》的正確服用方式!
    秋冬季是腦出血患者的高危期,趁現在天氣尚暖,時間尚早,做好腦出血「防守戰」--服用龍腦安神丸,切勿等到疾病來臨再「攻堅」。那麼大家知道怎麼服用恆金中醫堂的龍腦安神丸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龍腦安神丸的服用方法: 日常預防服用: 服用方法:含服,或者嚼服,溫開水化開送服。可以以唾液送服,切忌以衝服!
  • 兩位百歲老人公布長壽秘訣:吃飯要吃七分飽,吃太撐易找病
    吃飯是人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但你真的知道怎麼吃出長壽嗎?
  • 松鶴圖:老人生日送什麼禮物好?吉祥長壽松鶴圖作品是不錯選擇
    對家中老人盡孝,是為人子女的本分,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麼逢年過節、生日過壽時,你是如何表達對老人長輩的孝順之心和感激之心呢?給老人過壽,子女們往往會大張旗鼓的去操辦壽宴,壽宴必然重要,但老人們可能更在意的是孩子們的陪伴,一份精心挑選的生日禮物更能讓老人體會到子女的孝心。老人生日送什麼禮物好?該怎麼送即能表達孝心,又能讓老人家開心呢?手繪吉祥長壽書畫作品無疑是上佳之選。
  • 草根地瓜粥:澄邁老人的長壽秘訣之一!
    澄邁富硒地瓜搭配富硒大米熬煮出來的地瓜粥不僅爽口,所含的營養更高,別小看草根的地瓜粥,它也是澄邁老人的長壽秘訣之一。      澄邁縣101歲的許蘭姑,平時的三餐就是稀飯。可稀飯卻不是有點不普通!
  • 每天清晨兩勺蜂蜜:寧海111歲老壽星長壽秘籍!
    寧海111歲老壽星,老人身體很硬朗,問老人長壽秘籍,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就是老人每天清晨起來一定會喝兩勺蜂蜜,其他飲食也是各種粗糧。【寧海111歲老壽】村民們說,那是晚輩們來看老壽星了。老壽星朱土花111歲,她出生的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同盟會才正式成立。老人一家五世同堂,全家74人。平日照顧她的大兒子何國豪,今年也已91歲。朱土花的孫子何時耀說:「爺爺去世早,奶奶年輕的時候,勤勞苦幹撐起了這個家,村裡人都叫她『石柱』。」她常說,躺著不是享福是受罪。早些年,她一雙巧手,能穿針引線,製衣做鞋;一雙小腳,能放牛養豬,磨粉擔水。
  • 秋冬季很重要!
    秋冬季很重要!很多媽媽都說,兒童堅持服用益生菌,可降低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那麼,益生菌在提高免疫力方面都起了哪些作用?益生菌什麼時候吃最好?1、與有害菌爭奪腸道中的營養物質,從而抑制有害菌在體內的生長繁殖;2、促進腸道抗體的分泌,刺激免疫細胞的增加,加固腸道「防禦牆」,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減少病菌感染。4、幫助維持正常的菌群平衡,從而促進健康的腸道微生態。
  • 九龍坡81歲老人的手工粽藝,已傳承四代,它的秘方是什麼?
    ▲王婆婆正在包粽子王婆婆本名周克珍,有81歲高齡了,由於丈夫姓王,大家都親切地叫她王婆婆。王婆婆在謝家灣民主村一帶賣了30多年的手工粽子,如今,「包粽子」這門手藝還傳給了她的兒子和孫子,算起來,已經足足傳了四代了。王婆婆說,自己的母親是包粽子的好手。母親包的粽子稜角分明,個頭勻稱,還要用精緻的絲線纏繞起來,裝進抬盒裡用作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