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醫生眼裡的漏鬥胸手術

2021-02-23 胸廓畸形手術專家

[提要] 漏鬥胸本是胸外科的一種常見病,但是由於絕大多數胸外科醫生不關注這種疾病,於是便出現了很多的誤區。


昨天一位陝西的漏鬥胸患者與我聯繫,他告訴我說,他今年25歲,漏鬥胸,為了治病,他去了西安一所被當地人認為最出名的醫院的胸外科看醫生,醫生是一位「看起來非常權威的教授」,教授告訴他說,「漏鬥胸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必須手術治療,手術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是常規手術,這種手術效果不錯,可以把凹陷做好,不過損失偏大。另一種辦法是微創手術,但由於你的年齡太大,微創手術有很大風險,弄不好會弄出人命。所以呢,我們一般不做微創手術。你要是真想做,我們可以給你做常規手術。」這位患者感到迷茫,想讓我拿主意,看看到底是做常規的還是微創的手術。


普通人眼裡,大醫院的教授都是了不起的大專家,約等於華佗和神仙,他們的話一般都是不容質疑的。所以當上面這位教授說出這番話時,這位25歲的朋友幾乎就徹底信服了,信服之後便被其傳遞的信息徹底摧毀了。他無法做出自己的決定了。


順便做個交代,這位朋友是在讀研究生,是真正的讀書人和文化人。這樣的朋友對事物的甄別能力一般強於本科生以下的所有人等。而當其聽了教授的話之後,竟然也會陷入迷茫,這讓人甚是不安。究竟哪裡出了問題?是漏鬥胸,是手術?還是醫生?


我是個專門看漏鬥胸的醫生,在我和我的小夥伴心目中,漏鬥胸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疾病。如今讓那位教授一說,似乎弄得如絕症一般,這說法是胸外科醫生的觀點嗎?我不敢相信。如果出自鞋匠木匠剃頭匠等師傅之口,我認為有可能。胸外科專家怎可能說出這番話?


而手術的說法就更是讓人不解了。如今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會有非微創手術呢?微創手術早已成為治療漏鬥胸的常規手術了,怎可能年齡一大就會弄死人呢?胸外科的教授說出這番話,不知道會不會把NUSS醫生活活氣死。


病人選擇手術的問題我不想說是個問題,我想說的問題是胸外科醫生看待漏鬥胸手術的問題。上述那位胸外科醫生無疑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專家。如果胸外科專家都有如此觀念的話,真不敢想像,如今的胸外科醫生同學們究竟是怎樣看這個疾病的。


(王文林,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胸壁外科主任,微信號:  wangwenlinzhuren)



相關焦點

  • 漏鬥胸手術失敗:取鋼板手術與再手術
    【提要】漏鬥胸手術一旦失敗,需要在取出鋼板的同期做二次手術,這是此類患者處理的基本原則,絕對不能分開進行。
  • 多圖解密:什麼是漏鬥胸?有哪些危害?
    還記得上個暑假,才一個月,我們科已經為近20個漏鬥胸的孩子進行了矯治的手術,孩子們終於可以挺胸做人了。
  • 述評:非插管胸外科手術(NITS)的未來
    2016年5月,Eur J Cardiothorac Surg 雜誌上刊登了Diego Gonzalez-Rivas教授等撰寫的一篇綜述,題為「胸外科的未來
  • 15歲以上的漏鬥胸手術:鋼板需要放5年嗎?
    【導讀】關於漏鬥胸手術鋼板放置的時間,一般的觀點是三年比較合適。
  • 漏鬥胸朋友的底氣與勇氣:起訴保險公司
    【導讀】一個朋友做漏鬥胸手術之前買了商業保險,術後報銷時被拒絕理賠,這令其非常生氣,於是將保險公司給告了。
  • 成人漏鬥胸手術解除心臟壓迫:有圖有真相!
    改良的手術方式的安全性、手術體驗和滿意度都大大提高。    漏鬥胸患者的前胸壁凹陷造成內臟壓迫產生相應症狀和異常外觀造成的心理障礙是該疾病主要的危害。由於人體存在很強的代償機制,一般的漏鬥胸患者在進入成人期之前可能不會出現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胸壁變得堅硬,彈性降低,代償功能逐漸減弱,症狀逐漸顯現並加重。
  • 【一院動態】汝州首例經胸腔鏡漏鬥胸手術在我院完成
    1月11日,我院再傳喜訊,一例僅9歲男童的漏鬥胸手術在胸心血管外科經胸腔鏡完成。這創造了汝州地區的兩個第一,分別是:1.年齡最小的胸廓畸形矯正病例;2.首例胸腔鏡下胸廓畸形矯正手術。 3天前,一位帶著孩子的家長抱著轉診的態度,來到了胸心血管外科段勳偉主任的辦公室,進門就說:「主任,俺孩子是漏鬥胸,在鄭州看過了,說是咱們汝州治不了,你給我們轉到鄭州吧。」
  • 小夥心臟被刺傷 市人民醫院胸外科醫生聯手縫補
    急診科馬上請來胸外科醫生緊急會診,考慮到鄧某可能是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極有可能心臟穿透傷,隨時可能因循環衰竭、心跳驟停而死亡。此時,時間就是生命,為挽救鄧某的生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放射科、麻醉科、手術室等相關科室人員立刻開通綠色通道,多個科室通力協作,爭分奪秒做好術前一切準備。
  • 手術前需要家屬籤字,父親卻不見了,咋回事兒?
    圖:夫婦倆參加技能培訓王啟書的小兒子患有漏鬥胸,需要儘快治療。但手術前需要家屬籤字的時候,王啟書卻不見了。音頻:導演戚立玥和主治醫生講述王啟書為何在籤字時選擇逃避圖:導演戚立玥在手術室準備拍攝視頻:手術開始前,王啟書卻不見了王啟書的妻子羅吳妹也很緊張,她知道做手術有風險,於是靠著牆默默流眼淚。
  • 為先天性漏鬥胸停工 取出3鐵條!婁峻碩病床照曝 女友心疼出聲
    記者潘慧中/綜合報導婁峻碩2018年出席活動時坦言患有先天性漏鬥胸,肺活量比一般人小,還因此在胸腔裡放入3根鐵條,事隔2年多,他5
  • 一場需要開胸的手術,醫生說改「開窗」試試……
    形象地說,A型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如果沒有任何醫療幹預(包括手術和藥物),順其自然,比如有100個病人,那麼每小時會有1個人死亡,發病後48小時內將有一半的病人失去被拯救的機會。方欣接診的這位患者高齡,腰痛數日,並發高血壓、腎盂腎炎等多種基礎疾病,診斷為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不治療短期內死亡風險極大。
  • 二十餘年初心不改 妙手仁心救死扶傷 ——記錄鹽亭縣腫瘤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劉雄
    他就是鹽亭縣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劉雄,一位「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仁醫,他始終堅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原則,構建了良好的醫患和諧關係。是他對於醫生職責的認知,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不分職位高低、貧富貴賤,他為盲人、聾啞人、精神障礙者等特殊人群手術,術後像對待親人樣去關愛他們,最後均恢復良好出院,他尊重患者的健康尊嚴,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力爭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 【新醫療】緊急情況,病人需要立刻手術!——急診多學科團隊深夜救治多發傷患者
    剛做完腹部手術的李海波醫生顧不上疲憊,立馬通知值班人員,啟動急救多學科合作流程,緊急聯繫胸外科醫生,抓緊一切時間完善術前準備,爭分奪秒的把小陳送上手術室。手術中,胸外科黃海濤醫生先緊急處理隨時會致命的胸部開放傷口,他發現小陳的病情比預想的還要嚴重,四根肋骨完全裂開,隨時可能刺破旁邊的心和肺,胸壁肌肉大片剝脫、毀損,胸腔裡充滿積血足足有1000ml。黃醫生仔細地查看著每一個出血點,心包沒破,肺沒破……不幸中的萬幸啊,斷裂的骨頭沒有刺傷重要的臟器。
  • 【紀實】父親手術,當醫生的兒子卻在隔壁手術室……
    1月3日上午,手術臺上,神經外科徐玉堂大夫正聚精會神的給一位腦梗塞病人做腦動脈搭橋手術,僅一牆之隔的手術室,另一臺手術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接受手術的患者正是徐大夫的父親。是什麼讓一個兒子在父親生病時不能陪在身邊,是什麼讓一位醫生在父親手術時依然可以安心手術?
  • 【醫路有我】做完手術立即吸氧,松江援藏醫生在西藏定日縣完成今年首例游離植皮手術
    「手術難度本身並不大,但在高原缺氧狀態下進行相對比較困難。」8月18日下午,松江援藏醫生曹磊、魏振強在西藏定日縣人民醫院完成了進藏後首例手術。據了解,患者是一位名叫次仁的57歲的藏族女性,大約三周前,次仁騎電瓶車不慎摔倒導致左腳外踝撕脫性骨折,前往家附近的衛生院清創縫合治療後沒有明顯好轉。一周前,左腳足背傷口處的皮膚又出現了不規則變黑、流膿等症狀。
  • 【特色門診】嘉中心開設肺小結節聯合門診 微創手術根治早期肺癌
    47歲的黃女士是幸運的,她的肺部小結節被嘉定區中心醫院胸外科及時識別診斷為早期肺癌,並通過微創手術切除,無需接受化療等後續治療,生活一切如舊。
  • 醫生的醫生:病理醫生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數據,2015年,全國有執照的病理醫生僅有9000餘人,按照每100張病床配備1名-2名病理科醫師計算,缺口高達4萬-9萬人。很多醫院,對病理科的發展並不重視,在很多人的眼裡,病理科也不重要。可是,在我外科醫生眼裡,病理科醫生又是怎麼樣的呢?兩年前,我去新疆做援疆醫生。
  • JAMA發文警告醫生:手術不能這樣做!
    JAMA告誡醫生關注安全和質量少有醫院不支持外科醫生多做手術,特別是名主刀同時實施幾臺手術,並非完全是從經濟利益考慮,他們的時間極為寶貴,患者也希望由名主刀上臺手術。因此,主刀醫生通常把幾個同類手術或相近手術的患者並聯在一起,同時並舉實施手術或錯位開始時間,輪番大戰幾臺、甚至十幾臺手術。
  • 女孩胸骨前突:手術?不手術?
    作為一個外科醫生而不是美容科醫生,我不主張手術。。。 經常有年輕的女孩子前來諮詢,她們的煩惱都一樣,胸骨過高,不美觀,想手術。從追求美的角度看,她們的要求並不過分。如果去了民營的美容機構,老闆們不定會多麼開心。但我並不希望她們接受手術。要知道,胸骨前突並不一定是疾病,除了外觀難看外並沒有不舒服,也沒有其他生理方面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