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過後,需要重點保護這三個穴位,原因是什麼?

2021-02-22 星人生活

秋季天氣「燥」,然而秋分過後的「燥」與立秋過後的「燥」卻並不相同。

立秋過後直至秋分之前,尚有夏天的餘熱,天氣晴暖而乾燥,燥與溫熱結合,是溫燥。而秋分後,氣溫逐漸轉涼,還帶著一絲絲近冬的寒氣,燥與寒結合,便成了涼燥。

人體感染了涼燥,則會感覺身體發冷、鼻塞、頭痛無汗、咳嗽有痰而少的症狀。對於涼燥,養生要點在於溫潤。

所以,秋分過後保重身體健康,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這幾個穴位,可以給提前給它們一些應激性的刺激,以調動身體防衛機能,強壯肺氣保護健康。

秋季強壯肺氣,先從口門開始。鼻是肺之竅,鼻部的黏膜對冷燥的空氣是非常敏感的。

迎香穴屬大腸經上的穴位,而大腸與肺相表裡,鼻又和肺相通,所以按壓迎香穴:

在第七頸椎的棘突下方。它是人體諸陽匯聚的地方,能夠幫助提振所有陽經的陽氣。

保護大椎穴,可以用適合的熱度刺激的方法來幫助。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一塊熱毛巾捂在大椎穴上,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府穴在鎖骨下窩凹陷,再往下大概有一拇指寬的位置。

中府穴位於手太陰肺經,主肺臟。對於秋季常見的咳嗽、氣喘等肺部不適很有好處。秋分過後,可以用點揉的方式,堅持每天刺激中府穴,對於提振肺氣和預防咳嗽、氣喘等情況,都有很好的效果。

每個成年人心中

都有個還未完成的夢想

有的人早已將它忘卻

有的人卻一直在為之奮鬥

如果你還想完成心中的那個夢想

歡迎你來到這個星球

在這裡,我們將陪你勇敢追夢

(註: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創作者所有,文章僅作為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將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手腳冰涼可按三個穴位
    手腳冰涼可按三個穴位 立冬過後
  • 秋分後,注意養生,吃什麼?這些點要牢記
    今年的秋分節氣是9月22日至10月7日,期間有個國慶長假,是秋季很美好的一個節氣,平時養生需要注意潤燥養脾,還要睡飽覺。常補水,多喝粥。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潤、溫潤的養生粥,在補水的同時,還能起到滋陰生津的效果。秋木耳,益氣生津。
  • 【中醫養生】夏季腸胃保健,常按這三個穴位
    腹哀穴位於腹部中線旁開四指,肋骨下緣的地方,觸摸肋骨下緣會摸到明顯的顆粒感,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對於這種情況,可以選擇既能治胃又能治心的穴位——鳩尾穴。鳩尾穴位於胸腱聯合的下方,是橫膈肌韌帶的附著點。按一按,可以鬆懈腹直肌,養心又暖胃。按摩手法:用刮痧板圓潤部分從上往下刮拭,松解腹直肌,改善胃腸功能。一般刮5—10分鐘,有酸脹感為宜。作用:對同時有心慌、氣短、胸悶及胃脘部的一些症狀的人特別適用。
  • 一到冬天腿就疼,這三個穴位敲一敲,很管用
    中醫認為,痺症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體內正氣不足,邪氣(寒氣)趁虛而入,導致體內氣血凝滯,經絡痺阻等症狀。患者發病時,人體的四肢經絡就會被風寒溼熱之邪堵塞,會出現身體氣血不通、從而一起帶動著身體肌肉、關節、筋骨發生疼痛、酸楚、甚至關節腫大等,尤其是到了陰寒季節,甚為嚴重。腿上這三個穴位,經常敲一敲,能散瘀止血,緩解風溼痺病引起的各種不適。
  • 程凱養生說:最健脾的穴位是什麼?
    因為在我們中醫當中經常說這人脾虛,脾虛生溼,陰溼生痰。脾是主運化的,跟人體的代謝功能相關。而我們現代人因為各種原因,吃得太多、吃得太好、運動太少造成的自身代謝問題特別的多,代謝紊亂綜合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還包括痛風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也特別的常見。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健脾好像變成大家共同的訴求。
  • 秋天調理最大的事情,是什麼?養肺!
    養肺,不僅是有肺病的人需要。無論男女老少,都應該好好養肺。 肺是體內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就像一臺中央空調,但又不像空調那樣能常清洗或更換濾網。《黃帝內經》藏象學說提及:只要保護好孩子的肺和脾,基本上孩子就不會得什麼病,即使生病也不會特別頻繁。肺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秋燥當養肺氣,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要以養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調理應以養肺為主。"
  • 巧用這三組穴位治療肩頸酸痛
    風門穴:在後背頸椎第二椎下兩旁,旁開1.5寸,左右督有一穴。強力按壓此穴位,能促進組織的通達,有緩解肌肉疲勞的功效。手背三穴位也可:中渚穴、陽池穴、關衝穴中渚穴:位於小指和無名指指間,下方約2釐米處(手腕側)的部位。
  • 【自我保健】眼睛酸又痛,按摩這3個穴位可緩解,學一學!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齊興國指出,眼周有非常多的穴位都與眼睛相關,按照中醫的理論,眼周按摩刺激了這些穴位並通暢經絡,自然能有效緩解視疲勞。適當進行眼周穴位按摩,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使眼肌得到放鬆,按摩眼神經增加舒適感,對緩解視疲勞非常有效。 一.
  • 腳掌痛按什麼穴位 腳掌痛如何預防保健
    腳掌痛按什麼穴位 腳掌痛如何預防保健  1、腳掌痛按什麼穴位  腳掌疼痛可以按湧泉穴,阿是穴,太衝穴這三個穴位進行緩解和治療。  2、腳掌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湧泉穴按摩: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
  • 【穴位保健】認準四個穴位 讓溼氣無處可逃
    認準四個穴位 讓溼氣無處可逃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 三個能降火氣的神奇穴位,你一定不知道……
    胃火盛——口苦便秘酗酒,嗜食辛辣、油膩食物的人容易因溼熱、食滯兩方面原因造成胃火旺盛。輕微胃火盛者,好像永遠吃不飽,其實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到火盛至一定程度,就會變得什麼都吃不下。胃火大還有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結、便秘等症狀。
  • 秋分 |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養生宜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
  • 生物電理療:胃食道逆流按這4個穴位就改善!其中1個穴位還能助長壽 !
    脾與胃是相互聯繫的,食物透過胃吸收消化,再透過脾運輸到每個需要的地方。因此,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與脾胃經脈息息相關。因此,從中醫的觀點,可以常按4個穴道提升胃部健康。以下就介紹4 個改善胃部健康的穴位,除了可以透過針灸,也可以自己在家也可以簡單按壓。1.內關穴:改善火燒心、胸悶、心悸位置:腕橫紋上兩寸。內關穴位於左右手的手腕內側,約距離腕橫紋(手掌與小手臂交界處)3只手指頭(食指、中指、無名指)的距離,手腕內兩條筋之間的位置即為內關穴。
  • 穴位養生:屁股上有什麼穴位(1)
    屁股上常用的穴位有環跳穴、承扶穴、仙骨穴、長強穴和腰奇穴。各穴位的具體位置和功效如下:1、屁股穴位之環跳穴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為環跳穴。按壓此穴能增強臀部皮下脂肪的代謝能力,消除多餘脂肪,同時對下肢痿軟、腰痛、陽痿、便秘等有療效。
  • 冬天已至,天氣忽冷忽熱,按摩這五個穴位防感冒
    對我們來說,感冒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你也不要小瞧它,感冒的危害可是不能夠忽略的哦,尤其是寶寶和孕婦感冒更加地需要當心了!秋冬換季之時天氣忽冷忽熱,體質虛弱的人抵抗力低下便很容易感冒。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預防感冒的好方法,自我按摩人體五個特定穴位,可激發身體內的免疫功能,減少或減輕感冒的發生。
  • 39個易堵穴位 :孔竅問題它最會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寒,從痛經引起來的,你的痛經史有直接的關係。「痛則不通」每條經絡有2~3個容易淤堵的穴位,按壓時有明顯痛感,是健康的隱患「通則不痛」對該處進行按揉、艾灸、刮痧等,逐步減輕痛感,疏通氣血,防病保健▐ 識名孔,指孔洞,穴位可以比作一個個孔洞,凹陷於人體皮膚;最,意思是極致
  • 風寒感冒有妙招,艾灸這幾個穴位,感冒不再愁!(內附穴位詳解)
    幾場秋雨過後,天氣逐漸轉涼。老人常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無論是晝夜溫差,還是早晚溫差變化都是很大的。有些免疫力較差的人,保暖稍不到位,感冒就找上門了。如果出現頻頻打噴嚏、流清鼻涕、咳嗽、發燒,這就是感冒了。感冒是由於感受外邪,而出現發熱惡寒,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等症狀的疾病。感冒的發病率極高,幾乎每人每年都會患上感冒。
  • 健脾保「胃」,按揉4大穴位
    捶腿跟保護胃有什麼關係呢,捶腿,從大腿一直到小腿,捶的位置都是胃經,如果飯後捶腿,確實能震動經絡,疏通經絡,對胃有好處,能幫助消化,疏通胃氣。腿上最有名的穴位,是足三裡,有這麼一句話:要想安,三裡常不幹。古人很早就開始用艾柱來灸足三裡。
  • 加拿大僱主擔保移民,最需要注意的三個事項是什麼?
    什麼是僱主擔保的移民?加拿大僱主擔保的移民政策實際上並不複雜。簡而言之,如果您想獲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權,則需要在加拿大找到僱主。
  • 針灸禁忌:三大穴位禁針,針灸者必知,避免發生意外!
    針灸治療並不是所有穴位都能進行針治。對於針灸來說以下的三大穴位是針灸治療的禁忌穴位。針灸禁忌穴位:全身共三個穴位屬針灸均禁。乳中穴:如:晉代的《肘後備急方》載:治卒癲「可灸三壯」;又如:《銅人針灸腧穴圖經》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絕對禁忌。但現代已未見灸刺的報導,僅作為定穴的一種標誌。腦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