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養生宜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2021-02-16 房山美食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

秋分之後,涼燥主氣,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因此秋分後養生很重要!在飲食攝養上,要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蔓越莓百合銀耳湯


鮮銀耳一朵梨一個幹百合適量蔓越莓適量水適量冰糖適量

1. 所需食材準備就緒。2. 一朵鮮銀耳備用3. 百合提前浸泡洗淨。4. 銀耳掰小朵洗淨控水。5. 鍋中入水煮沸,放入銀耳煮沸。6. 放入百合同煮。7. 放入改刀後的梨塊一起煮。8. 蓋上蓋子小火煮至濃稠。9. 加入蔓越莓。10. 繼續煮十分鐘。11. 放入冰箱煮至融化。12. 美美的養顏湯就可以享用啦。13. 經濟實惠又美味。14. 家常湯品,請您品鑑。15. 成品圖。

小竅門:

新鮮的銀耳很容易煮濃稠哦!可搭配其它水果,隨意搭配,喜歡皆可!

來源:美食天下

聲明:本微信公眾號所發布的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不明,如因所發布的內容(文字及圖片)涉及到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育兒保健 秋分:趕跑秋燥 可煮雪梨粥、菊花粥、芝麻粥
  • 秋分後,注意養生,吃什麼?這些點要牢記
    今年的秋分節氣是9月22日至10月7日,期間有個國慶長假,是秋季很美好的一個節氣,平時養生需要注意潤燥養脾,還要睡飽覺。常補水,多喝粥。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潤、溫潤的養生粥,在補水的同時,還能起到滋陰生津的效果。秋木耳,益氣生津。
  • 秋分將至,哪些養生小常識我們一定要知道?
    在風多乾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溼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今天膳食君就來告訴大家秋季養生小常識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氣愈重,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 【養生療疾 每日一膳】月餅吃多了?試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趁著佳節到來何不試試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國醫堂牛豫潔教授為您推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分時節,我們的身體開始變得衰弱,為了滋陰潤燥,建議多吃藥膳,平補陰虛,強身健體。此時養生要注重對肺、脾、腎三髒的養護。
  • 秋分不養,一年白忙!食鮮人參,潤肺趕秋燥
    所以秋分前後的「裝備標配」就是兩件套,裡面穿薄衫或短袖,外面套薄外套或小開衫。另外還要注意不要再光腳、穿涼鞋,以免寒從腳底入,導致著涼,引起腸胃不適等。秋分時節可以多吃點辛酸味、甘潤或具有疏通肺氣效果的果蔬,比如柑橘、秋梨、石榴、柿子、藕、山楂、銀耳、白蘿蔔、芝麻、蜂蜜等。
  • 【健康漫談】秋季養生:食物宜選潤燥生津食品
    秋天越走越濃,
  • 養生藥膳(十一)丨麥冬枸杞排骨湯:潤肺止咳、養陰生津
    枸杞:滋腎,潤肺,補肝,明目。枸杞也叫枸杞子,含有枸杞多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物質,是一種常見的中藥食材。春天,萬物復甦,人體陽氣漸漸升發。枸杞味甘平補,春季可以單獨服用,也可與味甘微溫之品同時服用,助人陽氣生發,比如說黃芪等。
  • 秋分過後,需要重點保護這三個穴位,原因是什麼?
    秋季天氣「燥」,然而秋分過後的「燥」與立秋過後的「燥」卻並不相同。
  • 天氣漸燥,燥為陽邪,易傷津損肺,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秋天的主旋律是收斂,肺經的通暢可以保證肺氣的宣發、肅降順利進行,此時養生要注意清肺氣,滋陰潤肺,防秋燥。通腑氣以清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大便秘結可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肺炎等肺部疾患。因此,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氣,洩濁陰,可防治慢支、咳嗽等。平時應多喝水,多吃新鮮菜蔬與粗糧,多做腹部按摩。
  • 中醫養生:蘋果蓮子排骨湯,生津潤肺又安神
    豬排骨加冷水,大火燒開,小火煲半小時,加入蘋果、鮮百合、蓮子、生薑片,再煲半小時,湯味清甜,肉爛即食,喜鹹者加鹽服用。其味甘酸、性涼,蘋果藥用,早在唐代就有記載,蘋果不但益心氣、健脾、還能生津止渴,更具有「潤肺悅心、生津開胃、醒酒」等功能。帶芯蓮子潤肺、清心、養心、安神,百合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 冬季內熱難清,煲點老鴨湯降降燥,消消火!
    鴨肉怎麼做更滋潤,更養生?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一款沙參玉竹燉老鴨湯。沙參玉竹燉老鴨鴨肉性寒、味甘、鹹,可滋陰潤燥,清熱健脾,養胃生津;沙參是經過特殊加工的人參,常吃沙參能緩解傷津口渴,內熱消渴,勞傷損虛等症狀;玉竹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常用於肺胃陰傷
  • 新會益康藥店發出~【天冬除煩生津潤肺湯】滋腎養胃,養心寧神益智,為秋天必備良方.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新會益康藥店」輕鬆關注 【天冬除煩生津潤肺湯】無磺原條玉竹、麥冬、天冬、白蓮子、蜜棗、生薑、瘦肉或雞肉,煲1小時左右即可飲用。 【功效】生津養胃,除煩,寧心安神,止咳潤肺,滋陰養脾,固腎益智,降血糖。治心煩不眠,陰虛火旺,口乾舌燥,肺燥咳嗽,易怒,心神不寧等症。
  • 【每日一膳】三葉潤燥茶:養陰清肺的功效,可緩解乾燥引起的乾咳、鼻咽幹痛等.
    秋風、秋雨、落葉、悽涼,常給人一股肅殺之氣,尤其是天氣突變時,令人生愁。
  • 【養生】秋季燕窩好處多
    為了應對冬天的寒冷,很多人都會在立秋之後開始補充身體營養,但往往都是盲目的選擇大補之物,這樣反倒不利於吸收,因為經過一個夏季的消耗,人體腸胃比較虛弱。中醫裡也提到「四季五補」,即春季「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滋補」。因此,在秋季可以多選擇一些芝麻、核桃、紅棗、蓮子和桂圓之類適於平補的食材。
  • 秋季養生的「收養」之道!
    「溫燥」見於初秋暑性未消的時候,而「涼燥」起於深秋天氣轉涼之時,眼下「涼燥」正當頭。燥邪易傷肺,也易耗傷津液,人體會出現一派乾涸之象。故大家應遵循「秋季養陰」的法則,選擇滋陰潤燥、滋補潤肺、清熱降火的膳食,如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花生、鴨蛋、菠菜、蘿蔔、橄欖、梨、甘蔗等。推薦食療:銀耳百合粳米粥
  • 「春來茶館」聊秋季養生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醫認為秋季應順四時更迭而養陰氣,促使陽氣收斂沉降,以為來年生命的循環再旺,萬物來復,陽氣的生發而儲備能量
  • 秋天養生,重在四個「潤」!
    中醫講究「秋冬養陰」,秋季乾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故秋季養生重在養陰生津,潤肺防燥!秋季滋潤,從現在開始。飲食:肺為嬌髒,喜潤惡燥,乾燥是傷害肺臟的一個主要原因。雖然肺在秋天最易耗損,但反過來看,此時也是養肺的最佳時機。據中醫「燥則潤之」的原則,此時飲食上應以「清潤」為宜。
  • 進入秋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秋季是從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個節氣,並以中秋(農曆八月十五日)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秋季三個月,正如《管子》中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就是說在秋天由於陽氣漸收斂隱藏,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氣候由熱轉寒,開始乾燥,為燥邪盛行之時,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萬物成熟,到了收穫之時,故有「秋氣收而斂」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