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保健 秋分:趕跑秋燥 可煮雪梨粥、菊花粥、芝麻粥

2021-02-27 上海升學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今天,我們在秋風秋雨中迎來了「秋分」節氣,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秋季。爸爸媽媽注意啦,孩子「秋凍」務必要適度,尤其胃腸道虛弱的孩子特別要做好保暖工作。由於氣候乾燥起來,全家人的飲食都宜遵守「少辛增酸」原則,多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雪梨等,蔥、姜、蒜、茴香、辣椒等辛辣食物要少吃些。

早睡早起 注意胃部保暖

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在這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大家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秋分養生重在早臥早起,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適應秋天平容之氣。同時要注意增強體質、提高抗病的能力,堅持鍛鍊身體無疑是很好的方法。

秋分以後,天氣漸涼。由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因此,原本就胃腸道虛弱的孩子特別要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物,晚上睡覺要蓋好被子。雖有「春捂秋凍」一說,但孩子「秋凍」務必要適度,不要盲目挨凍而凍出病來。

銀耳百合羹對付秋燥咳嗽

「咳咳咳」……不少孩子會在這一時節出現秋燥咳嗽的症狀,令爸爸媽媽揪心不已。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科主任張煒主任醫生表示,秋燥咳嗽有「溫燥」和「涼燥」兩種。其中,「溫燥」見於靠近夏天的初秋,症狀主要表現為喉嚨幹、喉嚨疼、痰中帶血、鼻腔有血絲等,中醫傳統的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對付溫燥很有效。「涼燥」主要表現為咽癢、鼻塞、乾咳、怕風、怕冷等症狀,傳統中醫用杏蘇散來治療涼燥。他建議,若要對付溫燥,可在銀耳百合羹裡放些冰糖,對付涼燥,便不再放冰糖,可放幾顆紅棗,起到健脾、養胃、補血、養虛、安神的作用。

飲食溫潤 宜「少辛增酸」

秋分時節的飲食當平衡五味、潤肺清燥。其實,中醫向來主張在秋分養生飲食調節方面應以清潤、溫潤為主,可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雪梨、甘蔗,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由於氣候乾燥,要儘量少吃辛辣食品,遵守「少辛增酸」的飲食原則,蔥、姜、蒜、茴香、辣椒等辛辣食物要少吃些,而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等新鮮瓜果和蔬菜可多吃。同時,要多喝開水、豆漿、乳製品、果汁等,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不過要注意哦,秋天的柿子應該飯後吃,別餓著肚子吃——因為柿子裡含有大量的柿膠酚、單寧和膠質,遇胃酸會凝聚成硬塊,不利於健康。

這個時節喝粥很養人。粥能和胃補脾、潤養肺燥。煮點梨粥、菊花粥、芝麻粥、慄子粥全家人一起吃,能抵禦秋燥喲~

註: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署名並標註出自「上海升學」微信。

責任編輯:陳瑩 執行編輯:朱蒙雪 聯繫郵箱:shanghaishengxue@163.com

相關焦點

  • 初秋飲食養生 早餐適宜喝什麼粥
    這個時候選擇吃一些粥品是防燥的最好選擇!早上喝粥可有效防秋燥,那麼秋季早餐適宜吃什麼粥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四款粥品,一起來看看!1、菊花粥  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 秋分後,注意養生,吃什麼?這些點要牢記
    今年的秋分節氣是9月22日至10月7日,期間有個國慶長假,是秋季很美好的一個節氣,平時養生需要注意潤燥養脾,還要睡飽覺。常補水,多喝粥。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潤、溫潤的養生粥,在補水的同時,還能起到滋陰生津的效果。秋木耳,益氣生津。
  • 試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趁著佳節到來何不試試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國醫堂牛豫潔教授為您推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所以秋日可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分時節,我們的身體開始變得衰弱,為了滋陰潤燥,建議多吃藥膳,平補陰虛,強身健體。此時養生要注重對肺、脾、腎三髒的養護。
  • 秋分不養,一年白忙!食鮮人參,潤肺趕秋燥
    所以秋分前後的「裝備標配」就是兩件套,裡面穿薄衫或短袖,外面套薄外套或小開衫。另外還要注意不要再光腳、穿涼鞋,以免寒從腳底入,導致著涼,引起腸胃不適等。秋分時節可以多吃點辛酸味、甘潤或具有疏通肺氣效果的果蔬,比如柑橘、秋梨、石榴、柿子、藕、山楂、銀耳、白蘿蔔、芝麻、蜂蜜等。
  • 養生喝粥記!6款暖心粥,喝出大營養!
    南瓜粥健脾和胃與火的效果清晰,服用一些生津養陰潤肺煨食品的食物,在一起,對改善秋燥症狀大有裨益。黑芝麻粥淘淨曬乾的黑芝麻,油炸小研究,每次服用25克,粳米100克成粥熟熬,加1匙蜂蜜,吃熬至稠粥。黑芝麻有潤腸通便,五臟,骨骼和肌肉強壯作用的好處。
  • 秋分 |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養生宜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秋分之後,涼燥主氣,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因此秋分後養生很重要!在飲食攝養上,要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
  • 特百惠保溫瓶 =「煮」粥神器
    小提示:您可以點擊標題下的特百惠友誼體驗中心,關注後可了解特百惠、自製美食、養生、育兒等信息;還可以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用的保溫瓶還只能保溫熱水,不僅它OUT,你也OUT了。高品質的保溫瓶,應該是你的「流動廚房」——粥,蛋,麵條,甜品,皮凍……沒有它不會做的。無論你是白領,媽媽,上學族,宅神,御妹, 是時候入手一隻會「煮」粥的保溫瓶了!不是所有保溫瓶都能當「煮」粥神器。
  • 【養生保健】秋燥溼熱從何治
    秋燥溼熱的形成與目前環境、飲食習慣關係較大。秋冬之際,北方地區多乾燥少雨,且霧霾較重,這是燥邪產生的基礎;目前人們飲食偏於油膩、辛辣,此易助溼生熱,這是溼熱產生的根源。燥邪侵襲,最先傷肺;溼熱內生,易困脾胃。故患者一方面有乾咳、口咽乾燥、舌少津等肺燥津傷表現,另一方面又有口黏膩,胃納差,便不爽,苔黃膩等中焦溼熱證候。此類患者治療較為棘手,清燥潤肺易助溼熱,清熱利溼更耗津液。
  • 抗燥滋補食蜂蜜粥!
    秋冬氣候乾燥,需要清火潤燥,滋陰潤肺,可食用抗燥滋補的食物,如蜂蜜、芝麻、蓮子、銀耳、百合等等,其中以蜂蜜搭配中藥煮粥調理經濟實惠,方法簡便易行,不妨一試。銀耳蜂蜜粥 作用:銀耳是一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滋補佳品,此粥可滋陰生津、潤肺和胃、補腎益氣,適用於所有人群食用。做法:取銀耳10克,大米100克,蜂蜜50克。先將銀耳泡軟,大米洗淨,一同入鍋,加適量清水煮粥,煮至粥熟時調入蜂蜜拌勻即可。
  • 秋分將至,哪些養生小常識我們一定要知道?
    這樣既可得到鍛鍊,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運動最好在太陽升起來之後開始,太陽落山前就結束。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鬱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產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
  • 飲食|秋季白白喝什麼粥?這6道粥是不錯的選擇
    搗碎芝麻與大米同煮,可治眩暈、記憶力衰退、鬚髮早白等。芝麻50克、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最好研成細末,待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秋季常食,可益壽延年,還可潤肺,是保健粥的佼佼者。這種白癜風患者秋季養生粥對便秘、肺燥咳嗽者有一定疔效。
  • 【智慧廳堂】初秋一碗粥,百合蓮子紅棗粥
    在飲食上,要以清熱滋潤為主,除滋陰潤燥外,還需清瀉肺熱。放入百合繼續煮10分鐘,最後放入冰糖稍煮,煮至米爛粥稠即可。養陰潤肺,清心安神。補金氣、潤肺氣。補脾胃;益氣血;安心神;調營衛;和藥性。天氣逐漸變冷,大朋友、小朋友請注意,除了注意夜間睡覺不要貪涼吹空調外,也要多多喝水防秋燥,少吃辛辣食品,吃一些潤肺生津的食物進行食補。
  • 6種降火粥,讓你對抗秋燥!
    先將木耳用涼清水浸泡備用,洗淨後與粳米,大棗同煮為稀粥,加入冰糖,煮融化即可。作用:涼血止血,潤沛益胃,通利腸道,適用於因血熱鼻衄、大便出血者。4.橘香小米綠豆粥小米和綠豆洗淨,一起放進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改慢火煲1小時,煮至綠豆開花,米花盡碎,在停火前加入幾片橘皮,與冰糖,攪拌均勻。作用:清熱解毒,化溼利水,調整腸胃、去火養顏。
  • 【健康養身】秋冬5款人氣粥 早養胃晚補腎
    這種「早晚喝粥,中午吃飯」的飲食模式,在國內著名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和江蘇如皋,早已成為當地人萬古不變的養生妙招。許多老人通過早晚喝粥,甚至治好了胃痛、失眠和便秘的毛病。「兩粥一飯」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早晚喝粥。大量的調查資料表明,生活在如皋和巴馬的百歲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喝粥。即使是在生活節奏加快的如今,當地人早晚仍然是準備一鍋熱騰騰的大米粥或玉米面粥,外加包子等主食。
  • 養生保健---枸杞粥
    方法二:主料:糯米150克,白米150克,花生100克,枸杞20克,紅棗50克,菊花6--8朵 製作步驟:  1、花生熱水浸泡2小時,去衣  2、枸杞浸泡待用.紅棗洗淨去核切碎  3、菊花用清水漂過  4、兩種米混一起淘淨浸泡2小時.放高壓鍋  5、與花生一起煮
  • 對付秋燥,杏仁乃「一把」好手 霜降特刊
    西醫認為,進入秋季後,水分的缺乏導致人的咽喉、鼻腔等有乾燥之感;中醫則認為秋燥之邪易通過口鼻或者毛孔侵入肺部。  論到此時的藥食同源,杏仁就相當應景了。  杏仁是一味常用的古老中藥,其性苦,溫,有毒,入肺、大腸經。《本草綱目》列舉了杏仁三大功效:潤肺、清積食、散滯。潤肺排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