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保「胃」,按揉4大穴位

2021-02-12 廣州光孝寺

大家都非常常見晚輩給長輩捶腿,您千萬別小看這些動作,它蘊藏著很多秋冬季節的養生奧秘。

捶腿跟保護胃有什麼關係呢,捶腿,從大腿一直到小腿,捶的位置都是胃經,如果飯後捶腿,確實能震動經絡,疏通經絡,對胃有好處,能幫助消化,疏通胃氣。

腿上最有名的穴位,是足三裡,有這麼一句話:要想安,三裡常不幹。古人很早就開始用艾柱來灸足三裡。

【取穴】外膝眼,又叫犢鼻穴,犢鼻穴往下三寸兩筋間,我們四個手指併攏就是三寸,同身寸

【功效】足三裡這個穴位能使胃腸健康,也能預防上吐下瀉,所以說捶腿捶這個穴,效果更好。

最近天氣變涼,最是容易胃痛!胃痛調理主要以理氣和胃為主。

【取穴】天樞穴位置在肚臍旁開二寸,左邊右邊各一個天樞穴,點揉這個穴位健胃效果很好,針、灸、按、揉、點,都可以。

【功效】胃經不暢有很多症狀,比如早上起來胃裡堵得慌,不想吃東西等。天樞穴對胃經的調整效果很好。

【方法】如果是揉要有力度,轉圈揉二十四圈,每天堅持,對淺表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療效很好。

【取穴】從膝蓋骨右端,約三橫指左右的上方就是梁丘。

【功效】胃痙攣急性發作時,按揉位於胃經上的梁丘穴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脾是後天之本,脾經有問題,胃經肯定有問題,凡是脾的病和胃的病,都要互相聯繫起來。

【取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 

 

【方法】每天堅持點揉兩側血海穴三分鐘,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處有酸脹感即可,要以輕柔為原則。按摩的時間最好選在每天上午9點-11點,效果最好。

【功效】具有引血歸經,治療血虛、風疹的作用,女性按壓血海穴能夠緩解月經期的小腹疼痛。血海穴還是祛溼的要穴,溼氣重的朋友可以經常按揉。

相關焦點

  • 五指對五臟,按揉手指穴位能養生保健
    通過按揉養生療法,可起到防病祛病、養生保健的功效。手指的指尖各有經穴,分別對應不同的內臟,因此通過日常按揉手指穴位,能夠起到防病祛病、養生保健的功效。在無名指的三焦經上有一個關衝穴,感冒發熱時揉此部位即可。小指疼痛:是心臟或小腸有毛病。靠無名指一側的小指指尖有少衝穴,另一側有少擇穴。少衝與心臟有密切關係,所以心臟病發作時,用力按壓小指指尖,可使發作緩和些,少澤是小腸的經穴,小腸情況不佳時,可用力按壓此指尖。
  • 綠色穴位療法:人體自帶的「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實用)
    按揉肺經的尺澤,加上腎經的復溜,相當於麥味地黃丸。具有潤肺、滋陰、去心火、納氣、平喘、止咳嗽等功效。6、牛黃解毒丸胃火牙痛、咽喉痛、熱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內庭,所以它是一個去熱的穴位。7、補中益氣丸參苓白朮丸,健脾止瀉。肺經的太淵穴,是俞穴,屬土,肺經屬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經的商丘穴,是經穴,屬金,脾經屬土,也是「土生金」。這兩穴合在一起來用,補肺健脾,功效顯著。太淵與商丘就是免費的參苓白朮丸。
  • 【穴位保健】認準四個穴位 讓溼氣無處可逃
    認準四個穴位 讓溼氣無處可逃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 胃倉穴:健脾和胃、消積導滯
    胃倉,屬足太陽膀胱經。胃,胃腑也。倉,存貯聚散之所也。胃倉名意指胃腑的溼熱陽氣由此外輸膀胱經。本穴物質為來自於胃腑的溼熱陽氣,至本穴後,因受人體重力場的作用,溼重而熱的陽氣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溼熱陽氣屯留於本穴之中,故名。
  • 胃不舒服按摩這兩個穴位迅速緩解,快學!
    「保胃戰」刻不容緩!今天小編教給大家兩個穴位養胃防病~1、按摩中脘穴中脘穴,「中」為中心、中央之意,「脘」為胃部,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心窩與肚臍中央即為中脘穴。按摩此穴對胃潰瘍、胃炎、胃酸過多、胃下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狀有很好的作用。
  • 程凱養生說:最健脾的穴位是什麼?
    健脾,現在大家都特別的重視。因為在我們中醫當中經常說這人脾虛,脾虛生溼,陰溼生痰。脾是主運化的,跟人體的代謝功能相關。而我們現代人因為各種原因,吃得太多、吃得太好、運動太少造成的自身代謝問題特別的多,代謝紊亂綜合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還包括痛風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也特別的常見。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健脾好像變成大家共同的訴求。
  • 日常按摩保健穴位,速收藏!
    人體的每個穴位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中醫養生中,按摩穴位是常見的養生方法,日常多按摩保健穴位可以防病強身,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穴位按摩養生方法。
  • 日常按壓7穴位 保養脾胃過好年
    陶雪芬醫師在此推薦七大養胃穴位,平日可按摩保健,按壓方式有訣竅,視個人狀況進行合適的按壓方法,按摩力度輕短快為補,重慢長為洩。點按方向順時針為洩,逆時針為補。配合呼吸節奏,呼氣時按,吸氣時松。1、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一手拇指指腹緊按另一手的內關穴,先向下按,再做向心性按壓,兩手交替進行。
  • 穴位:神奇的"養老穴"!按上一季,老年病跑光光
    每日一穴翻了眾多穴位養生書,您是否有這樣的困惑:穴位到底在哪裡,怎樣才能找準?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用穴位嗎?按摩多久才有效果?
  • 來跟Dr.黃學學健脾和胃的推拿手法吧!
    小兒推拿是通過各種手法刺激相應穴位,有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等作用,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雖然如今很多人都推崇小兒推拿,認為不打針不吃藥就能治好病,是個綠色安全無副作用的好方法。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甚明了,甚至忽略了小兒推拿的精粹——治未病。「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 【中醫養生】夏季腸胃保健,常按這三個穴位
    夏天來了,炸雞、啤酒、小龍蝦……面對各種「誘惑」,很多人腦子想吃,但食慾大減,暴飲暴食之後,各種腸胃不適接踵而至。
  • 生物電理療:胃食道逆流按這4個穴位就改善!其中1個穴位還能助長壽 !
    脾與胃是相互聯繫的,食物透過胃吸收消化,再透過脾運輸到每個需要的地方。因此,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與脾胃經脈息息相關。因此,從中醫的觀點,可以常按4個穴道提升胃部健康。以下就介紹4 個改善胃部健康的穴位,除了可以透過針灸,也可以自己在家也可以簡單按壓。1.內關穴:改善火燒心、胸悶、心悸位置:腕橫紋上兩寸。內關穴位於左右手的手腕內側,約距離腕橫紋(手掌與小手臂交界處)3只手指頭(食指、中指、無名指)的距離,手腕內兩條筋之間的位置即為內關穴。
  • 女人常揉三陰穴的六大好處
  • 健康小妙招: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健康小妙招: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與好處中脘穴的按摩作用: 1、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的作用; 2、緩解治療胃痛、腹痛、腹脹、嘔逆、納呆、反胃、食不化、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黃疸、胃擴張等; 3、緩解治療腸鳴、洩瀉、便秘、便血、脅下堅痛、治療慢性肝炎等
  • 【每日一膳】陳皮冬瓜二豆湯:健脾祛溼、潤肺消暑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很適合立秋前後吃扁豆30克兩側魚際每天不拘時地掐揉3分鐘。每天陽氣最盛的時候即中午1~3點時按揉兩側穴位2分鐘即可,最重要的是要堅持每天做。迎香也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從它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它的功能是使人「聞香逐臭」的,可以治療各種難愈的鼻炎、鼻塞。
  • 維道穴:利水消腫、調經止帶、健脾和胃
    來源:經絡穴位圖解(jingluo365)       維道穴,足少陽膽經
  • 章門穴:利肝健脾
    章,大木材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後,此強勁風氣風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後章門名意與章門同,後是與脾經衝門穴的別稱前章門相對而言的。本穴物質不光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還有膽經輒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溼之氣,故為足厥陰少陽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