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溫50℃放7天,5種樣品均未檢出18種塑化劑
經過一周等待,檢測結果出來了,所有飲用水及飲料樣品,放置在50℃的恆溫環境下24小時、3天及7天後,無論硬瓶,還是略軟的瓶子均未檢出18種塑化劑。
註:檢測項目是18種塑化劑(mg/kg)
瓶裝水及飲料 高溫下無塑化劑遷移
四川眾檢四方檢驗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何芸芸表示,本次檢測中,把樣品放在恆溫50℃的環境中,這比把樣品放入汽車後備箱的情況還要極端還要惡劣。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樣品在放置24小時、3天和7天後,18種塑化劑均未檢出。
小蒲注意到,此次檢測的樣品包裝均是PET材質(註:瓶底有三角形標誌,裡面註明「1」或「01」,都代表PET)。PET是什麼意思?盛裝瓶子是否安全?
對此問題,我們請教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張建榮。他表示,PET是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絕大多數礦泉水、飲料瓶的包裝都用這種材料。PET本身流動性較強,因此在成型製造中,不需要添加塑化劑,所以車主不用擔心飲料瓶的塑化劑遷移問題。
那麼,PET材質的包裝瓶遇車內高溫,會不會產生有危害的物質呢?
張建榮博士指出,PET材質在70℃開始變軟,但要到260℃以上,才熔解為乙醛類物質,一般車內沒有這樣的高溫。但飲料長期在車內高溫環境中存放,瓶中可能存留的低分子齊聚物會有緩慢洩漏的風險。這些低分子齊聚物可能部分帶有一定毒性,是否致癌至今尚無定論。但由於它含量極少,以ppm(百萬分率)單位計,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張建榮博士表示,因為PET材質的特點,生產包裝瓶的過程中不使用雙酚A,所以,這類飲用水、飲料瓶即使放置在後備箱的高溫環境中,車主也不用擔心會釋放塑化劑、雙酚 A 或其他毒性物質。
塑化劑是指高分子材料助劑鄰苯二甲酸酯(Phthalicacidesters,簡稱PAEs),又名酞酸酯類,主要用做塑料的增塑劑,可增強產品的可塑性和韌性。
由於PAEs在塑料及其製品中呈游離狀態,極易轉移進入水、大氣、土壤及生物體等各種環境介質中,已經成為最普遍的環境汙染物之一。
有研究報導稱,PAEs具有雌激素的特徵及抗雄激素生物效應,能通過飲水、進食、皮膚接觸和呼吸等途徑進入人體,會干擾人體正常的內分泌功能,在體內長期積累可能會導致畸變、癌變。
既然塑化劑有這麼大的負面影響,看來大家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通過專業檢測解疑釋惑很有必要。
編輯:食安小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