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檢測:瓶裝水50℃恆溫放7天,會有塑化劑遷移嗎?

2021-02-12 CEC食安體驗

恆溫50℃放7天,5種樣品均未檢出18種塑化劑

經過一周等待,檢測結果出來了,所有飲用水及飲料樣品,放置在50℃的恆溫環境下24小時3天7天後,無論硬瓶,還是略軟的瓶子均未檢出18種塑化劑。

註:檢測項目是18種塑化劑(mg/kg)


瓶裝水及飲料  高溫下無塑化劑遷移


四川眾檢四方檢驗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何芸芸表示,本次檢測中,把樣品放在恆溫50℃的環境中,這比把樣品放入汽車後備箱的情況還要極端還要惡劣。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樣品在放置24小時3天7天後,18種塑化劑均未檢出

小蒲注意到,此次檢測的樣品包裝均是PET材質(註:瓶底有三角形標誌,裡面註明「1」或「01」,都代表PET)。PET是什麼意思?盛裝瓶子是否安全?

 

對此問題,我們請教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張建榮。他表示PET是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絕大多數礦泉水、飲料瓶的包裝都用這種材料。PET本身流動性較強,因此在成型製造中,不需要添加塑化劑,所以車主不用擔心飲料瓶的塑化劑遷移問題。

那麼,PET材質包裝瓶遇車內高溫,會不會產生有危害的物質呢?

張建榮博士指出,PET材質在70℃開始變軟,但要到260℃以上,才熔解為乙醛類物質,一般車內沒有這樣的高溫。但飲料長期在車內高溫環境中存放,瓶中可能存留的低分子齊聚物會有緩慢洩漏的風險。這些低分子齊聚物可能部分帶有一定毒性,是否致癌至今尚無定論。但由於它含量極少,以ppm(百萬分率)單位計,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張建榮博士表示,因為PET材質的特點,生產包裝瓶的過程中不使用雙酚A,所以,這類飲用水、飲料瓶即使放置在後備箱的高溫環境中,車主也不用擔心會釋放塑化劑、雙酚 A 或其他毒性物質。 

塑化劑是指高分子材料助劑鄰苯二甲酸酯(Phthalicacidesters,簡稱PAEs),又名酞酸酯類,主要用做塑料的增塑劑,可增強產品的可塑性和韌性。

由於PAEs在塑料及其製品中呈游離狀態,極易轉移進入水、大氣、土壤及生物體等各種環境介質中,已經成為最普遍的環境汙染物之一。

有研究報導稱,PAEs具有雌激素的特徵及抗雄激素生物效應,能通過飲水、進食、皮膚接觸和呼吸等途徑進入人體,會干擾人體正常的內分泌功能,在體內長期積累可能會導致畸變、癌變。

既然塑化劑有這麼大的負面影響,看來大家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通過專業檢測解疑釋惑很有必要。

編輯:食安小蒲

相關焦點

  • 你喝瓶裝水等於喝毒性塑化劑!瓶裝水或遭「塑化劑汙染」
    秋季炎熱,正是各種瓶裝水大量熱銷之時,然而最近一項科學檢測報告顯示,世界20多個國家的瓶裝水中含有不同濃度的塑化劑,有約13%的瓶裝水中塑化劑超過世界衛生組織
  • 食品中塑化劑的應對現狀
    意見稿對防控要求可以歸納為三點:1、原料管控,以易受塑化劑汙染的油脂類和酒類產品為重點,生產企業要對這兩種原料進行嚴格管控,從供應商管理到入廠檢測都包含在內,確保原料的合規性;2、過程監控,對食品生產過程中用到的包材、運輸設備、加工工具等進行查驗,確保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同時要加強產品的檢驗,
  • 含有「塑化劑」的酵素,你敢喝嗎?(附檢測報告)
    更有一些酵素行業的老師提倡的酵素與塑料桶相親相愛。因而部分人群對酵素中塑化劑的問題重視程度嚴重不足!酵素中的塑化劑是如何產生的?用塑料容器製作酵素當然也是可行的,並且有成功的例子。然而被廣大酵友忽視的一點是:塑化劑在遇到高溫和長期處於酸性條件下會被析出,也就是塑料容器的老化現象。
  • 食用油中塑化劑的來源及去除方法
    加工中使用塑化劑的產品應用越來越多,使用過程中對環境有影響,如農田裡農用薄膜中塑化劑的揮發、驅蟲劑使用;另外在其使用後的處理比較單一,即塑料製品焚燒,焚燒後產物轉移至空氣和土壤,這些都使得塑化劑成為最為廣泛的環境汙染物,許多國家的大氣、湖泊、河流和土壤中已檢測出不同濃度的塑化劑。
  • 比塑化劑更可怕?瓶裝水天天喝小心病變(圖)
    尤其水源中的塑膠微粒量,瓶裝水更高出自來水22倍以上。究竟,塑膠微粒攝取過量,對身體有沒有危害?也有網友認為,塑膠微粒不是塑化劑,就算吃下肚應該也不必擔憂。但若是經年累月攝取到塑膠微粒,真的對健康毫無影響嗎?  「每日健康」專訪毒理學博士、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諮詢,教授指出,塑膠微粒雖然不是塑化劑,目前也尚未有大型研究證據,塑膠微粒對人體會造成直接傷害。
  • 塑化劑淪為營銷手段 寶礦力水特欲借行業危機搶市
    原產地在日本的電解質飲料寶礦力水特定於今日上午在京召開媒體說明會,澄清「塑化劑」汙染事件,力證其產品的安全性。業內專家點評說,這是一種借行業危機採取的公關宣傳手法,自證清白的同時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 塑料飯盒能放微波爐加熱嗎?
    那麼,在微波爐內使用塑料飯盒,是否會有塑化劑等有害物質產生,長此以往對人體有沒有害處呢?日前,市民楊先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據蕪湖新聞網報導,楊先生經常用塑料飯盒帶飯去單位,日前看到有媒體爆出塑化劑風波後,他開始有點擔心了。昨日,安師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系的王老師告訴記者,微波爐利用電磁波進行加熱,與平時的火、電加熱原理不同。
  • 不只塑膠袋裝熱湯有塑化劑!冷凍食物竟也默默溶出
    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甚巨,不少人開始自備便當和採購熱食,就是要降低用塑膠袋裝熱食導致塑化劑溶出的狀況。
  • 儀錶盤上放瓶裝水引發車內起火!超六成車主有這個習慣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廣州不少車主都有將瓶裝礦泉水放在車內的習慣。  對此有專家表示,瓶裝礦泉水本身不會燃燒,但瓶子對光線產生折射作用後可以引發聚焦效應,從而點燃車內一些物品。  有技術人員表示,礦泉水瓶本身不會燃燒,但如果太陽光照射到礦泉水瓶身上(裝有水的情況下),會形成物理光學折射,折射光交匯的一點會大量聚集熱量,溫度最高能升至120℃以上。  如果聚焦點正好落在內飾表面,或者一些燃點較低的物品 (案例中的防滑墊、發票均屬低燃點物品),就有可能引發燃燒。
  • 用錯保鮮膜,吃下的不止是食物,還有塑化劑!
    然而,您知道嗎?保鮮膜也有使用禁忌,用得不對,您吃下的可能不止食物,還有塑化劑!大部分人購買保鮮膜時,都不會注意它的材質。殊不知,這玄機就藏在材質當中。現在很多超市,甚至農貿市場在銷售蔬果時,會給它們包上保鮮膜,顯得很「高級」。
  • 『水玲瓏運動』恆溫遊泳館
    水玲瓏主題酒店,擁有近1000平方米大型恆溫氧吧遊泳池水玲瓏恆溫遊泳館為室內恆溫遊泳館,配備先進的活水循環系統和人性化全自動恆溫系統,為您保持27℃的最佳溫度;採用國內最先進的過濾系統和紫外線殺毒系統水玲瓏恆溫遊泳館,讓您在春夏秋冬健康舒適運動每一天!高端品質、健康生活理念,由此開啟!
  • 委員:有毒塑化劑影響生殖能力
    包頭醫學院武傑等人的論文《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毒性研究進展》顯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可隨食物的攝取進入人體,其毒作用靶器官主要為對泌尿生殖系統的損害,還會引起屬抗雄激素活性毒性,造成內分泌失調,損害生物體生殖機能。
  • 【權威發布】開平市遊泳池水質檢測結果出爐!你常去的合格嗎?
    一家四季常開的恆溫泳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泳池用水被納入商業用水,整池換水會讓經營成本大幅度提升。四季常開的泳池一年可能徹底換水幾次。一小區遊泳池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小區的泳池每年只在6-8月開放經營,6月注入新池水後,池水一般不徹底更換,主要為循環換水,並通過給藥消毒保證水質。
  • 受塑化劑影響 臺灣男性「蛋蛋」縮水明顯
    【老朋友】小編妹請求親們,點右上角轉發和分享頁面內容。***********健康諮詢熱線:400-0816-521************原標題:臺大研究結果:塑化劑影響 臺男性「蛋蛋縮水」明顯中國臺灣網10月17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環境太毒,臺灣男人變「短小」!
  • 【澳洲新聞】雪梨天氣炎熱 瓶裝水比汽油貴!
    據《雪梨先驅晨報》報導,雪梨氣溫高升,一些瓶裝水的價格也高漲。
  • 【注意】澳洲多種食品被查出塑化劑超標,大量攝入會影響生育!
    澳洲及紐西蘭食品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下文簡稱FSANZ)在近期的食物抽檢過程中發現,部分非常受歡迎的食品中出現了塑化劑超標的現象。(圖片來源:雪梨晨鋒報)據悉,被查出塑化劑超標的食物包括新鮮麵包,外帶漢堡和披薩,而這些塑化劑都來自於食物的外包裝。
  • 警惕誤區:吃放熟的香蕉會導致便秘嗎?
    然而在網上卻有說法稱,只有自然成熟的香蕉才有潤腸的作用。吃了提前摘下來後熟的香蕉不僅不能通便,反而會加重便秘。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為了驗證傳聞,記者來到北京一家熱帶植物園。這裡園內的香蕉長勢非常好,沉甸甸的大串香蕉隨處可見。隨後工作人員提前收割了一把青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