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塑膠袋裝熱湯有塑化劑!冷凍食物竟也默默溶出

2021-02-13 健衛總處H2U

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甚巨,不少人開始自備便當和採購熱食,就是要降低用塑膠袋裝熱食導致塑化劑溶出的狀況。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提醒,並不是只有熱源會出現塑化劑的疑慮,酸性或油脂也會促進塑化劑的溶出!因此若用塑膠袋裝肉、裝魚再放入冷凍時,仍可能會因為塑膠袋長期接觸油脂,導致肉品沾有塑化劑的可能,提醒民眾宜多加留意!

民眾普遍都知道用塑膠袋裝熱食可能會有塑化劑溶出的疑慮,長期而言將有害健康。但你知道除了熱之外,酸性、油脂也可能會促進塑化劑的溶出嗎?廖嘉音營養師表示,不少人習慣一次採買在分裝成小包供日常料理使用,但如果只是將食材用塑膠袋或保鮮膜包裹放入冷凍庫,仍可能遭受塑化劑的荼毒!

以市面上常見的塑膠袋包材來說,常見材質包括:

1. PP材質:PP較無塑化劑疑慮,且通常能耐較高的溫度,但在低溫下卻容易有脆裂的可能,因此若需冷凍保存食材時,建議留心包裝上的溫度標示為佳。

2. PE材質:PE與塑化劑不兼容,也可做為食材保存的選擇之一。若有食材冷凍需求時,建議首選HDPE材質較耐低溫。

3. PVC材質:PVC的材質較硬,故一定需要添加塑化劑以維持袋子的柔軟度,因此PVC材質的塑膠袋或保鮮膜都不適合與熱、油、酸性的食材接觸。因此,若肉品、魚類冷凍保鮮時,也應避免使用PVC材質的袋子;若是冷藏使用時,也最好避免直接接觸食材,以免不慎吃進塑化劑。

相關焦點

  • 【行業資訊】國家將嚴格塑化劑標準!整頓食品包裝市場!
  • 塑料容器6號.7號別亂用,小心熱湯油酸腐蝕
    許多民眾總認為,只要沒有吃到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特定飲料、食品或添加物,使用的是合格的塑料容器,就算安全。但是,塑料容器太方便,種類又多,花八門的美食小吃、飲料、零食就出現問題了。這些用完即丟的餐具背後沒有告訴你的是:這些含有塑化劑的食物容器,不只不能用來裝熱湯、熱飲,遇到油、遇到酸、鹼,遇到不良的使用習慣,都會釋放出塑料添加劑或變質,這些化學物質會連同食物一起被吃下去。塑料食品容器教戰守則守則1:避免盛裝高酸或高溫的食物。守則2:使用於熱食前須先注意材質。
  • 塑料製品中的塑化劑背後:是孩子的性早熟和致癌!
    通過醫生的反覆詢問和查驗,家裡平時給婷婷吃飯的盛器竟然是用塑料飯盒,最終確定了導致婷婷性早熟的的罪魁禍首——塑化劑。2017年,麥當勞的油條中被檢出塑化劑,2018年,國內知名的西鳳酒也被檢出塑化劑超標。坊間關於塑化劑的新聞幾乎沒有斷過。可見這一助劑的濫用和超標對於食品安全是有極大的影響的。
  • 比塑化劑更可怕?瓶裝水天天喝小心病變(圖)
    ●國際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近日發表研究指出,人類每年因空氣、食物、塑膠製品中攝取到的塑膠微粒就達5萬顆以上。究竟,塑膠微粒攝取過量,對身體有沒有危害?也有網友認為,塑膠微粒不是塑化劑,就算吃下肚應該也不必擔憂。但若是經年累月攝取到塑膠微粒,真的對健康毫無影響嗎?  「每日健康」專訪毒理學博士、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諮詢,教授指出,塑膠微粒雖然不是塑化劑,目前也尚未有大型研究證據,塑膠微粒對人體會造成直接傷害。
  • 受塑化劑影響 臺灣男性「蛋蛋」縮水明顯
    臺大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強調,環境荷爾蒙的潛在風險,小兒、生殖科臨床經看到禍果,建議當局應主導針對環境荷爾蒙進行全面背景值的調查,找出高曝險來源。臺大醫院環境醫學中心今(16)天舉行開幕儀式及研討會,會中塑化劑汙染成為焦點,尤其島內2011年5月才爆發塑化劑事件,食安陰影不遠,且遺毒可能跨世代。
  • 你喝瓶裝水等於喝毒性塑化劑!瓶裝水或遭「塑化劑汙染」
    秋季炎熱,正是各種瓶裝水大量熱銷之時,然而最近一項科學檢測報告顯示,世界20多個國家的瓶裝水中含有不同濃度的塑化劑,有約13%的瓶裝水中塑化劑超過世界衛生組織
  • 委員:有毒塑化劑影響生殖能力
    包頭醫學院武傑等人的論文《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毒性研究進展》顯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可隨食物的攝取進入人體,其毒作用靶器官主要為對泌尿生殖系統的損害,還會引起屬抗雄激素活性毒性,造成內分泌失調,損害生物體生殖機能。
  • 食品中塑化劑的應對現狀
    不久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防控油脂類、酒類食品受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塑化劑)汙染風險的公告,公告的重點是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將風險問題遏制在出廠前,這也表明我國在食品中塑化劑防控方面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將塑化劑汙染問題前置,把事前預防作為重點,進一步降低塑化劑帶來的社會風險。
  • 食用油中塑化劑的來源及去除方法
    (1)種植環節的汙染1935年聚氯乙烯生產工業化,PAEs作為塑化劑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目前它是塑化劑的主體,其產量佔塑化劑總產量的80%左右,大部分用於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現在每年在世界範圍內PAEs塑化劑的使用量約為 300萬噸,另外還普遍用於驅蟲劑、殺蟲劑的載體,化妝品、合成橡膠、潤滑油、箔片、印刷用墨水的添加劑等。
  • 塑料飯盒能放微波爐加熱嗎?
    2012年12月05日 15:03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眼下,很多人用塑料飯盒帶飯菜到單位,然後放進微波爐加熱食用。那麼,在微波爐內使用塑料飯盒,是否會有塑化劑等有害物質產生,長此以往對人體有沒有害處呢?
  • 加熱塑料餐具會析出有毒物質?
    二氧化硫(SO2)其實是可用於漂白和保存食物的,聯邦管理機構也並未證實二氧化硫是一種致癌物質。點擊查看為什麼3、加熱塑料餐具會析出有毒物質?較真鑑定:每種塑料都有它的耐熱極限,因此加熱塑料製品時,如果溫度超過它們的耐熱極限,就有釋放塑化劑的可能。長期大量攝入塑化劑,可能會損害肝臟、腎臟,影響發育生長。點擊查看為什麼4、有味道的塑料茶杯對人體有害?
  • 臺消基會:保溫杯蓋中抽檢出鉛鎘及塑化劑
    臺消基會:保溫杯蓋中抽檢出鉛鎘及塑化劑 2012年02月03日 15:0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研究證實塑化劑影響男性生育
    >男性應減少食用塑膠包裝食物,還應減少用塑膠袋、塑膠杯外帶熱食或飲料,以降低塑化劑攝取量。臺灣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及其研究團隊,16日發表「塑化劑與男性不育症」研究,該論文已在國際期刊發表。李俊璋介紹說,2011年到2014年與成大醫院不孕症門診合作,篩選259名不育症男性成人為病例組,並篩選39名配偶已懷孕的男性為對照組,分別量測其體內塑化劑濃度與睪丸功能指標。
  • 含有「塑化劑」的酵素,你敢喝嗎?(附檢測報告)
    塑化劑危害,某些塑化劑的分子結構類似荷爾蒙,被稱為"環境荷爾蒙",是臺灣環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若長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統異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險,可幹擾內分泌。有名的塑化劑事件,這一事件爆發於2011年5月底,平息於6月初。
  • 食品添加劑 | 「塑化劑」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 ?
    今天我們要來聊一聊塑化劑~2012年, 為了讓年份不足的酒具有濃鬱的酒香味, 酒鬼酒鬧出的塑化劑
  • 「二手塑料」含毒性塑化劑!鄭州批發市場出現大量再生塑料玩具,購買請擦亮眼睛
    但有些玩具並不安全,甚至有「毒」!近日,在鄭州火車站附近批發市場內從事多年玩具銷售批發的業內人士爆料,臨近春節後,他發現市場上出現很多「二手塑料」玩具。         臨近春節,批發市場出現大量「二手塑料」玩具「『二手塑料』玩具有過家家類玩具,還有大量電動燈籠和發條玩具,這些玩具帶有明顯異味,我們經常接觸玩具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材質有問題!」他說,因為這些玩具都是給年齡較小的孩子玩耍,特別是孩子容易入口的玩具。
  • 權威檢測:瓶裝水50℃恆溫放7天,會有塑化劑遷移嗎?
    均未檢出18種塑化劑。小蒲注意到,此次檢測的樣品包裝均是PET材質(註:瓶底有三角形標誌,裡面註明「1」或「01」,都代表PET)。PET是什麼意思?盛裝瓶子是否安全?PET本身流動性較強,因此在成型製造中,不需要添加塑化劑,所以車主不用擔心飲料瓶的塑化劑遷移問題。那麼,PET材質的包裝瓶遇車內高溫,會不會產生有危害的物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