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製品中的塑化劑背後:是孩子的性早熟和致癌!

2021-02-13 化浪視野

8歲女孩婷婷,現在還在讀小學。

但是身高卻已經突破了1米3,已經超過了不少同齡的孩子,但是對此,家裡人卻高興不起來。

前段時間,婷婷的媽媽發現她的胸部也已經發育了。

帶到醫院查看,檢查出來骨齡已經達到了11歲,預測最終身高不到1米5。

出現了性早熟的症狀。

婷婷媽媽也很傷心,她本身非常注重孩子的食品安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通過醫生的反覆詢問和查驗,家裡平時給婷婷吃飯的盛器竟然是用塑料飯盒,最終確定了導致婷婷性早熟的的罪魁禍首——塑化劑。

2017年,麥當勞的油條中被檢出塑化劑,2018年,國內知名的西鳳酒也被檢出塑化劑超標。坊間關於塑化劑的新聞幾乎沒有斷過。可見這一助劑的濫用和超標對於食品安全是有極大的影響的。

塑化劑,又被稱作增塑劑,在工業上被廣泛地使用作為高分子材料助劑,也是一種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業汙染物。

主要被用來使產品的柔韌性更強,比較容易加工。

按化學結構分類有脂肪族二元酸酯類、苯二甲酸酯類、苯多酸酯類、苯甲酸酯類、多元醇酯類、檸檬酸酯類及聚酯類等多種。塑化劑產品種類多達上百種,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亦稱酞酸酯類PAES)化合物,約佔增塑劑市場比例的80%以上。

雖然是工業原料,但是其無色無味,一般人體自身攜帶的免疫功能是可以對付塑化劑的,但是含有塑化劑的東西在我們日常生活實在太多了,久而久之,也難以避免一些疾病的出現。

因為塑化劑的分子結構和荷爾蒙相似,所以也被稱為「環境荷爾蒙」,被很多國家都被認定為是毒性化學物質。其生物毒性機理是具有抗雄性激素與雌性激素活性,進而影響生物體的生殖機能。主要會引發的疾病有:女性月經失調、性早熟、子宮內膜增生;男性睪丸損害、精子數量減少、不育;還會造成胎兒畸形,引發惡性腫瘤、癌症等危險。

中國是全球塑化劑的第一消費大國,年消耗量超過300萬噸。

塑化劑的作用一般是用來穩定芳香試劑(化妝品,保養品,香水等)以及塑膠製品(寶特瓶,塑膠餐具,醫療用品等任何以塑膠為原料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

化妝品:最常見的就是在髮膠、口紅和指甲油中添加塑化劑。目前,不少不良企業依然在化妝品中添加使用,所以購買化妝品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品牌與渠道。

各類清潔用品:這些清潔用品包含了洗髮乳、洗面奶和沐浴露、香水等。因為塑化劑本身就是定香劑,所以香味越濃的產品中塑化劑含量可能就越高。

兒童玩具:因為觸及到商業利益,這裡就不詳細舉例那些兒童玩具中含有塑化劑。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國內玩具中,都能找到塑化劑的身影。

各類塑膠袋: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加熱食品時一定要外面的塑膠袋或塑料容器拿掉。

除了上面列舉的這些,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見到的保鮮膜、壁紙、油漆和PVC桌布、窗簾、手機殼等都可能含有塑化劑。

所以,我們想遠離塑化劑,說實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除非你回到原始時代。

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儘量減少塑化劑對我們的影響。

1、不用塑膠容器承裝熱食

2、喝熱飲儘量不要用塑料吸管

3、儘量減少接觸香味久久不散的產品,比如像噴霧式的香氛,洗衣精,洗髮精,沒有香味的洗髮精,沐浴乳,或者洗衣精絕對比有香味的好,香味散得越慢的可以合理推測添加的塑化劑越多。

4、減少食用保存期限長的食物,塑化劑的添加就是為了讓食物能保存更長的時間不壞掉,能少吃就少吃!

5、運動:增加身體自行抗氧化的功能。

6、多喝水:幫助排出代謝出的毒素。

相關焦點

  • 食品中塑化劑的應對現狀
    意見稿對防控要求可以歸納為三點:1、原料管控,以易受塑化劑汙染的油脂類和酒類產品為重點,生產企業要對這兩種原料進行嚴格管控,從供應商管理到入廠檢測都包含在內,確保原料的合規性;2、過程監控,對食品生產過程中用到的包材、運輸設備、加工工具等進行查驗,確保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同時要加強產品的檢驗,
  • 委員:有毒塑化劑影響生殖能力
    劉昕告訴澎湃新聞,雖然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致病機理以及具體劑量數據目前仍有待研究,但對暴露在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環境下的男性工人與建築工人進行的流行病學對比研究已經證實,前者尿液塑化劑含量較高者血液中睪酮濃度明顯降低,表明其職業暴露與血液中睪酮濃度含量的下降相關。
  • 這種橡皮擦千萬別給孩子買!傷肝傷腎還會導致性早熟…可怕!
    開學了,給孩子買的學習用品中,橡皮擦必不可少,你可能想不到,它也存在隱患!
  • 食用油中塑化劑的來源及去除方法
    加工中使用塑化劑的產品應用越來越多,使用過程中對環境有影響,如農田裡農用薄膜中塑化劑的揮發、驅蟲劑使用;另外在其使用後的處理比較單一,即塑料製品焚燒,焚燒後產物轉移至空氣和土壤,這些都使得塑化劑成為最為廣泛的環境汙染物,許多國家的大氣、湖泊、河流和土壤中已檢測出不同濃度的塑化劑。
  • 加熱塑料餐具會析出有毒物質?
    由於快餐和外賣生意的火熱,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製品的回收和使用越來越引發人們的關注,關於一次塑料製品的說法也不少,你能分辨出哪些是真假嗎?被燙變形的塑料瓶裡的水真的會致癌嗎?一次性筷子含有大量致癌物質?猛戳「點擊查看為什麼」,跟著較真妹一起漲知識!
  • 這種學生必備的文具近五成有害,買給孩子時要注意這幾點
    近日,蘇州質監局抽檢了50批橡皮擦,結果23批含塑化劑,檢測率高達46%。塑化劑使塑膠易加工,但其毒性可能危害兒童肝、腎臟,引起性早熟。
  •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中「塑化劑」最大殘留量新規定!
    保障食品安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就食品中「塑化劑」汙染風險防控發布指導意見。  意見強調,加強食品相關產品管控,建立並嚴格落實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製度,在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的基礎上,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的塑料包裝材料、密封墊片等開展塑化劑項目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不得使用含有塑化劑的塑料包裝材料、密封墊片等包裝油脂類、酒類食品。
  • 健康:性早熟或致身材矮小
  • 權威檢測:瓶裝水50℃恆溫放7天,會有塑化劑遷移嗎?
    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樣品在放置24小時、3天和7天後,18種塑化劑均未檢出。PET本身流動性較強,因此在成型製造中,不需要添加塑化劑,所以車主不用擔心飲料瓶的塑化劑遷移問題。那麼,PET材質的包裝瓶遇車內高溫,會不會產生有危害的物質呢?
  • 【行業資訊】國家將嚴格塑化劑標準!整頓食品包裝市場!
  •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食品中「塑化劑」汙染風險防控的指導意見
    對採購的油脂類、酒類食品原輔料,無法提供合格證明的,要開展塑化劑項目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二、食品生產者應加強食品相關產品管控,建立並嚴格落實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製度,在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的基礎上,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的塑料包裝材料、密封墊片等開展塑化劑項目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 家長小心啦,你給孩子開學準備的這種文具可能有毒!
    快開學了,家長們陸續開始給孩子張羅購買新學習的學習用品了,包書皮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要小心咯,看似平常的包書皮可能有毒哦!
  • 不只塑膠袋裝熱湯有塑化劑!冷凍食物竟也默默溶出
    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甚巨,不少人開始自備便當和採購熱食,就是要降低用塑膠袋裝熱食導致塑化劑溶出的狀況。
  • 受塑化劑影響 臺灣男性「蛋蛋」縮水明顯
    臺大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強調,環境荷爾蒙的潛在風險,小兒、生殖科臨床經看到禍果,建議當局應主導針對環境荷爾蒙進行全面背景值的調查,找出高曝險來源。臺大醫院環境醫學中心今(16)天舉行開幕儀式及研討會,會中塑化劑汙染成為焦點,尤其島內2011年5月才爆發塑化劑事件,食安陰影不遠,且遺毒可能跨世代。
  • 「二手塑料」含毒性塑化劑!鄭州批發市場出現大量再生塑料玩具,購買請擦亮眼睛
    春節到了,父母會給孩子選購一份新年禮物,而在這些禮物中,最多的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 含有「塑化劑」的酵素,你敢喝嗎?(附檢測報告)
    增塑劑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在塑料加工中添加這種物質,可以使其柔韌性增強,容易加工。也是環境雌激素中的酞酸酯類(PAEs phthalates),其種類繁多,最常見的品種是DEHP(商業名稱DOP)。DEHP化學名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一種無色、無味液體,可合法用於工業用途且應用廣泛。
  • 你喝瓶裝水等於喝毒性塑化劑!瓶裝水或遭「塑化劑汙染」
    同時,他們還採用動力學模型預測了鄰苯二甲酸酯從塑料包裝材料中的轉移。 塑化劑作為一類添加劑,可增加PVC等塑料的延展性和韌性。然而,由於塑化劑的游離性,導致這類物質會慢慢從塑料中逸出,汙染空氣、土壤、水乃至食物。
  • 匯總:中國對一次性塑料製品的禁限政策
    ;2007 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實行「限塑令」,對塑料購物袋收費並在全國範圍內禁止厚度小於0. 025 mm 的塑料購物袋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發改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於 2020 年 1 月 19 日正式發布,提出研發推廣綠色環保的塑料製品及替代產品,探索培育有利於規範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汙染的新業態新模式;海南省從 2020 年 12 月開始全面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購物袋與餐飲具等;2019 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中明確鼓勵研發、生產環境中可降解的薄膜覆蓋物和商品包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