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核心是辨證論治。一方面是辨證準確,中醫辨病要看它是寒是熱、是虛是實,只有辨證準確了,才能對證下藥;其二是論治正確,也就是用藥要恰到好處,寒病用熱藥,熱病用寒藥,虛證要進補。只有用藥準確,最後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我們碰到一個病的時候,怎麼來辨證,又怎麼來治療呢?來看看常見的病種——感冒的辨證論治吧!
病人情況:二十來歲。某天打籃球出了一身汗,回到家後趕緊用冷水洗了個澡,第二天他就感到不舒服了,有點頭痛、發燒,而且出門後還會有寒滋滋的感覺,怕冷怕風,鼻塞,流清水鼻涕,口不渴,舌苔白,脈浮緊。
這是一個感冒的病人。常見的感冒要區分風寒,還是風熱。即老百姓常講的是冷感冒,還是熱感冒。
那麼,怎麼判斷是風寒,還是風熱?我們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來判別。
風寒:頭痛發熱時、怕風怕冷、感覺寒冷、出門怕風、清水鼻涕、口不渴、不想喝水、舌苔薄白
風熱:不怕冷怕風、濃鼻涕、口渴想喝水、舌苔薄黃
據此,我們可以判斷出上述的病人是風寒感冒。
那麼,怎麼論治呢?
中醫的治則治法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洩之。」
所以,這個風寒感冒的病人就要用辛溫解表的方法,也就是用熱的方法。臨床上,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麻黃湯和桂枝湯。醫生常開的一個處方是用麻黃湯跟桂枝湯打底,再加上一點辛溫解表藥。而風熱感冒要辛涼解表,醫生常會開一個處方用銀翹散為主打底,再加上辛涼的藥。
除了找醫生,有沒有辦法自己解決呢?症狀不是很重的時候,是否有自己就能解決的辦法呢?
風寒感冒時,有一個很簡便的方法,那就是生薑湯。買生薑切片,水裡一滾,趁熱喝掉薑湯,微微有點發汗,稍事休息,感冒就會好。
風熱感冒的話,也可購買非處方藥板藍根衝劑或感冒退熱衝劑,這個OTC的藥是辛涼解表的。
生病吃藥是亡羊補牢,最好是早預防不感冒,這才是最好的。
對於日常的感冒,給大家三個小建議:
1、汗出洗澡時,最好用溫水洗,不要用冷水洗。
2、堅持戶外鍛鍊,提高人體抵抗力。戶外的空氣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如果能在戶外堅持鍛鍊,我們會適應氣溫的變化,從而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3、若某人體虛,經常容易感冒的話,建議適當地服用一些調補中藥,提高抵抗力。比如冬令進補,冬天的時候可以吃一支人參補氣,氣能衛外,提高衛外的抵抗力。再比如,玉屏風散(OTC藥)也是一個益氣固表非常好的藥,堅持吃一個月,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風寒型:辛溫解表(麻黃湯、桂枝湯)OTC:小柴胡衝劑、薑湯。
風熱型:辛涼解表:(銀翹散)OTC:板藍根衝劑、感冒退熱衝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