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身患癌症,臨終前捐獻眼角膜:即使我死了,也還能看著你...

2021-02-10 清水慈善

傳播:慈善 | 助學 | 扶貧 | 養老院 | 環保 | 動物保護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吧~

長大以後,才知道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左右,相信每個養寵的人都會擔心自家寶貝會有離開的那一天,如果努力陪它們過好每一天,就算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也都可以好好說再見。

今天要講的是韓國節目《動物農場》裡一個很感人的故事,金毛Sandy是一隻特別乖巧的狗狗,已經陪伴主人十年了。

 年紀很大的她,腹部長了一個腫瘤,很快腫瘤就長很大……

 腫瘤越長越大,讓它非常痛苦,不得不在牆壁上摩擦來減輕痛苦。 

很快腫瘤就惡化流膿,主人不斷地給她擦拭,想讓它舒服一點。

就算是主人給她食物,它都已經吃不下去了

雖然很痛,但是她卻努力配合主人,想安慰他:我沒事的,別擔心啦~

醫生說腫瘤是可以切除的,於是他們準備做手術,主人一直陪在Sandy身邊。

 儘管手術很順利,但是醫生說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到全身……

 原本以為做完手術就可以康復,沒想到等來的是這樣一個結果,主人忍不住哭了起來,但Sandy仍然很貼心地想要抱抱主人,在主人懷裡它就很安心,靜靜地睡著了。

一到晚上它就會疼地受不了,根本無法入睡

只能靠止疼藥度日……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考慮,主人決定把Sandy的器官捐獻出去,他說:我知道它活不了多久了,我想如果把Sandy的器官捐給其它有需要的狗狗或許會更好。讓它以另一種形式繼續活下去。

是時候和Sandy告別了:

 接受Sandy眼角膜的是一隻小狗狗……

 通過手術,它的左眼就可能重見光明

叔叔很久之前發過一個視頻,講的是主人去世將眼角膜捐獻,開門的一瞬間,狗狗馬上認出主人眼睛。對它而言,主人又一次活過來了。

儘管Sandy走了,但是它的眼睛會在這隻小狗狗的身體裡繼續活下去,給它帶來光明和幸福。《尋夢環遊記》裡有一句臺詞: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遺忘。只要我們記得,他們就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本公眾號的轉載文章僅作公益性分享,除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

內容來源 :神奇動物世界

ID:HNPET01


隨手轉發 即時行善

清水慈善

與您一起做溫暖有愛的慈善

相關焦點

  • 爭 議 遺體器官捐獻 如果是你,你捐麼?
    29日,柳州市首次為20多名逝世後捐獻遺體、器官及組織的逝者舉行追思會,捐獻者家屬、紅十字會志願者一起追憶逝者奉獻精神,表達對他們的崇高敬意和無限哀思。截至今年3月20日,柳州市共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20例,眼角膜捐獻9例,遺體捐獻8例,共捐獻心臟3個,肝臟18個,腎臟38個,眼角膜16對。這20例中,有4位女性,16位男性,其中有6人是交通事故受害人死亡後捐獻器官。他們當中有稚嫩的孩子,有耄耋老人,也有正值人生盛年的爸爸或者媽媽。
  • 你應該知道的冷知識:斯裡蘭卡是世界上最愛捐獻眼角膜的國家
    但僅僅是在上世紀60年代,斯裡蘭卡的眼角膜捐獻還處於空白,唯一的眼角膜來源是每年數例的死刑囚犯。50多年前,身為醫學博士的席爾瓦投身斯裡蘭卡眼角膜捐贈事業——在親眼目睹收治的不少眼疾病人因缺少眼角膜而導致失明後,席爾瓦博士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那篇著名的《人死眼猶生》(LIFETODEADEYE),這篇文章被後人普遍視為點燃斯裡蘭卡眼角膜捐獻熱情的一簇火苗。
  • 宜賓患癌母親臨終前執意留下眼角膜,竟是為了…(獨家視頻)
    讓我們認識一位平凡卻又偉大的宜賓母親,4月6日,這位母親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將人生永恆地定格在55歲,臨終前面對癌症的折磨,就在姐姐無力支撐打算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妹妹王世珍站了出來。王世群的妹妹 王世珍:我說怎麼可能,萬一有一天朱海回來,問到三姨媽,我的媽在哪裡,最後兩年是你在管她,我說不得行,我無論如何都要幫你找。
  • 佳慧離世捐獻眼角膜 或將讓3人重見光明
    早前曾經報導過,小佳慧的父親謝先生當保安,母親智力方面有障礙,女兒佳慧一出生就患有心臟病,突發肺炎也無錢救治。節目出街後,佳慧的不幸,牽動了佛山上萬人的心,在她入院前,短短兩天內,佛山街坊通過網絡為她募捐了18萬元的善款。
  • 眼角膜捐贈大國斯裡蘭卡:它傷痕累累,卻給世界帶去光明
    雖然人口只有2100萬,斯裡蘭卡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贈國之一。從上世紀60年代起,斯裡蘭卡眼捐獻協會累計向世界50多個國家捐出了4.7萬枚眼角膜。數據顯示,每五個斯裡蘭卡人中,就有一個承諾捐出角膜。該國多位總統和重要國家政府官員都是角膜捐贈者。
  • 湖南懷化:一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讓我們重新定義了人體捐獻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為了表揚捐獻者的無私奉獻、遺愛人間的精神, 2008年5月8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在增城市萬安園公墓設立了紅十字紀念園,對於規範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引導民眾移風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8年8月5日,英國衛生部發表聲明,英格蘭有望從2020年開始實施新的器官捐獻制度,把現行的「告知同意」制改為「默認同意」制。
  • 「我們把能捐獻的選項全都打了勾!」
    「捐獻遺體的想法在我腦海裡已經存在很久了,當時還怕老伴不同意,沒想到他不僅支持,還願意和我一起完成這個心願。」王琴玉一邊說,一邊操持著手裡的活兒,她為老伴感到驕傲。  2018年10月,王琴玉從《德陽晚報》上看到一則《特殊的重陽禮物:老夫婦共同申請捐獻遺體》的報導後,內心深受觸動,「這對夫婦也是我們的老主顧,平時街坊鄰居大家相處得很好,得知他們捐獻了自己的遺體,我也覺得這樣很好,人固有一死,死了還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當時我就想以後我也要這樣做。」  「我聽了就很支持她的想法,人死後將遺體器官捐獻給社會,這樣可以幫助他人。」
  • 癌症臨終記錄:5大症狀一出現,家屬請做好心理準備!
    癌症患者經受了長年癌症的折磨,無論是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承受了無數的痛苦。
  • 我是第131586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者.
    和大家分享一件事情,關於我自己的。就在今天,我完成了人體器官,眼角膜和遺體捐獻的登記。
  • 有一種無奈,叫癌症終末期:病人如何才能「走」得有尊嚴?
    但是在面對死時,很多人卻選擇逃避,甚至驚慌、恐懼。死,真的有那麼可怕嗎?也許當你見過癌症終末期病人面臨死亡的狀態時,就不會再那麼忌諱死亡了。                                                                                                         王先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一年前,他的父親得了肺癌晚期。經過無數次的手術和化療,老人的病情依然沒有好轉。
  • 臨終關懷|臺大7D病房的故事
    這是一個非常溫情的臨終關懷病房。 有個7D病房的故事。篇幅所限,我沒有在正文講,而移動到了自動回復的文稿。 可惜微信的自動回復文稿限制了300字,可能也沒把故事講明白。 那也行,今天專門一期來講這個故事。
  • 八年前那次「失敗的骨髓捐獻」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想退縮是很難的,因為你已經知道自己能救一個人,如果退縮了,就像你害了她一樣,這樣的道德壓力是巨大的。爸媽一直很擔心,但是老婆最終給了很大的鼓勵。於是我決定第二天給他們打電話,預約下一步更加仔細的身體檢查。2012年1月10日:今天一早就給他們打了電話說我決定捐獻,可以感覺到電話那頭很高興,我也挺激動的。
  • 河北一教師因病去世捐獻遺體器官 學生稱其像大哥
    河北一教師因病去世捐獻遺體器官 學生稱其像大哥 2015-01-09 19:13: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他是保定2014年的第2例遺體捐獻者,他的生前遺願,是將遺體和器官全部捐獻給需要的人,他就是河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系教師華寶山。  2014年12月30日,華寶山因罕見的「溶血性貧血病」告別了他32歲的青春歲月,告別了9年教學生涯,這天距離2015年元旦僅剩1天。
  • 臨終關懷:最殘酷的事實 最溫柔的對待
    豐德書院讀書    |  講學   |   敬賢前日騰訊視頻綜藝《奇遇人生》,阿雅請到歌手毛不易一起體驗音樂治療,探望臨終重殘老人
  • 我在人民醫院捐獻的器官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查不到!
    這個看上去很正常的捐獻,卻因為一個細節引起了男子的懷疑:「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登記單位」和「編號」一欄都未填寫,「印章」處也是空白。3個月後,男子趕到北京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結果回復是:非正常捐獻,否則都能查到。這個查不到。當地紅十字會的人員沒參與:這是醫生的個人行為。而且捐獻是無償的,不可能給家屬補償20多萬。
  • 北大女博士身患絕症,立遺囑捐獻器官感動網友 | 英語頭條
    她在人生最燦爛的年紀被查出身患絕症——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症」)。多少人為她嘆息遺憾,但這個堅強的女孩在面對病魔時的態度卻讓人敬佩又感動。她的身體被病魔侵蝕,但她的靈魂依舊發著光。北京電 北京大學一名學生承諾,死後捐獻她的頭部用於科研。
  • 靈性關懷:臨終關懷的另一種可能
    我小心翼翼地問出這個問題,生怕引起對方的不悅。可李阿姨卻一笑而過,告訴我上個星期她的母親就在這個病房,老爺爺旁邊的病床去世的。她的母親去世前,家人都在給她念佛經,「她走的時候很安詳,一點痛苦都沒有。」與之前接觸的新喪親的家屬不同,提起母親,李阿姨很平靜,眼神明亮。
  • 醫生的職責之二:幫助病人好好的死
    草草吃著麵包當晚餐,外科監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因為心臟不好可以裝循環輔助器,肺臟不好可以裝呼吸器,肝臟不好可以血漿置換,或是輸入冷凍性新鮮血漿,骨髓不好輸血,免疫不好打抗生素,即使是垂死的病人也可以撐很久,「死不了」。問題是,「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活著?」連醫生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 傳遞生命大愛的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蘭玉芹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李潔,德陽市紅十字會三獻工作者趙峻。一次偶然的機會,蘭阿姨得知自己的同事夫妻倆登記成為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自己很好奇,也很有觸動。在對遺體捐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後,2014年在德陽市紅十字會登記成為遺體(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如今的蘭阿姨長期在社區積極主動協助紅十字會對三獻工作進行宣傳科普,協助幫忙送表登記等,開展社區宣傳登記活動時也積極號召社區居民踴躍參與,帶動周圍十餘名社區居民登記成為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常年來不求回報,熱心於人道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