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腹部也,脾也。結,集結也。
該穴名意指脾經的氣血在此集結。本穴物質為府舍穴傳來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為聚集之狀,故名「腹結」。
腹結穴,又名「腹屈」。腹,腹部也,脾也。屈,虧也。
腹屈,名意指脾經氣血在此虧缺。本穴為脾經的地部泥水混合物集結沉降之處,脾之氣不足,如虧缺之狀,故名腹屈。腸結、腸窟名意與腹屈同,腸指大腸,金性之氣,窟,空竅也,皆指本穴的氣虧之意。
氣血虧虛,當然就不利於腸蠕動了,腸蠕動不足,就會使得便秘形成;同樣,氣血虧虛,也會使腸蠕動不受約束,也有可能導致洩瀉的發生。所以,刺激腹結穴,對大便具有雙重調節作用。
在下腹部,大橫下1.3寸,距前正中線4寸。
【取穴方法】
站立位或仰臥位。從大橫(參見「大橫」)沿垂直線向下量1.3寸(拇指1橫指為1寸)。
主治疾病:
腹痛、腹瀉、疝氣。
配天樞、足三裡主治腹痛、腹瀉;
配行間主治腹痛、胃痛。
保健養生:
1、艾灸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30-50分鐘;溫度:38-48℃;
艾條懸灸時間:5-10分鐘。
2、針刺
直刺1~2寸。
▍特此聲明:
○ 本文來自《網絡文摘》,艾醫理療整理。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 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點『閱讀原文』搜索:疾病 穴位 資料
點『再看』發表評論和網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