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沙參玉竹脊骨湯

2021-02-07 蘭室湯話

了解更多保健養生食療湯水

製作方法與功效

請點擊本圖文上面「灰塵畢缽羅」

選擇 「進入公眾號」或

點擊 查看歷史消息

可翻閱過往湯水資料




銀耳是一味滋補良藥,特點是滋潤而不膩滯,具有補脾開胃、益氣清腸、養陰清熱、潤肺養胃,補肺益氣潤燥之功,對陰虛火旺不受參茸等溫熱滋補的人群是一種良好的補品。銀耳富有天然特性膠質,加上它的滋陰作用,長期服用不但可以潤膚,並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它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功能,能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能力。

銀耳豬脊骨湯

銀耳10克、玉竹20克

沙參50克、炒薏米20克

豬脊骨500克、瘦肉250克

蜜棗2個(3人分量)


銀耳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洗淨備用。



豬脊骨及瘦肉清洗乾淨,切大件備用。


玉竹洗淨,用冷水先浸泡大約1小時(註:圖文為野生玉竹)


材料放入砂鍋(銀耳及脊骨、瘦肉除外),加入適量清水,中火煮開,改慢火煮15分。


然後加入脊骨、瘦肉及銀耳,慢火煮一小時,關火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銀耳沙參玉竹薏米湯,不溫不涼,功效滋養脾胃、潤肺補虛,特別適合因秋燥引起的咽喉幹癢、皮膚乾燥,大便燥結、睡不安寧的人群飲用。


感恩您對「灰塵畢缽羅」

養生湯水的關注與分享


了解更多保健養生食療湯水

製作方法與功效

請點擊本圖文上面「灰塵畢缽羅」

選擇 「進入公眾號」或

點擊 查看歷史消息

可翻閱過往湯水資料

相關焦點

  • 沙參土豆玉米脊骨湯
    沙參味淡微甘,性涼、色白、質松,故能入肺清熱滋陰,補益肺氣,兼能宣通肺鬱。徐靈胎曰:肺主氣,能滋肺者又恐膩滯而不清虛,惟沙參為肺家氣分中理血藥,色白體輕,疏通而不燥,滑澤而不滯。沙參土豆玉米脊骨湯脊骨500克、土豆1個沙參60克、玉米1個生薑2片、蜜棗2個3-4人分量
  • 煲湯好搭檔:沙參、玉竹
    廣東人煲「清補涼」,沙參、玉竹是必須的食材,而且經常是同出同入、聯袂出席,感情好得跟夫妻一樣。夫妻嘛,有相似型、互補型之分,沙參和玉竹,絕對是相似型的。相處融洽,彼此促進。 沙參有南北之分。廣東人雖好用沙參,但如今市面上銷售的,多是北沙參,因二者雖功效相似,但一般認為北沙參功效更強。
  • 冬日滋補:沙參玉竹燉烏雞
    關於沙參玉竹  沙參(萊胡參):秋季刨採,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刮去粗皮,即時曬乾。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 咽痛玉合沙參飲,乾咳銀耳雪梨湯
    很多人分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因此不要盲目地花大價錢跟風買一些補藥。大多數人可以選擇補而不膩、性質平和的藥膳調理身體。為了預防秋燥,中、晚秋應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作用的平補藥物或食物。如可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燉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參與鴨一起煲湯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成粉,用蜂蜜調服。古代養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可見早晨喝粥也是對付秋燥的好辦法。下面推薦幾款適合秋季食用的藥膳。
  • 中國烹飪大師教你做「春節佳宴」:玉竹百合燉海魚湯
    材料玉竹15克,百合20克,豬肉200克,雞腳50克,海魚500克,紅棗10克、老薑10克,蔥5克,枸杞5克,沙參10克,食鹽5克,雞粉5克。製作1、先將海魚剖洗乾淨,豬肉、雞腳斬件,玉竹、百合洗淨。2、用鍋燒水至沸騰,放入豬肉、雞腳滾去表面血漬,倒出洗淨,海魚煎透。
  • 【每周靚湯】秋冬養生,來一碗鮮甜美味的玉竹湯(文末領入群福利)
    ,但是還有很多人對玉竹不是特別了解,今天健康顧問小美就帶大家了解玉竹,並分享幾款玉竹靚湯給大家。野生玉竹分布比較廣,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出產,但產量不大,現在多是栽培品,在我國湖南、廣東、江蘇、浙江等地都有栽培。以湖南的產量大,質優。一般需要種植後三年左右方可採收。玉竹採挖後,除去鬚根,洗淨,曬至柔軟後,反覆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乾;或蒸透後,揉至半透明,曬乾。湖南產區的玉竹原植物圖玉竹是百合科植物玉竹的乾燥根莖,因其葉子光瑩如竹,根莖長而多節得名。
  • 養生食譜 |銀耳加一寶,滋補不衰老!
    銀耳又稱作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稱。  中醫認為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是一味滋補良藥。
  • Day388丨聽說過:「秋瓜壞肚」,指立秋後如果繼續過食生冷瓜果易引發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所以立秋一到,瓜果少吃—沙參玉竹雪梨湯
    玉竹抗衰老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保健抗衰。玉竹裡的多糖、維他命A與煙酸,能夠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推遲衰老。滋陰養氣玉竹補而不膩,不寒不燥,故有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之功,玉竹味甘,多脂,柔潤可食,長於養陰,主要作用於脾胃,故久服不傷脾胃。
  • 韓國玉竹茶:適合寶寶喝的茶
    東方網記者趙春苑5月6日報導:「這是從新生兒開始就可以喝的茶,它叫玉竹茶」, 韓國京畿道農業技術院的工作人員在2016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