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餚,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燕窩、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魚翅」之稱。
猴頭菇,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菇」。猴頭菇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菌肉鮮嫩,香醇可口口感近似瘦肉,因而還有「素中葷」的譽稱。相傳早在商代,已經有人採摘猴頭菇食用。但是由於猴頭菇難得,只有宮廷、王府才能享用。
有關猴頭菇的記載,較早見於370年前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書中僅僅列有「猴頭菇」的名稱而已。清代《御香飄緲錄》載有清官的猴頭菇菜餚,並盛讚其味鮮美。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節次照常膳底檔》載,乾隆每天膳食中都要有猴頭餚。據史料記載,乾隆下江南曾到常州,發現常州府備好宴席中沒有猴頭菜餚,便令御廚速做猴頭菇菜餚上桌。乾隆指著猴頭菇餚對眾臣說:「猴頭殊可口,勝燕窩熊掌萬萬矣,長食輕身延年。」
民間亦多愛之,視為珍品。在《臨海水土異物志》中記載:「民皆好啖猴頭羹,雖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寧負千石粟,不願負猴頭羹。」
猴頭菇除了珍貴美味,還是滋補養生的珍品,營養價值極高。民間諺語中說道:「多食猴菇,返老還童。」,生動的描述了猴頭菇的營養價值。
豫滿樓的金蔥軟燒猴頭菇選用河南嵩山的特產猴頭菇製作,它菌針及毛色均勻,鮮品色澤淡黃,內部肉質肥厚、質地細嫩、鮮嫩無筋、適口,品質極佳。
珍品需要精心烹製,猴頭菇泡發後用高湯汆制後衝涼擠去水分,再用蛋清、生粉調漿包裹猴頭,溫油炸至外表微硬撈出控油,下鍋用花椒、桂皮、香葉、陳皮、姜、八角等調製的料油搭配蔥段、秘制高湯等中火煨制,汁收濃淋裝盤,這道菜才算完成。
金蔥軟燒猴頭菇鮮香醇厚,滋味嫩滑可口,猴頭菇鮮嫩的肉質在舌尖纏綿,醇厚濃香的湯汁在唇齒間蔓延,口口都讓人回味悠長,愛不釋口。
珍貴的食材配上繁複精心的烹製,這道豫菜名品——金蔥軟燒猴頭菇,蘊含著食材天然的美味密碼,滋味令人叫絕。在冬日裡一品如此美味珍品,真真是一樁雅趣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