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項代表性研究:胞外囊泡在藥物治療上的應用
細胞外囊泡(EV)是生物標誌物研究當中非常有吸引力的備選物,因為它們裡面的內容成分最能反映親本細胞的狀態。
-
臍帶血:不只是幹細胞,還有抗癌免疫細胞
CTL 主要通過兩大武器:穿孔素打孔,顆粒酶釋放殺傷性因子完成打擊。新研究發現 CTL 還能通過安裝「爆破炸彈」——超分子攻擊顆粒(SMAP),摧毀靶細胞。樹突狀細胞樹突狀細胞(DC)是一種抗原呈遞細胞,它能像快遞員一樣,把靶細胞抗原交給後方的 T、B 細胞,從而啟動特異性免疫反應。
-
2020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發布:《食品科學》影響力指數...
近日,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編制出版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0版》正式發布。延續了前幾年的好成績,今年《食品科學》的影響力指數(CI)及各項影響因子(JIF)在全國「食品科學技術」51種期刊中排名依舊蟬聯第一。
-
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駕照申領取消70歲年齡上限丨科技早新聞
圖源: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0日報導,荷蘭科學家意外在人體喉嚨上部深處發現了一組秘密的唾液腺。新器官平均長約3.9釐米,由於它們位於一塊被稱為咽鼓管隆凸的軟骨之上,因此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咽鼓管唾液腺。他們表示,這個新器官對於癌症治療中減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來源:科技日報)圖為考古人員在工作中。
-
Diabetes:西班牙科學家發現控制胰島素合成分泌的重要因子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組織器官的形成依賴於幹細胞在空間和時間上正確的定向分化增殖和中間細胞的凋亡,細胞命運決定的過程受到嚴格精確調控,確保胚胎發育過程中組織器官的形成得以順利進行,在此過程中,GATA轉錄因子家族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幸福的科學:關於快樂的六大誤區
關於幸福的科學研究發現,與很多人對如何能夠快樂的理解都不同來源丨
-
Cell Stem Cell: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或能促進幹細胞分化形成心血管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
,最終發現名為Tbx6的轉錄因子或能在人工培養的幹細胞中單獨刺激中胚胎的形成,同時其還能促進幹細胞轉變成為心血管細胞或肌肉骨骼細胞。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Tsukuba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能為研究人員闡明細胞分化的機制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而細胞分化時人類和其它動物機體組織發育和維護的關鍵過程
-
在惠州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解剖發現……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局技術科 陳希:我們會對它進行解剖,然後把內臟取出來,取樣後再做一些具體的研究,比如心肝脾肺腎各個組織各個器官都取一些組織,然後回去做研究,剩下順便就把皮剝出來,要準備後期做標本
-
Cell子刊:首次發現能夠延長壽命的circRNA
環狀RNA(circRNA)最初是在30多年前發現的,但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mRNA剪接過程的副產物,沒有特定功能。近年來,人們在真菌、原生生物、植物、果蠅、小鼠以及人類細胞中發現了許多circRNA。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並非mRNA剪接的副產物,而是在細胞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類RNA分子。
-
科學:無盡的邊疆(被任總cue的報告全文翻譯)
(2)特別是關於科學對抗疾病戰線,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來啟動一項企劃,以便今後繼續在醫學和相關科學方面所做的工作?(3)現在和將來政府要做什麼來協助公有和私營機構的研究活動?(4)能否提出一個有效的方案,以發現和培養美國年輕的科學人才,從而保證美國科學研究的未來能持續達到與戰爭時期相當的水平?
-
科學漫畫:不治將恐深,約5億國人處於這種病的前期!
利用業餘時間嘗試各種形式的科學傳播活動,譯有《宇宙之書》、《隱藏的現實:平行宇宙是什麼》和《宇宙的奇蹟》。目前在創作科學漫畫,個人公眾號:sheldon42。你了解自己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每十個中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得糖尿病!就連山小魈的爸爸也中招了。
-
科學實驗表明:面部肌肉運動,真的能讓人變年輕!
面部鬆弛、下垂多出現在35歲以後,都屬於面部衰老的特徵,兩者既可能同時出現,也可能先後出現。
-
女人情坊:每天舌吻有什麼好處
據研究每天舌吻對健康大有益處,一起來看看每天舌吻有什麼好處吧! 1、可以延緩衰老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恩愛的夫妻都會顯得比較年輕,那是因為夫妻之間也會經常接吻,而接吻的時候人會感覺十分興奮,心跳便會加速,會有更多的腎上腺素進入血液裡,使人能保持更加良好的身體狀態
-
《細胞》子刊:科學家首次發現地中海飲食能改善乳腺微生物,讓有益微生物翻10倍,或與預防乳腺癌發生有關丨科學大發現
作者提到,之前有研究表明在乳腺癌動物模型中,口服乳酸菌可減少三陰性4T1乳腺癌腫瘤的生長[7]。而在人類中,口服乳酸菌可以增加的哺乳期婦女母乳中的乳酸菌數量[8]。這些證據暗示可以通過口服乳酸菌來增加乳腺中乳酸菌的豐度。
-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在香港出沒,解剖發現腎臟器官腫大
24日,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組織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解剖,提取相關組織後進行下一步研究,專家透露該海豚曾在香港周邊海域活動。 24日下午,記者在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臨時搭建的戶外解剖棚內看到,中華白海豚體表有少量傷痕和烏青。專家們對海豚的體長、魚翼、魚尾以及傷痕、體重等進行記錄測量登記。
-
斯坦福科學家發現,「媒體多任務」與18-26歲年輕人記憶力下降有關丨科學大發現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狀態下,注意力就難免會被撕扯。一邊接電話一邊電腦回微信,抬頭看看電視低頭瞄瞄手機,甚至一手平板一手手機雙持,這樣的操作誰沒有過幾次呢?對一些人來說,如此的一心多用甚至都是日常了。但遺憾的是,從長遠來看這不是什麼好事。
-
2017年SCI影響因子公布,17個中國期刊首次獲得影響因子
《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影響因子 9.408,排名綜合類第 6 。被稱為「兩刊」之一的《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影響因子 4.136,排名綜合類第 11 位。
-
提升性福小解答:白醋泡大蒜能壯陽?
為了追求更加極致的性福生活,很多的朋友充分的發揮了「十萬個為什麼」的想法,並有著「神農嘗百草」的勇氣,千辛萬苦發現了不少能幫助我們提升的方式!
-
新發現:科學家指出世界上最大的魚,網友疑問:難道不是鯨鯊嗎?
可以說最大的魚類,已經排除了海洋中的哺乳動物,而鯨鯊作為最大的魚類其實已經是共識,但最近科學家卻發表重要研究結論,聲稱他們發現了最大的魚類,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哪?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學家馬克·米坎領導了一個國際科研小組,他們通過研究鯨鯊的實際數據,得出進一步的結論,地球上最大的魚應該是雌鯨鯊,這個科學項目持續了將近10年的時間,總共對54條鯊魚進行了觀察研究記錄,比較了它們的年齡和身長,最後科學家毫無疑問的給出結論,雌性鯨鯊是地球上最大的魚,它們的體型要比雄性鯨鯊大2-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