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236個中國農民不抵1個美國農民,這話讓我們很有些挫敗感,讓我們有點兒氣餒。可這是事實,是我們必須清醒地面對的事實,一個能讓我們知恥而後勇,能讓我們奮起直追的事實。世界銀行2008年報告顯示,
2000~2004年,中國農業人口的勞動力比例佔總就業人口44.1%,而同期美國的農業就業人口,僅佔總就業人口比例的0.58%~2%。準確的數字為2846389農業人口。也就是說,
美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僅為不到300萬人。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年11月19日在京發布《社會藍皮書:201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指出,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50%,這意味著中國城市化水平首次超過50%。
藍皮書中說,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國城鎮人口比重為49.68%。據2011年4月2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的人口總數為13.39724852億人。那麼
中國的農村人口應為6.7億人。也就是說,中國的農業人口為6.7億人,而美國的農業人口僅為284萬人。中美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之比超過了236:1。美國以不到300萬人農業人口,造就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農業。美國用不到0.58%的農業人口所生產的糧食,使美國人均佔有的糧食超過了1噸(而中國人均佔有的糧食僅為美國人均佔有的糧食的1/3),成為了世界糧食生產出口第一大國,其一個國家的糧食出口,就佔到了世界糧食出口總量的一半。美國的玉米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0%,穩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佔65%,居世界第一。美國玉米單產在8.5噸/公頃,而我國的玉米主產區,東北地區單產只有6噸/公頃。美國的小麥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1%,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量佔33%,居世界第一位。水稻產量佔2%,居世界第十,出口量佔16%,居世界第三位。大豆產量佔35%,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佔67%,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產量佔18%,居世界第二,出口量佔24%,居世界第一。這些享盡輝煌的數字,都是因為有了建築在土地私有制基礎上的工業化的大農業。
看罷了美國農業,我們再看中國農業。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小麥和大米消費國,第二大玉米消費國,開始對世界糧食市場構成壓力。為什麼?為什麼6.7億人種糧拼不過300萬人種糧?我們該不該仔細地想想?中國的土地制度不改革成嗎?我是白狼,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支持小編的直接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