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民眾普遍存有運動時間越久越好、速度越快越好、距離越長越好、肌肉越酸痛越好等4大錯誤認知,導致原本追求健康的運動行為,反而變成健康風險的隱形殺手,容易對心肺功能和肌肉造成傷害,增加心臟疾病和運動傷害的風險。
1.時間越久越好?
以路跑為例,若在酷熱炎夏的大太陽底下持續超過1個小時的激烈運動,且沒有做好適當的配速,容易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2.速度越快越好?
許多人為了突破個人成績加快腳步猛衝,但當時速超過10公裡以上且沒有經過配速,也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一般來說,若發覺跑步時比平常喘,甚至有眩暈、心悸、頭昏眼花等症狀,代表跑步均速過快,應儘快做調節,降低身體受危害的風險。
3.距離越長越好?
一般來說,路跑可以10公裡做為距離基準,超過時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但實際上仍需視個人運動習性、體能、年紀、性別等因素,而有不同的安全距離差異。最重要的是與自己做比較,若在增加跑步距離時,莫名感覺疲勞或心悸,就代表跑步距離突然增加太多了。
4.肌肉越酸痛越好?
以強調肌肉伸展的瑜珈運動為例,臨床上發現許多人忽略了酸痛帶來的資訊,認為肌肉被拉伸到感覺酸痛才是對的,硬要做到超過自己身體所能負擔的彎曲角度或動作,其實,若身體出現可接受的酸感還好,但當伴隨痛感出現,則要留意運動傷害可能已經形成。
此外,運動後肌肉酸痛是常見的現象,若是代謝物刺激神經所造成的延遲性酸痛,可在24至48小時內自動減少和消失,原則上不用過度擔心;但若是運動後酸痛持續超過48小時,或是酸痛伴隨著無力、麻痺、走路腳步改變,則意味著肌肉已經受傷,是典型的運動傷害
更多精彩內容
讓更多人跑起來!回復關鍵詞「跑步」,了解更多往期推送內容。了解更多新手知識,請回覆:p1跑友可回覆:p2,p3,p4,p5,p6,p7,p8獲得更多有用信息
如何投稿
感謝廣大朋友的支持,如果想分享你身邊的故事或者跑步的心得歡迎大家來投稿。投稿郵箱:2194378790@qq.com
投稿微信:guojianlang 投稿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