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就焦慮:緩解社交焦慮,你可以這樣做

2021-02-13 道客巴巴官方

社交焦慮如今已成為一種流行病,美國有4000萬人深受其害,中國的社交焦慮者據說也達到了3000萬,其中90後、95後年輕人的症狀尤其嚴重。

當眾說話會局促不安,發了朋友圈沒人點讚會尷尬,「看到十個人以上的場合就不去了」,「群聊裡有紅包,第一個點進去拿的絕對不會是我」,「虛擬的世界裡無盡風騷,見面慫成狗」……

童話故事《綠野仙蹤》裡有一隻膽小的獅子。獅子說:「不論何時,我遇到一個人,就非常害怕……如果象、老虎和熊想和我挑戰,那我就逃走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膽小鬼。」看著百獸之王的獅子如此膽小,我們會不屑,但有時,社交焦慮讓我們比這隻膽小的獅子還要膽怯。它是指「當一個人處於有可能被他人評估的社交場合時,產生的緊張、恐懼等不適情緒」。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自己在社交場合會有焦慮感,這其實是一種普遍的情緒,並非只有個別人才會有。特定型——只在一些相關場合感到焦慮,比如課堂回答問題、公開演講、表演等。★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的焦慮狀態會被羞辱,被拒絕或冒犯他人,為此感到極其尷尬;★社交情況和社會文化環境所造成焦慮和害怕與實際造成的威脅不相稱;★害怕、焦慮引發強烈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社會功能的影響。社交焦慮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會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一連串的沮喪和無力感,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個裝在套子裡的人。前幾天,豆瓣「社恐抱團取暖」小組裡,網友戈登講述了社恐讓自己失業的經歷。四個月的實習期,他每一天都生活在被社交支配的恐懼中。向合伙人做自我介紹時大腦宕機,緊張發抖直淌冷汗,總覺得合伙人對他感到不耐煩。也不敢和客戶打電話,每次逼不得已地打過去後,因為底氣不足,聲音也小得可憐,腦子裡亂成一團,好幾次都被高級經理聽到。還有一次在茶水間,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跟一個小姐姐搭訕,結果感到對方並不是很想和他說話,於是一整天都在為這件事難過。實習結束的那一刻,他有種解脫了的感覺,但還是會為沒能拿到正式的offer而感到挫敗。回家以後,他推掉了同學聚會的邀請,整天宅在房間裡睡覺,不想投簡歷也不想找工作,覺得自己很差勁。從戈登的經歷裡不難發現,他非常敏感,很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生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就像《無壓力社交》中所說:社交焦慮根植於一個人的思想中。社交焦慮者認為別人對自己評價很差,或者對自己議論紛紛,即自己時刻處於出醜和被嘲諷的風險中,更嚴重的是,他們會揣測別人的想法,並且深以為然。雖然社交焦慮症的症狀讓人感覺無能為力,但辦法總比問題多。第一步就是改變你的心態。社交焦慮症者的恐懼和焦慮,是由他們的消極想法和信念導致的。然而挑戰這些消極思想是減少社交焦慮症狀的有效方法。

技巧二:關注其他人

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人身上,與別人聊聊天,問幾個問題,當你融入進去後,會感到舒服很多。

第一個變化就是呼吸加快,過度呼吸(過度通氣)會導致體內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失衡,從而導致更多的身體焦慮症狀,如頭暈、憋氣、心率增加或肌肉緊張。學會減緩呼吸可以有效的控制焦慮的身體症狀。帶著感恩生命的態度,不斷學習新的社交技能,不斷的觀察、實踐、評估、反思。在社交場合中找到更好的他人,成為更好的自己。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必須面對的痛苦和不如意。對於痛苦和不如意的事情,要先學會接受和面對,然後再想辦法去處理和解決。⊙投稿信箱:zhenggao@doc88.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添加小助手微信:Doc88public(進入道客巴巴福利群,不定時分享各種福利)


看更多走心好內容

請長摁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即可閱讀下載

公眾號 :道客巴巴(ID:doc-88) 

相關焦點

  • 普萘洛爾的抗焦慮效應:Meta分析
    從作用機制上看,普萘洛爾可能具有治療焦慮障礙的潛力;然而,現有證據尚不支持普萘洛爾常規用於治療任何形式的焦慮障礙。
  • 水湄物語:長假之後第一天上班,你焦慮了麼?
    你有沒有摸著假期裡長出來的肥肉,想著堆積如山的工作,焦慮地又刷了幾集連續劇啊?你有沒有堵在無法前行的道路上,想著即將面對的工作壓力,焦慮地又吞下了三份早餐啊?其實不僅僅是第一天上班會焦慮,生活中,焦慮簡直無處不在。
  • 開工人的焦慮,交給我來治癒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在《英文詩兩首》裡這樣說:「夜晚有一種贈與和拒絕、半舍半留的神秘習慣,有黑暗半球的歡樂。夜晚就是那樣,我對你說。」可見夜晚啊,更像是專屬於成年人「尋歡作樂」的時間。畢竟,只有小孩才會留戀白天,而我們留戀的是夜晚。
  • 從殺妻案到「恐男症」,誰在散播社會焦慮?
    恐男症,一般來說指的是女性對男性或男性氣質的恐懼,也是社交恐怖症的一種特異形式。通常來說,這應該屬於心理疾病的一種,因某些心理刺激或生活經歷對與男性打交道感到恐懼和害怕,但是熱門新聞上的「恐男症」顯然不屬於這一種。看到男性犯罪的新聞就開始對男性表示厭惡,明顯是將「恐男症」的概念泛化了。
  • 瑞士:疫情防控放鬆,但焦慮情緒不減
    Ennio Leanza/Keystone儘管目前瑞士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寬,但許多瑞士人仍然要比疫情暴發前更加焦慮。這一結論出自巴塞爾大學的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還顯示,疫情暴發後,瑞士抑鬱症患者人數也有所增加。咳嗽說明我被感染了嗎?如果被感染我還能活下來嗎?如何避免被感染?許多瑞士人在疫情防控期間感到焦慮,這也不足為奇。
  • 當代人的困惑:月薪多少,你才能不焦慮?
    我好焦慮,我怎麼才掙這麼一點錢?在這個一線城市生活,房租佔據半個月的薪資,月薪到底要多少才能不焦慮?答案一:the more the better(越多越好)月薪到底要多高才不焦慮?當然是越高越好啦。每年10%、20%、50%、100%的增長。
  • 過個不焦慮的年,我有幾點小建議
    作者 | 武志紅來源 | 武志紅(ID:wzhxlx)作為心理諮詢師,每年臨到春節,我總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 新年又到了,大家很容易陷入到各種各樣的焦慮之中,有什麼可以緩解的方法嗎? 過年在家,有些人和我根本就不熟,但他們經常一見到我,就會跟我說: 我認為你現在必須得結婚生孩子了。 他們覺得自己貌似有資格去跨越邊界,直接向我提這種要求。 而有些年輕人面對長輩的催婚,雖然已經一再強調有自己的規劃,而且現在時代不同了,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 師素方:成年人分離焦慮思考
    例如遇到與童年時期重要親人有相近特質的人,可能就會出現投射和移情的現象,在團體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衝突,在團體分離時會產生焦慮。如果這個時候,團體導師能夠把握住契機,就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衝突和焦慮,修復原來的一些沒有妥善處理的問題,提升其依戀關係中的安全感,使其由迴避型轉化為焦慮型甚至安全型。對於衝突,導師可以讓成員進行充分的表達並做好澄清工作。
  • 滿頂vs李嘉龍:焦慮在你把他擱置一邊的時候越變越大
    滿頂:再回過頭來說說你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未來規劃?李嘉龍:如果四十歲還不能養活家人的話,就沒法再做演戲了,或許真的是沒有出路,是不成功的。那個時候確實應該好好想想去做點什麼。房子這麼貴,已經沒有什麼必要在北京買房子了,有個落腳點就可以了,掙錢結婚養家。滿頂:你怎麼定義成功?
  • 隨手記:社交動物的「線上遷徙」
    這樣的政策早在我的預料之中,自然平靜接受。畢竟,酒吧之類的社交場所在國內時我都不去,在英國更是鮮有踏足。然而,我身邊的英國媽媽們,卻是另一番反應。關閉酒吧會有多大影響?就連Boris在宣布禁令後也補充,他認為這條法令雖然有悖於「英國人所擁有的不可剝奪的『去酒吧』的權利」,但為了避免疫情持續擴大,這樣的措施是必要的。 Excuse me??
  • 4個實用的禱告步驟,幫助你不再焦慮
    近來,全球動蕩不安,無論是颶風、地震、洪水等天災,或是恐攻、槍擊、武力衝突、政治對立等人禍事件頻傳,引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不確定事情發生的焦慮情緒。他寫道,這種感受是「慢性焦慮」的症狀。「它讓人感到恐懼害怕、焦躁不安、仿佛冷風不停地咆哮。且即使當風暴已經減弱,卻有一種下一波風暴正緊接而來的感覺。會一波接一波……一直不斷地襲卷而來。陽光普照的日子只不過是中間的插曲。你無法放鬆。所有的平靜都只是短暫、短期的。焦慮就像是個竊賊,偷走我們的睡眠、體力、幸福感和平安。
  • 生活黑客:20條超有效的社交小秘訣【Steve說生活05期】
    不管你面對的是人生選擇,社會關係,還是怎麼樣剝香蕉皮這樣的瑣碎事情,生活黑客的精神都會鼓勵你去找到最佳的,不同尋常但極端有效的方式。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20條社交小秘訣就是生活黑客的妙招。有的是我自己的觀察總結,有的是他人那裡收集來妙招。這些招數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卻可以在很多情況下帶來迥異的結果。我保證你一邊看一邊拍大腿一遍立刻想要去嘗試!
  • 小大夫告訴你:健康養生茶—洋甘菊茶,減少焦慮和壓力!
    洋甘菊可以幫助睡眠,緩解病人的發炎和疼痛症狀,緩解由神經性皮膚瘙癢引起的失眠的功效。中國部分地區也有在大量栽培,用以入藥和制茶。作用功效味微苦、甘香,明目、退肝火,治療失眠,降低血壓,可增強活力、提神。增強記憶力、降低膽固醇。止咳,祛痰,可支氣管炎及氣喘,可舒緩頭痛、偏頭痛或感冒引起的肌肉痛,對胃酸、神經有幫助。
  • 打工人急救指南:如何應對節後焦慮
    一轉眼春節假期就這麼結束了,打工人甚至可以接受自己今年六十九,也不願意相信今年已經大年初九。感覺眼睛一睜一閉,假期就過去了,一想到要上班就覺得渾身不安,焦慮值瞬間飆升,縈繞在心頭的只有一個念頭——不!想!上!班!這就是打工人的節後焦慮。成年人最恐懼最焦慮的時間段,就是周日晚上,尤其是節假日剛結束。
  • 社恐的你,害怕過年嗎?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所謂社恐,到底是一些人說的那樣,源於讀不懂社交規則;還是像朋友說的那樣,因為太了解,反而處處謹小慎微? 有人說,春節回家過年,是我這一年中最無法偽裝和隱藏的時刻; 有人說,過年回家,其實就是一場全體傻逼的狂歡; 有人說,我們帶著各色各樣的焦慮:情感問題、工作收入、面子裡子等踏上回家的列車;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
  • 開年上班別焦慮,飛鏢遊戲High起來
    後備箱是父母滿滿登登的愛,路途上滿載的卻是開年復工的焦慮……200塊的準時復工紅包未必能撫平我們作為打工人對新一年996或者007福報的膩煩;與老闆的新年第一次親密接觸也未必會讓許久不曾睡個好覺的我們熱血沸騰。新年上工的第一天,我們需要一些頗具新意的小情趣提振精神!
  • 【社會】社交媒體成幫兇!英國少女看到自殘照片後自殺
    14歲的Molly Russell在2017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家人發現,在她死前瀏覽了社交平臺 Instagram的自殘照片。Instagram老闆Adam Mosseri告訴BBC:「我們將改變政策,禁止上傳任何有關自殘的照片。」
  • 專訪 | 孔雁、李嘉龍:談到生孩子,我們也有各自的焦慮!
    《呼吸》這個戲講到很多環保的概念,從一開篇就大段大段地講環境問題,編劇是英國人,劇中的男女二人在歐洲代表的是一大類人,但是在國內環保的概念還沒有那麼普及,會不會擔心過,在劇中大談特談環保,會讓觀眾感覺枯燥,中途離場?
  • 心臟跳得快:是焦慮還是心房纖顫?
    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你可能有一份面試,或者是第一次和你的另一半共進晚餐。突然,你的心臟跳得特別快,感覺就像是漏跳了一拍一樣。
  • 北京名校應屆碩士面試當場被否:找不到工作焦慮到頭禿 | 當事人@你
    它叫「當事人@你」,一款對抗遺忘的產品,非速朽之物。本期「當事人@你」的當事人是北京某名校應屆碩士畢業生向陽。一對比就只有我沒找到,特別焦慮,再加上2021年秋招都要開始了,時間很緊急。上周有一天晚上,焦慮程度加深。半夜兩點了還在招聘app上不停的看,只要看到跟日語相關的就都投,可能有的也沒有好好琢磨自己適不適合,至今面試都挺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