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如今已成為一種流行病,美國有4000萬人深受其害,中國的社交焦慮者據說也達到了3000萬,其中90後、95後年輕人的症狀尤其嚴重。
當眾說話會局促不安,發了朋友圈沒人點讚會尷尬,「看到十個人以上的場合就不去了」,「群聊裡有紅包,第一個點進去拿的絕對不會是我」,「虛擬的世界裡無盡風騷,見面慫成狗」……
童話故事《綠野仙蹤》裡有一隻膽小的獅子。獅子說:「不論何時,我遇到一個人,就非常害怕……如果象、老虎和熊想和我挑戰,那我就逃走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膽小鬼。」看著百獸之王的獅子如此膽小,我們會不屑,但有時,社交焦慮讓我們比這隻膽小的獅子還要膽怯。它是指「當一個人處於有可能被他人評估的社交場合時,產生的緊張、恐懼等不適情緒」。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自己在社交場合會有焦慮感,這其實是一種普遍的情緒,並非只有個別人才會有。
特定型——只在一些相關場合感到焦慮,比如課堂回答問題、公開演講、表演等。★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的焦慮狀態會被羞辱,被拒絕或冒犯他人,為此感到極其尷尬;★社交情況和社會文化環境所造成焦慮和害怕與實際造成的威脅不相稱;★害怕、焦慮引發強烈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社會功能的影響。社交焦慮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會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一連串的沮喪和無力感,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個裝在套子裡的人。前幾天,豆瓣「社恐抱團取暖」小組裡,網友戈登講述了社恐讓自己失業的經歷。四個月的實習期,他每一天都生活在被社交支配的恐懼中。向合伙人做自我介紹時大腦宕機,緊張發抖直淌冷汗,總覺得合伙人對他感到不耐煩。也不敢和客戶打電話,每次逼不得已地打過去後,因為底氣不足,聲音也小得可憐,腦子裡亂成一團,好幾次都被高級經理聽到。還有一次在茶水間,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跟一個小姐姐搭訕,結果感到對方並不是很想和他說話,於是一整天都在為這件事難過。實習結束的那一刻,他有種解脫了的感覺,但還是會為沒能拿到正式的offer而感到挫敗。回家以後,他推掉了同學聚會的邀請,整天宅在房間裡睡覺,不想投簡歷也不想找工作,覺得自己很差勁。從戈登的經歷裡不難發現,他非常敏感,很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生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就像《無壓力社交》中所說:社交焦慮根植於一個人的思想中。社交焦慮者認為別人對自己評價很差,或者對自己議論紛紛,即自己時刻處於出醜和被嘲諷的風險中,更嚴重的是,他們會揣測別人的想法,並且深以為然。雖然社交焦慮症的症狀讓人感覺無能為力,但辦法總比問題多。第一步就是
改變你的心態。社交焦慮症者的恐懼和焦慮,是由他們的消極想法和信念導致的。然而挑戰這些消極思想是減少社交焦慮症狀的有效方法。
技巧二:關注其他人
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人身上,與別人聊聊天,問幾個問題,當你融入進去後,會感到舒服很多。
第一個變化就是呼吸加快,過度呼吸(過度通氣)會導致體內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失衡,從而導致更多的身體焦慮症狀,如頭暈、憋氣、心率增加或肌肉緊張。學會減緩呼吸可以有效的控制焦慮的身體症狀。帶著感恩生命的態度,不斷學習新的社交技能,不斷的觀察、實踐、評估、反思。在社交場合中找到更好的他人,成為更好的自己。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必須面對的痛苦和不如意。對於痛苦和不如意的事情,要先學會接受和面對,然後再想辦法去處理和解決。
⊙投稿信箱:zhenggao@doc88.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添加小助手微信:Doc88public(進入道客巴巴福利群,不定時分享各種福利)
看更多走心好內容
請長摁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即可閱讀下載
![]()
公眾號 :道客巴巴(ID:doc-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