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安紡織衛材科技園二期項目改造範圍涉及民房33間。新華社區搶抓村改機遇,結合鄉村振興工作,迎難而上,將該民房區域納入村改範圍,安排拆遷安置地,區域實施整體搬遷,既騰出發展空間,又改善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得到了村民的廣泛認同,項目改造方案表決全票通過。
發展與變化「kuang」的一聲出現在眼前,
在這個小村子實施整體搬遷前,
遇見均安的攝影師們帶上相機,
與在當地生活的村民一起,
記錄下,生活的畫面:
這是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小村莊,和不遠處的現代小城相比,這裡樸素,寧靜,簡單。這是均安新華永豐村裡的一個小村子,叫沙湧湧尾街,也叫沙湧21隊。
村民說,這裡是他們自小長大的地方,但卻不是祖祖輩輩。40-50年代,他們從三華過來,50年代才陸續遷到現在這個地方。
門前是河湧、屋邊就是桑基魚塘,自然,屋前屋後都種有各種果樹,香蕉、龍眼、黃皮、大樹菠蘿,竹子也分布有很多。
均安少有的粉單竹林,為中上等劈篾用材,可供精細編織,竹髓和竹青供藥用。記憶裡——那座小水泥橋,以前是一塊獨木板橫跨河湧的另一邊,兩邊各有一個「丫叉」撐著木板。還有那個蕉地小島,之前不存在的。以前,河湧有很多魚,居民日常生活都靠這河湧用水。
村民說,這裡叫沙湧,當地人和天連人為區分「天連沙湧」和「新華永豐沙湧」,把天連沙湧稱之為:下沙湧。
家人在哪,家就在哪。一事一物總關情。在樹下乘涼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兒,而和一家人在樹下乘涼更是一件溫馨事兒。
4月14日,新華居委已組織搬遷居民選定拆遷安置地。為公平公正開展拆遷安置地選定工作,鎮村改辦會新華居委詳細制定選地工作方案,得到廣大搬遷居民的認同。此時此刻,村民對自己生活已久的地方有不舍,也對新居的落成充滿著期盼。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千變萬變,不變的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