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打工人!」
最近一段時間,「打工人」這個新詞在網上刷屏了。這種現象,是一種有趣的網絡「模因」。
有的小夥伴可能要問:「人家工人招你惹你了?為什麼要打工人啊?」
別誤會,小灰在這裡明確一下,「打工人」的斷句方式是「打工-人」,而不是「打-工人」。顧名思義,打工人既不是老闆,也不是拆遷戶,而是給別人打工的人。
幾年前,日本的廣大上班族出於自嘲,稱自己為「社畜」。
但咱們中國人比較積極向上,不能用這麼low的名字,於是「打工人」這個聽起來更加陽光的新詞誕生了。
在網上,才華橫溢的網友們編出了許多朗朗上口的段子:
「打工累嗎?累。但是我不能哭,因為騎電動車的時候擦眼淚不安全。」
「坐地鐵過安檢的時候檢測儀一直響,安檢的姐姐讓我把所有的東西都掏出來檢查過了還是一直響,然後她問我幹什麼的,我說我打工的,她說好傢夥,難怪機器一直響,因為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
「靠別人是公主,靠你嘰哇是日本人,靠北啦是臺灣人,靠自己是光榮的打工人!」
為什麼打工人這個「梗」能夠快速流行開來呢?
在一個個熱情洋溢、幽默搞笑的段子背後,宣洩著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辛酸經歷。
我們這一代人是焦慮的一代人,我們畢業之後沒有包分配的工作,沒有鐵飯碗的職位,等待我們的是加班、裁員、頸椎病。
我們年少的時候有很多幻象,幻象著自己成為下一個賈伯斯,下一個馬雲,下一個扎克伯格。
但現實告訴我們,我們只是一個平凡的在公司上班的普通人,我們的夢想漸漸從遙遠變得切近,只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境遇稍稍變好一點,獲得升職加薪,獲得周圍人的肯定。
每一個打工人,都很了不起!
提到打工人,我們就不得不說到另一個看起來很像的流行詞:「工具人」。
打工人和工具人是同一種人嗎?當然不是。
工具人,是那種不經過思考,只知道一味討好付出,被人利用和踐踏的人。無論在職場還是在情場,都有這樣的人存在。
而打工人雖然在為別人幹活,但是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詩和遠方。
因此,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打工人,切記不要成為一個工具人。
或許有小夥伴會問:「萬一有一天,我厭倦了打工人的身份,我該怎麼辦呢?」
這簡直是打工人的恥辱!但也並不是沒有解決辦法。你可以大聲說一句:「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好了,小灰今天的「打工」就告一段落了。加油,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