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正——擅用附子 研製附子膏方
早聞騰衝市中醫院治未病科有位中醫叫郭進正,年方四十,師從雲南四大名醫繼承人吳扶陽,擅用附子醫治各種頑疾,效果顯著。
早在1998年8月23日,郭進正剛參加工作,就接到了一位中風癱瘓在床兩月有餘的老人,已經生命垂危。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請郭進正醫生看診。八天後,原本已經快過世的老大爺竟然又在村寨裡走,村子裡的人看到後都驚呆了。而讓老大爺起死回生的「神藥」,就是以附子為主的幾劑中藥。
研發附子膏方,便民消除病痛
農村沉寒痼疾較多,大多需要用大劑量附子為主的中藥治療。對於首次使用附子治療的患者,郭進正多讓患者在家中先用開水煮附子4小時以上,再讓患者或家屬到醫院喊他,親自到患者家裡觀察、嘗試,在確保附子煮熟後方給患者煎藥,讓患者服藥近半小時後無異常反應才離開。
這種方法他持續了近3年,那時都是早上、中午給患者看病,下午、晚上給患者熬藥,直到使用了附片顆粒衝劑後才停止。工作15年來,遇到病情危重或特殊的患者,郭醫生都是親自到患者家裡為患者煎藥,以確保藥物的療效及安全。
但在臨床使用中,郭進正發現,大量沉寒痼疾患者需長期服用附子為主中藥治療,而附子有毒性,煎熬方法患者難以掌握,患者懼怕,醫生懼怕,臨床上大多以附片顆粒劑代替,雖有一定療效,但與附片煎熬的藥液相比療效有明顯的差距,且長期服用湯劑極不方便。
郭進正開始進行了附子為主藥膏方的製作,並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把附子為主的藥方按照古代的制膏方法進行製作;利用現代的煎藥機、濃縮機、膏體包裝機進行製作。通過分析比較,多次改進,創造了一套附子為主藥膏方的製作方法。如此做出的附子膏方服用像西藥一樣方便、且方便攜帶、口感好,解決了令醫生、患者均頭疼的附子毒性問題,同時製作附子膏方的方子為患者服用療效好的方子,保證了膏方治療的有效性。
其製作方法為一人一料一膏,保證了中醫的因時、因地、因人制宜。2014該項目被騰衝市工業和科學技術信息化局列為騰衝市科技項目。附子為主藥膏方製作方法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國家知識產權局已以2014年8月28受理。2016年該項目獲保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郭進正將附子為主藥膏方不斷應用到臨床中,
目前在研的科技項目有麻辛附子膏治療寒痺(俗稱「冷風溼」)、健脾溫腎附子膏治療胃腸道寒溼疾病、
升舉三陰附子膏治療陽虛型高血壓、
扶陽固本附子膏治療陽虛型糖尿病及陽虛體質調養。
通過臨床觀察,附子膏方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還能糾正患者的陽虛體質,用於疾病預防與附子藥膳有異曲同工之妙。為此,郭進正精心研究將附子膏方替代附子藥膳,成為養生的主要產品,以更安全、更有效、更方便廣大民眾調養體質使用。同時創造出了「扶陽大灸療法」、「扶陽附子餅灸法」、「扶陽祛溼三伏貼」等中醫實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