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始試跑新一代「長鼻子」新幹線列車,時速360公裡(高清大圖)

2021-02-28 RT軌道交通

當地時間2019年5月9日,日本宮城縣,東日本鐵道公司(JR東日本)對媒體公開了該國新一代新幹線「ALFA-X」更多內部細節。據報導,從明天開始,該型新幹線列車將進行時速360公裡的試運行。

日媒稱,這將是世界最快的高鐵。其最大特徵是車頭前端較長,被稱為「長鼻子」,旨在抑制噪聲。

其最大特徵是車頭前端較長,被稱為「長鼻子」,旨在抑制噪音。

噪音會隨著行駛速度加快而變大,「ALFA-X」採用流線型、減少空氣阻力的柔和的「長鼻子」車頭。這是在2011年開始商業運行的「E5系」以後確立下來的。

JR東日本在負責製造的日立製作所笠戶事業所公開了車輛。今後將確認加長車頭部分能否減輕噪音,力爭2030年度投入運營,將北海道新幹線延伸至札幌。

JR東日本在負責製造的日立製作所笠戶事業所公開了車輛。今後將確認加長車頭部分能否減輕噪音,力爭2030年度投入運營,將北海道新幹線延伸至札幌。

同時,在提升速度的同時必須兼顧安全性。該車型還配備了在地震多發的日本特有的功能,包括能儘快停車的部件等。JR東公司表示,ALFA-X造價約為100億日元(1元約為16日元),預計今年5月份試運行。試驗中的最高速度為時速400公裡左右,而正常運營速度或將為360公裡/小時。

(來源:IC圖說國際)

點擊「」讓更多好友看到這篇文章👇

相關焦點

  • 日本新幹線新一代試驗列車(E956,ALFA-X)即將於5月份落成
    日本新幹線新一代試驗列車(E956,ALFA-X)即將於5月份落成造價約為100億日元(1元約為16日元)的日本新幹線新一代試驗列車ALFA-X,目前已經分別從川崎重工和日立啟運,即將於5月份落成,試驗最高速度有望在時速
  • 日本最新新幹線,世界上最快的高鐵,鼻子有22米!
    東日本鐵道公司(JR)發布了下一代新幹線(日本高鐵)新型測試車型ALFA-X,日媒表示,ALFA-X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快的高鐵。其最大特徵是車頭前端較長,被稱為「長鼻子」,旨在抑制噪聲。噪音會隨著行駛速度加快而變大,「ALFA-X」採用流線型、減少空氣阻力的柔和的「長鼻子」車頭。這是在2011年開始商業運行的「E5系」以後確立下來的。
  • JR東日本下一代新幹線試驗車試驗速度達到時速380公裡
    JR東日本下一代新幹線試驗車試驗速度達到時速380公裡據日媒近日報導:東日本鐵路公司(JR東日本)正在反覆開展面向下一代新幹線研發的新型試驗列車「ALFA-X」(E956系)的行駛試驗。在東北新幹線「仙臺-新青森」區段每周約測試兩次,10月27日深夜向媒體公開。力爭較現役新幹線提速40公裡,實現商業運行最高時速360公裡,測試中也曾達到過400公裡。此次則達到380公裡。
  • 【Alfa-X列車、全線提速】東日本鐵路公司(JR East)最新動態
    ,東日本鐵道公司(JR東日本)對媒體公開了新一代新幹線「ALFA-X」更多內部細節。據悉,試運行將在仙臺與新青森站間進行,每周兩次,試運行最高時速為360公裡。2018年12月,東日本鐵路公司在神戶市的川崎重工業兵庫工廠向媒體展示了旨在開發新一代新幹線的新型試驗車輛「ALFA-X」的車廂。共10節車廂的試驗車輛目前正在該工廠等地生產。
  • 詳解日本新幹線鴨嘴獸列車,這車頭造型簡直太科幻了
    點上面藍色字體直觀學機械可長期訂閱我們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5月9日,東日本鐵道公司(JR)發布了下一代新幹線(日本高鐵
  • 日本新幹線為什麼比中國高鐵慢?
    如果您希望繼續看我們的文章,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閱讀,我們今後將使用NOTE(一家位於日本的博客)繼續寫作。公眾號上將只發文章標題和預覽,全文不再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NOTE暫時不需要特別技術手段,人人都可訪問,的確會慢,還請耐心,給您添麻煩了。
  • 日本全新的400公裡每小時時速的「子彈列車」
    日本的新幹線列車非常的準時和安全。其在過去超過50年的歷史中從未發生過事故。現在全新的一代火車已經映入了我們的眼帘。日本的新幹線列車非常準時,極其快速且非常可靠。它的下一代車型現在正在進行測試。它應該至少能行駛到400公裡每小時。且在這十年之間,更快的磁懸浮列車也將會到來。zuverlässig adj.
  • 日本科技: 最新磁懸浮列車亮相,時速500公裡!
    共同社援引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社長深澤祐二的話報導,自動駕駛測試定於明年10月至11月間在新潟縣一段約5公裡長的路段實施,屆時將使用最新型E7系一列12節車廂的列車,其上安裝自動駕駛裝置。E7系列車最高時速可達260公裡。測試內容包括遠程操作發車及停車,確認是否按照事先設定的程序加減速。測試過程中,列車上有司機,但只負責處理緊急情況。
  • 技術篇:日本新幹線新車型「N700S」
    近日,日本東海旅客鐵道公司(JR東海)在濱松工廠首次以視頻方式公開了由8節車廂組成的東海道新幹線新型列車「N700S」。這輛更聰明、更時髦、更安靜的列車將於2020年在新幹線上首次亮相,測試車在2018年3月已開始運行。
  • JR東日本鐵路公司將提高東北新幹線運營速度
    JR東日本鐵路公司10月6日宣布,為增強東京及本州東北部高鐵服務的競爭力,將提高東北新幹線北部區段的速度限制。目前東北新幹線宇都宮—盛岡間、長425.8公裡的南部區段最高運營速度320公裡/小時,盛岡—八戶市—新青森間長178.4公裡北部區段最高運行速度260公裡/小時。根據計劃,未來北部區段也將提速至320公裡/小時,提速後旅行時間將縮短5分鐘。
  • 【焦點】日本東北新幹線列車為提速一分鐘花費數十年
    1964年,自從東海道新幹線列車在日本靚麗登場以後,新幹線列車提速就是一個持續至今的話題。最近,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向媒體透露,準備著手進行從東京都上野車站到埼玉縣大宮車站區間段的東北新幹線提速工程,其中圍繞的關鍵詞依然是——提速!
  • JR東海公開新幹線N700S列車內部
    據日本共同社10月30日消息:東海鐵路公司(JR東海)30日在東京站至愛知縣豐橋站的本線上行駛了明年7月起採用的東海道新幹線新型「N700S」試驗列車,並公開了乘坐感更為舒適的綠色車廂的座椅等內部情況。
  • 舉世矚目的列車:新幹線的故事
    1964年,日本的新幹線列車亮相。這是全新的高速鐵路,連接20世紀60年代日本最大的兩個城市——東京與大阪。全新設計的新幹線列車運行時速超過200公裡/時(120英裡/時),創下了世界鐵路最高運營時速的記錄。但是,新幹線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在長達五年的施工期間,新幹線的建設成本急速上升,近乎達到了原有預算4000億日元的兩倍。
  • 一日本新幹線司機途中睡著,列車自己開了10公裡衝進站…
    本月月初的時候,發生了一起新幹線衝進站臺的事故。在進入仙臺站前約4分鐘的時間,該駕駛員睡著了,列車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行駛了近10公裡。一句題外話,比起汽車的自動化駕駛,列車的自動化駕駛更迫切需要實現,新幹線什麼的最適合了
  • 韓國時速超400公裡高速試驗列車HEMU-430X
    韓國時速超400公裡高速試驗列車HEMU-430X韓國於2004年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籤訂了100%技術轉讓的高鐵合同,並對法國高鐵技術進行消化吸收,研發出了KTX-II。2004年,韓國首條高鐵線路京釜高速線正式通車,使韓國成為繼日本、法國、德國、瑞典和西班牙之後世界上第6個擁有高速鐵路的國家。目前,韓國已經研製出試驗時速最高達430公裡的新一代高鐵「海霧(HEMU-430X)」,即「KTX-III」,高鐵自主研發跨進了世界前排。
  • 日本新幹線又出事!車頭現巨大破洞,還夾雜著人體組織...
    JR西日本稱該列車的駕駛員在行駛中聽到了撞擊時的聲音,但當時以為是動物或鳥類,故沒有報告給上級。到達小倉站後,站內的列車員發現車頭有血跡,也以為是和小動物發生了碰撞,列車依舊從小倉站照常發車。「希望176號」收到消息後緊急停車,在列車到達山口縣新下關站停車檢查後,裂縫處發現了人體組織,此時列車才發表停運,未發現乘客受傷。
  • 日本高速磁懸線路(中央新幹線)項目最新進展
    根據計劃,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可到500公裡。當地時間6月26日,JR東海與靜岡縣政府官員進行會面,以請求儘快啟動中央新幹線項目建設工作。然而,政府官員對項目環境破壞表示擔憂--計劃中的部分線路位於地下或隧道中,存在破壞地下水資源或山區自然環境的風險,需更多時間對項目進行評估。
  • 曼谷金色捷運投入空車試跑
    曼谷捷運金色線一期無人駕駛的3輛列車已經在3個站投入空車試跑,敲定10月29日開放提供服務,連接湄南河畔超大型商場ICONSIAM,吸引民眾和遊客遊覽湄南河吞武裡一側美景
  • 【境外】你以為日本就仗著新幹線過活了?
    在沒有架設電線的區間段內,列車將收起頂部的電桿架,可僅靠蓄電池供給電力。DENCHA車體為藍色,象徵著地球,旨在表現關注地球環境。列車運行區間為福岡縣—築豐本線(若松線),若松站至折尾站區間段。從2016年10月19日開始,除去每周二,列車將在此區間內每日往返運行4次。
  • HEMU-430X 韓國時速超400公裡高速試驗列車
    HEMU-430X 韓國時速超400公裡高速試驗列車韓國新一代自主列車HEMU-430X): 2012年5月17日,韓國展出了最高設計速度為430km/h的高速試驗列車。研發430km/h高速試驗電動車組(HEMU-430X)的目的是,將韓國主要城市間的列車旅程時間控制在1.5h內,並吸引出口訂單。列車研發項目耗資931億韓元,持續5年時間,採用了50個韓國機構的技術。在此期間,負責研發的韓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和Hyundai Rotem公司得到了國土、運輸和海洋事務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