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攝取不飽和脂肪 有益降低死亡率

2021-02-12 波城第一名記

世界日報記者劉晨懿之/麻州報導


哈佛華裔教授胡丙長(Frank B. Hu)領銜的脂肪攝入相關研究論文,得到JAMA內科雜誌發表。

胡丙長是美國國家醫學院科學院士,他是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該研究經過對超過10萬研究對象30多年的跟蹤記錄後發現,攝入大量不飽和脂肪可降低死亡率,另外消耗大量飽和和反式脂肪,與相同卡路裡的碳水化合物比較,前者帶來更高死亡率,因而研究人員認為將用不飽和脂肪替換飽和脂肪將會有實質性的健康益處。

據哈佛校報報導,該研究更加詳細和有利的測試了目前脂肪攝入如何影響健康。研究建議將攝入如黃油、豬油和紅肉中的脂肪這類飽和脂肪,改為如橄欖油、菜籽油和大豆油這類來自植物的不飽和脂肪,將可有效地改善健康,應該持續的成為健康飲食推薦的重要信息。

這一研究也為2015-2020美國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中,強調的關注攝入脂肪種類比總量更重要這一觀點,給予了有力支持。

這項研究共召集到12萬6233人參與,參與者每二到四年報告他們的飲食、生活方式和健康,最長達32年。研究期間3萬3304人已經去世。來自哈佛公衛院和布裡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員對參與者攝入脂肪的種類與研究期間整體死亡,以及由於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和呼吸疾病而死亡的情況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在研究期間攝入不同的脂肪類型對健康影響較大。反式脂肪每增加2%的攝入,提早死亡可能性提升16%;飽和脂肪相較於同樣卡路裡的碳水化合物,增加5%則提高8%死亡率。相反地,不飽和脂肪,包括多元不飽和脂肪和單元不飽和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比較,死亡率分別降低11%和19%。

胡丙長表示,該研究顯示出,淘汰反式脂肪食物,以及用不飽和脂肪(包括omega和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替代飽和脂肪的重要性。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將動物脂肪的攝入,換成多樣化的液體植物油來達到這一目標。


暑期課程報名連結:https://goo.gl/DWP2At

最新推出免費SAT,ACT,SSAT和ISEE的真題模擬考試,由專業監考老師監考,名額有限,有意者請到以下連結註冊,https://goo.gl/ZuOEem 。如果想報考2個考試,請填寫兩個表格,謝謝!

相關焦點

  • 多吃不飽和脂肪:降低死亡風險?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發表在JAMA《內科學》上的這項研究,是由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包括博士生王東在內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飽和脂肪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包括牛肉、羊肉、豬肉、黃油、奶油、奶酪、2%的牛奶。然而,飽和脂肪也可以來源於植物,包括椰子、椰子油、棕櫚油和可可脂。
  • 關於脂肪的真相:飽和脂肪 意味著 心血管疾病?
    2010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飽和脂肪與心血管疾病的增加風險有關。這些結果被Annals of InternalMedicine 雜誌在三月份發表的另一項分析中印證,這項分析包括了近80個研究項目,超過了50萬調查對象。
  • 中美意伊4國大型研究:定期吃紅辣椒能降低全因、心血管和癌症相關死亡率
    不過辣椒確實是個有益健康的好東西,從減肥到延年益壽。這不,又有一項新研究給出了證據。當地時間11月13日,在美國心臟協會2020年科學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團隊根據四項大型國際研究對飲食和死亡率數據的分析發現,定期食用紅辣椒可以顯著降低全因、心血管和癌症相關的死亡率。
  • 高蛋白早餐:降低體脂肪
    國外研究發現,體重過重青少年吃高蛋白早餐,可以穩定血糖、體脂肪也跟著下降。國外研究指出,早餐吃高蛋白質食物如蛋、瘦肉、牛奶,有助增加飽足感、減少體脂肪。塑身減重的風氣盛行,就讀國、高中的青少年也一樣愛漂亮,總是無法容忍身上的多餘脂肪。想要健康瘦身,每天吃早餐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不過,早餐百百種,怎麼吃才能兼顧營養和身材?
  • 日本新研究:多喝綠茶和咖啡,可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
    根據日本2型糖尿病參與者的綠茶或咖啡消費量得出的基線臨床特徵與不喝綠茶和咖啡的人相比,喝綠茶或咖啡的人全因死亡率較低,而兩種飲料都喝的人全因死亡率最低。每天喝1杯綠茶與死亡率降低15%相關,飲用2-3杯綠茶與死亡率降低27%有關,而每天喝4杯或更多杯綠茶的參與者死亡機率降低了40%。在喝咖啡的人中,每天最多喝1杯咖啡的死亡機率降低了12%,而每天喝1杯咖啡的人死亡機率低19%,喝2杯及以上咖啡與死亡機率降低41%相關。
  • 德國顛覆性研究:動脈硬化斑塊並非來自血液中的脂肪
    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其實是血管壁的死細胞阿克塞爾教授最新一項研究論文發現,動脈硬化斑塊其實是來自血管壁的死細胞。是由病毒引,細菌和顆粒物引起的炎症反應,這些顆粒物包括了有害的脂肪顆粒(氧化LDL膽固醇)。包括脂肪殘基的死細胞被免疫系統降解。從而出現了「細胞碎片」,所謂的斑塊,導致動脈內壁增厚,最終形成越來越大的斑塊。這研究同樣應證了高血脂也是動脈硬化斑塊的危險因素。
  • 專家建議:飲食指南的乳製品攝取量應為零
    她引用了一項乳癌的主要研究(2020年2月25日刊登於《國際流行病學雜誌》),該研究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 科技 日研究魚油可減肥 因分解脂肪轉化為熱量的「米色細胞」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5.12.18)據日媒報導,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河田照雄(食品功能學)等人的科研小組在本月17日發行的英國科學雜誌電子版上發表研究成果稱,通過老鼠實驗證明,攝取魚類中含有的油脂可增加分解脂肪轉化為熱量的「米色細胞」。
  • 哈佛教授:椰子油是「毒藥」
    據美國《亞特蘭大憲法報》8月21日報導,哈佛教授卡琳?米歇爾斯稱椰子油是「純毒藥」,其成分幾乎都是飽和脂肪酸,比豬油還糟糕。卡琳是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教授,她最近發表了一個題為「椰子油及其他營養謬誤」的德語演講。在這個50分鐘的演講中,她揭穿了幾個關於椰子油的「神話」。這一食品被吹捧為「超級食物」,有助減肥和促進大腦健康。
  • 印度學者研究發現:蝦比雞蛋膽固醇含量更低
    現在,最新的研究發現,傳統的看法並不那麼完美,並存在著缺陷。這對於非素食主義者來說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該研究項目由印度鹹淡水養殖研究中心承擔。研究建議:對於健康個體,在日程飲食生活中應該食用適量的蝦產品,因為蝦體內的膽固醇含量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高。事實上,與其他肉類相比,蝦體內含有較低的飽和脂肪酸和脂肪,中等水平的膽固醇和較高的蛋白質。
  • 降低血脂5種保健的蔬菜水果,從身體內部變美
    有許多方法可以安全地降低三酸甘油脂水平,首先要找到三酸甘油脂水平高的原因,高三酸甘油脂水平的最常見原因與飲食和新陳代謝有關,包括:遺傳(家庭,遺傳),肥胖,高熱量飲食,油炸,油膩),重酒,糖尿病(主要是2型),腎臟疾病,懷孕,正在服用一些藥物,如雌激素,皮質類固醇,抗病毒藥物,如果一個人經常消耗比身體需要更多的卡路裡,三酸甘油脂過量,降低血液三酸甘油脂水平的一種方法是減少每天的總卡路裡攝入量
  • 丹麥最新研究發現:喝咖啡可以降低患膽結石的風險
    :攝取咖啡可以降低膽結石疾病的風險。這項研究歷時8年,超過10萬名有膽結石疾病風險的人參與了研究。最新的結果發現,每天喝超過6杯咖啡的人,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患症狀性膽結石風險的概率低了23%;而且,如果每天能再多喝一杯咖啡,還會降低3%患膽結石的風險。研究人員解釋說:膽結石的發展,由膽固醇和膽汁酸之間的平衡決定,而咖啡因透過膽汁排出體外,或許可以減少膽汁中膽固醇的含量,從而降低了患膽結石的風險。
  • 涉及57萬的人研究:吃紅辣椒能「延年益壽」,愛吃辣的人賺啦!
    「辣」帶來的感受,總是令人無法忘懷,其實,它不光能挑逗你的味蕾,還具有多方面的健康好處:一項涉及57萬人的研究發現,吃紅辣椒或許有助降低死亡率。11月13日,在美國心臟協會2020年科學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團隊根據四項大型國際研究,對飲食和死亡率數據的分析發現,定期食用紅辣椒可以顯著降低全因、心血管和癌症相關的死亡率。
  • 最新研究:宵夜易囤積血脂 已成健康致命殺手
    據臺灣媒體報導,為降低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別再吃宵夜了!
  • 美國癌症學會報告: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5%,得益于禁煙、早診和早治
    該報告統計了全美截至2016年底,美國人癌症死亡率在過去25年裡,明顯降低了25%(從1991年至2014年)。該學會的報告還預測在2017年,美國新增癌症病例約為160萬人。與此同時,死於各類癌症的患者大約為60萬人。如下圖分布(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