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考試的「偏差値」到底是什麼?怎麼計算?

2021-03-01 平成留學

每年6月都是高考生最忙碌的時候,在公布了成績公布之後就要填報志願。基本上來說,考生通過高考成績和院校排名、往年錄取成績來填報志願。而日本學生填報志願時,會用到一個極為關鍵的數值——偏差值。

經常看日本影視劇的朋友對「偏差值」這個概念應該並不陌生,前幾年一部比較勵志的電影《墊底辣妹》中就經常提到這個詞。

村花飾演的沙耶加,剛開始的成績年級倒數第一,偏差值初始為30,她的目標是一年內將偏差值提升到70。

在講解「偏差值」前,先給大家舉個慄子:

小明同學在兩次模擬考試中分別考了231分、256分,兩次考試的成績滿分都是300分,從分數的絕對值來看顯然第二次成績高。那麼,能因此判定小明同學成績進步了嗎?

答案是:No!

大家都是做大量考卷、參加無數場考試長大的,對此應該不難理解。如果第一次模擬考試所有考生的平均分值是220分,第二次模擬均分是260分,那麼小明同學第一次考試的成績在均分之上,而第二次的成績則在均分之下。這麼分析的話,小明同學成績反而下滑了。

考試除了單純的分值,還需要看試卷的難度,參加考試的人數,因此為了更加科學評估一個學生的成績,就誕生了「偏差值」這個概念。

所謂「偏差值」,是指相對平均值的偏差數值,是日本人對於學生智能、學力的一項計算公式值。

公式為:

其中分母的「標準偏差」指的是數據值偏離算術平均值的程度。如果所有考生的得分相差不大,都接近平均分,則標準偏差低。反之,如果考生的得分分布分散,則標準偏差越大。

「標準偏差」的計算方法如下:

偏差值通常以50為平均值,偏差值在50以上(如51、55)的話,則成績在平均分以上,反之(如偏差值為35、45)則說明成績未達平均線。簡單來說,偏差值數字越高則成績越好,數字越低則成績越差。

通俗來講,「偏差值」指個人成績在所有參加考試的學生中所佔的地位。

偏差值並不代表你的分數,只是代表你在整個學生群體裡大概是個什麼位置,同樣對於升學考試也不起什麼作用,只是會在模擬考的時候結合成績和偏差值給你一個考上的概率,僅供填報志願和安排考試時間用。

偏差值一般取整數,數值在25-75之間,數值代表的排位如下:

例如偏差值為75的學生,他的成績在全部參加考試的學生中可排到前0.6%,也就是如果考生有10000名,他的排名在60名以內。反之,如果一個學生在這次考試中的偏差值只有25分,那麼他的成績排在全部考生中的倒數0.6%,也就是10000名考生中倒數60名。


一般考日本私立大學偏差值60左右就足夠了,考國公立大學的話一般就要70。

在日本,有一些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要靠臉、靠演藝來吃飯的學霸藝人。

比如:偏差值74的櫻井翔(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偏差值70北川景子(大阪女學員高校),偏差值70的香川照之(東京大學文學部社會心理學系)……

明星都這麼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俗話說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同桌放暑假。

這個暑假,來平成好好學習吧!

下期,小編會繼續介紹「偏差値」

有關日本國公立、私立大學偏差值等超強幹貨哦~

相關焦點

  • 日本留學:MARCH大學到底是個啥?
    在日本參加就職活動時想要進入大手企業(即日本名企)會遇到一個叫做「學歴フィルター(學歷過濾器)」的機制,通常畢業於MARCH以上的院校同學基本能通過這個學歷過濾器進入到面試中。MARCH是什麼?首先是作為基準的 「MARCH」,它其實是由這五所院校的首字母組成:M······明治大學(Meiji)A······青山學院大學(Aoyama)R······立教大學(Rikkyou)C······中央大學(Chuo)H······法政大學(Hosei)有時候還會加上日本著名的貴族大學G(Gakushuin
  • 在日本人眼裡,18歲和81歲的區別,看完後我哭了...
    小的時候會覺得時間走得很慢,一旦踏入社會,會發現時間流逝,再停下腳步時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小時候和長大以後看待事物的眼光就會有所不同,日本網友羅列出18歲和81歲的心境差別,看完後不知為何有一種莫名的憂傷。
  • 日本列車「急行」「快速」「特急」到底哪個車更快、更急?
    日本複雜的交通讓很多想去旅行的小夥伴聞而卻步日本的鐵路交通由JR、私鐵及地下鐵等共同運營,每個運營商也經營著許多不同的線路,而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就屬私鐵列車的行駛速度。先科普下日本列車的幾種類型:特急:指從起點直接到終點,中間不停靠各停:指沿途的每個車站都停靠快速:指快速的跳過一些車站停靠急行:指在沿途的幾個大車站停靠,但不會超過三個停靠點普通:指速度慢,但是中間不停靠即使是同一線路也分為普通、快速、各停、特急、急行等,所以到底哪一輛更快
  • 日語能力考試考點總結:「わけ」的用法
    「わけ」這個詞中文寫做「訳」,它作為名詞的時候,最主要的意思有「理由、原因、道理」等。
  • 名字叫「噓噓」的日本女記者最近在日本火了
    不過日本網友們討論的焦點並不是停電這件事情本身,而是富士電視臺派出來報導停電新聞的一位女記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日本情報醬)新聞字幕給這位記者打上「中澤噓噓」這個名字,如此奇妙的名字立刻引發網友議論到底是打錯了呢?還是她真的叫這個名字?
  • 日語研究 |「修正」和「訂正」用法區分
    修正「しゅうせい」該詞語意思是改正錯誤或不足,但要修改的對象並不一定有錯誤。「修正」一詞,指的是改正不足、不合適之處。說話人沒有道歉的意思。訂正「ていせい」訂正,修訂。改正錯誤,使用對象一定有錯誤。說話人暗含有道歉之意。
  • 「這是職權騷擾」!「為什麼只限女性」?!
    「滴滴順風車回歸,女性乘客晚8點後不能乘車」?這讓氣憤的Lyra想到,這幾天日本也正在熱議一個對女性極其不友好的話題——「禁止女性在工作場合戴眼鏡」!納尼???這又是對女性同胞們赤果果的不尊重!「那麼讓我看著很不美觀的禿頂肥宅上司,是不是也要禁止出現?」「從某種意味上來說,這不就是職權騷擾嗎!」
  • 《Dope》中提到的「肉脯世代」到底是什麼?竟然觸及社會問題
    那麼到底什麼是「六拋世代」呢? 我們要從2011年韓國流行的「三拋一代」說起。「三拋一代」最早出現在了《京鄉新聞》企劃報導《講述福利國家》中,指的是那些因為生活艱辛而放棄戀愛、結婚和生育的年輕一代。 當今韓國社會裡,有很多80、90後年輕人在節節攀高的生活物價、學費、就業難、購房等經濟和社會上的壓力下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結果只能被動放棄戀愛,成家生子也無限期被推延。
  • 當日本人說「すみません」時,該怎麼回答才是最正確?
    當日本人說「すみません」時,該怎麼回答才是最正確?
  • 【觀點】楊立勇:也來談談「黨團之爭」,「caucus」到底是什麼?
    事緣不久前,溫哥華《大華商報》發表了一篇署名為馬尚的題為《「Asian Caucus」就是「亞裔黨團」嗎?》的文章,質疑溫哥華政論時評權威丁果先生去年年底提出BC省各主要政黨應當仿效建立「亞裔黨團」的主張。丁先生立馬用一篇《[丁果觀點]甘當「政治花瓶」?攻擊亞裔黨團概念是愚蠢之舉!》反擊。馬尚名副其實,馬上以牙還牙,回敬一篇《省選時刻,觸動族裔神經才是愚蠢之舉!》。
  • 日本GDP有問題?日本銀行直接要求內閤府重新計算,這是怎麼回事
    近日日本銀行也就是日本的央行,懷疑日本內閤府提供的包括GDP在內的核心統計數據的真實性,要求內閤府提供原始數據,要求進行重新計算,但是內閤府對於央行的這個要求啊並不情願。日本銀行為什麼要如此較真呢?因為在日本的貨幣政策的決定權啊,它主要在於日本央行。
  • 他「什麼都不做」陪離婚、捉姦!在日本網上暴紅!日賺一萬!
    不少人的夢想就是「什麼都不做」,而日本真的有人做到了,36歲男子森本祥司,在2018年時毅然決然從工作的出版社離開,在推特開了一個名為
  • 家裡蹲新自稱:我們不是NEET是「高等遊民」
    (ニートじゃなくて高等遊民だ!)」說到本季日劇的初回收視排行,當中第一名也是目前最有話題的月九日劇「約會~戀愛為何物~(デート~戀とはどんなものかしら~)」,讓「高等遊民」這名詞立刻受到大家的高度關注。一樣是跟父母伸手的家裡蹲,「高等遊民」又跟我們一般說的「尼特族」有什麼差別呢?
  • 這 6 種認知偏差,說出來秒懂卻很難克服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 6 種認知偏差,正在不知不覺間掌控我們人生的方方面面。清楚、充分地認識這些偏差,是我們學著駕馭它們的第一步。1 損失厭惡舉個例子,你在股票市場投入 100 元。賺了 10 元感覺不錯,賺 50 和 賺 60 感覺沒什麼差別,正面價值上升減緩。
  • 2ch:日本妹子「買了胖次福袋的結果www」
    女さん「パンツ福袋買った結果wwwwwwwwww」日本妹子「買了胖次福袋的結果www」
  • 明好日語丨日本人說話句尾老喜歡加「けど」這到底是啥意思?
    很多小夥伴剛到日本時會發現日本人說話總是會帶けど、ですけど、けれども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在句尾加「けど」?可這些到底怎麼用呢?曾經有日本朋友說:只要是外國人,基本上一說日語就可以聽出來是外國人。究其原因,原來真正的日本人說話不會把話說死,而是留點小尾巴,讓對方能接下去,比方說「けど」就是常用的小尾巴之一。理論上它是錶轉折的,但是實際用法往往是用來舒緩語氣的。比方說,我們可以說,「我認為地球是圓的」。這就很外國人。如果對方不同意,他就很難接下去,非要接的話就會讓雙方都感到尷尬。
  • 揭秘:日本人是怎麼過冬至的?
    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在這一天咱們中國有吃餃子或是湯圓的習俗,而日本也有過冬至的習慣。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過個節食物就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元素。那麼日本人過冬至都吃什麼呢?在日本,冬至這一天習慣吃以日語假名「ん」結尾的食物,據說這樣可以帶來好運「運(うん)」。
  • 日本少女眼中的「10大老氣顏文字」
    所以偶爾上一課也挺好,比如以下這個「十大老氣顏文字」排行榜,就以一項以日本4140名10多歲少女為對象進行的調查得出。請記住,這些都是日本人在聊天中經常使用到的顏文字,並且通常由兩個括號組成頭部,例如:(·_·)。通過日語鍵盤很容易輸入它們,因為只需鍵入關聯詞,就會出現各種隨不同假名和漢字並排顯示的顏文字選項。
  • 日本集團霸凌的前身,恐怖的「村八分」現象
    其實,日本的霸凌風氣,最早居然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令人聞之喪膽的「村八分」(むらはちぶ)現象。什麼是村八分呢?在江戶時期,日本的生活型態基本上是以農村為主的務農社會,常常會有耕種、修繕等活動需要鄰裡之間互相幫助。
  • 出雲 | 與日本眾神相聚於一年一度的「神在月」
    日本舊曆十月被稱為「神無月」,是指在這段時間裡,日本的神明們會離開他們平日裡生活的地區,聚在一起開會商討來年姻緣的事宜;而當整個國家都處於「神無月」時,唯有一個地方正逢盛大的「神有月」—— 那裡就是在傳說中,神明將在十月裡聚集的地方: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