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剛到日本時會發現
日本人說話總是會帶
けど、ですけど、けれども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在句尾加「けど」?
可這些到底怎麼用呢?
曾經有日本朋友說:只要是外國人,基本上一說日語就可以聽出來是外國人。
究其原因,原來真正的日本人說話不會把話說死,而是留點小尾巴,讓對方能接下去,比方說「けど」就是常用的小尾巴之一。
理論上它是錶轉折的,但是實際用法往往是用來舒緩語氣的。
比方說,我們可以說,「我認為地球是圓的」。這就很外國人。如果對方不同意,他就很難接下去,非要接的話就會讓雙方都感到尷尬。
但是只要換個方式,「然而我認為地球是圓的」,這就很日本人。這個轉折一加,就表明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很可能跟主流觀點不一樣。這樣對方就很好往下接了,「這樣啊,我倒是覺得地球是平的」。
這樣雙方表達了不同觀點,又不傷和氣,皆大歡喜,豈不美哉。
說一說霓虹金為什麼喜歡用【けど】,這是和他們「有話不能好好說」這個特徵分不開的。
【けど】這個詞,本意是表示轉折,但有時轉折的意味非常弱,自帶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曖昧感,而這種曖昧感正是日語的一大特徵。
比如打電話的時候,介紹自己時說【田中ですけど。】,就有一種「我是田中來著,不是別人,你也許在期待別人的電話,但是我是田中不是別人不好意思哦」這種擰巴但是又很柔和的感覺。
一般日本人說事情是不願意明明白白講出來的,比如你請他做一個事,他想拒絕時不會回覆你「不行」,會說「這個有點難啊」。
那對咱們來說,「有點難」,好像也不算拒絕吧,於是就默認對方是在猶豫,並且進一步進行央求,於是一些霓虹金就會表示我們天朝小夥伴是不是有丟丟咄咄逼人。
好,吐槽結束,接下來嚴肅滴講一講けど的大致用法吧。
首先,けど是けれども的縮略
1.表示轉折
例:言いたいけど、どうしても言えない。
想要說,但是怎麼也說不出口。
2.用來表示緩和語氣或省略或展開話題
例:これを貸して頂きたいんですけど。
想要借一下這個……
例:お話があるんですけど。
我有點話想說得。
補充說明:這種用法中,後面的句子常被省略,通常以半截的形式來表現。
3. 以「~いい(のだ)けど」的形式表示願望的用法
例:アメリカに留學できるといいんだけど。
要是能去美國留學就好了
註:在用法方面が與けれども原則上是相通的;但が的語氣較生硬,而けれども語氣較柔和。
想了解更多日語?
後臺直接回復「日語+聯繫方式+名字」
我們會儘快聯繫您並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