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禮尚往來

2021-02-23 冬歌文苑

朋友芳芳搬新家,幾個姐妹約好要給她熱鬧熱鬧(這邊的規矩叫放鞭炮,就是每人湊點份子錢,買些東西以示祝賀)。無奈她再三推辭說不搞這個「名堂」,叫大家破費不說,還會增加她的心理負擔,用她的話說「這以後都是債,一不小心趕上自己為難手頭緊,或是不周到給忘記回哪個的禮,再好好的親朋搞得生分還得不償失。」看她認真的堅持,幾個好姐妹約到下午一起去她家坐坐。

我閒來沒事去的比較早。她熱情地把我迎進門,我要套鞋套,她一把抓住我,順勢把我帶到沙發上坐下來。這個大大咧咧的人,一貫風格就是不讓別人麻煩,也不給別人找麻煩。其實,我要不換下鞋子或套鞋套,回頭她收拾起房間衛生來,還是要麻煩許多。

坐下後就看到門口一個裝被子的袋子。我正在尋思這肯定是別人送的禮物,也在懊惱我是空手白爪來的,怕是有點不好意思。

「哪個愛好送的禮呢?」我出於好奇還是問了問。

「可別提了!」她一邊給我端來一杯茶水,一邊說道:「我同學小芬送的,不送還好點,送來惹得我還極不舒服。」她把那個「極」拉得特別長。我承認我是個很好的聽眾,因為我也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不能妄加評論或是做其他的開解。我喝了口茶,她給我續點開水,又塞給我兩個桔子示意我吃。我歪著腦袋看向她,表示著我的好奇和關注。

「她要不送我還真不生氣,本來也沒打算收禮的,麻煩,我這個人也不喜歡欠人家的,接禮不僅欠別人的禮金,還欠人情債,哪一個欠著都不是什麼好事,但這個事你給我評評理。」她語氣變得急促,顯然有點激動。「她前些年因為身體做個小手術,我去看她花了100。後來說是老家蓋房子,同學們邀我花錢又花了200。去年孩子結婚,我和幾個同學又各自花了300。這回我搬家,她就給我買了這個被子送過來,還說是下午不方便送錢。」她也喝了口開水,許是說話多都口渴了。我在心裡想,也許這個被子也值大幾百呢。唉!這個同學幹嘛不發紅包或微信轉帳呢?明明白白的花錢,免去自己購物的麻煩,也免去了朋友間不必要的猜忌。

「可能被子也花了不少錢呢!」我寬慰她道。

「她說花多少錢這中間的水分太重了,她說她買的雪花秀花了600多,我同學前天剛好來我家,也是用的雪花秀,無意中還說一套才200多,你看她說話的含水量是60%。」我為她脫口而出的精準計算感到震驚。也覺得她有些錙銖必較,太小家子氣了。

她給我續點水又繼續道:「如果她乾脆不給我送件被子我還舒服點,一樣是同學,前面有兩個同學家有事她都花了400元,那兩個同學有兩次花錢是我知情的,那兩次200和300,我們是邀約在一起紅包包在一起送出去的。」她一口氣說了一串,顯然也沒有想停下來的意思。「一樣是同學,這三次花錢要是距離的時間長點我還好想點,前後間隔多久你猜猜?」我好奇地望著她,她壓根也沒指望我回答,馬上就公布了答案。「不到三個月,不到三個月。你說氣人不?一樣是同學,去她那我不比別人少花,到我這縮水了,她看不起誰呢?拿我當傻子呢?我差那點錢嗎?事不是這麼辦的,想省錢你就乾脆不來,我還不生氣,這樣不就拿我當傻子嗎?」

我大致清楚了她說的事情,卻不知道怎麼開解她,看她的臉色都有點蒼白。只能說道:「這些規矩啊,我也不清楚,可能她以後會在別處補償你的呢?」

「可能吧!」她淡淡一笑,明顯沒有剛才那麼激動,可能她還對她們的友情抱有希望,可能她本就沒那麼斤斤計較,只是一時轉不過彎。

她起身又要給我拿瓜子吃,我說:「你歇會吧!」她露出孩子般羞澀的笑臉說道:「說多了,失態了,不過說出來輕鬆多了,你可能覺得我囉嗦,唉,今天也確實囉嗦了些。」她說著說著拿自己的手連續掌了自己好幾個嘴巴,然後哈哈大笑起來,我也被她滑稽的表情逗笑了,似乎剛剛和我八卦的是另一個人。

正在我們大笑的時候,約好的其他幾個姐妹如約而至,她歡快地招呼客人,順手將被子送進臥室,再沒有提一句關於被子的問題。

剩下的時間(直到我們離去前)都是其樂融融,哇,哈哈。反倒是我這個俗人落入俗套,想到要記下這麼個過程,不想多說什麼禮儀之邦,什麼投桃報李……只希望這小小的文字,能提醒我自己要一貫地做到禮尚往來。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