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二種語言,漢語在南非高校的位置正在提升;政府也計劃在從2016年開始,在基礎教育階段引入漢語教學。
2015年早些時候,南非基礎教育部已經批准了講漢語作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4-12年級之間,可以將漢語作為第三語言的選項。
基礎教育部表示,中國是南非最大的貿易夥伴,因此南非學生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也有其重要性。
但是,南非教育領域著名的「黑社會」、民主教師工會反對在學校教授漢語,並認為政府應當將更多資源投入本土語言的教育。他們同時質疑中國是否會在學校開設南非語言的教學。
教育學家布洛斯表示,考慮到中國是重要的經濟力量,在學校裡教授中國語言是「好主意」。
他所關心的,是南非又沒有足夠的漢語教師。
教育部發言人表示,政府正在這方面與中國展開合作,中國也會派出志願者前來協助南非培訓教師。
在未來五年內,中國每年會向南非派出100名志願漢語教師;南非則將每年派出100人前往中國培訓。此外,教育部還講唱著一名漢語顧問監督項目進行。
但是,學校是否教授漢語,要由校董會決定。漢語也不會取代母語和第二語言現有的地位。因此,漢語的引入是選擇性、而非強制性的。
在羅德斯大學、斯泰倫博斯大學和開普敦大學都已經引入了漢語。
開普敦大學現代外語系中文專家Yuanfang Yu表,對於一些藝術學士來說,外語學習是強制性的;而現在,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引入讓學生們多了一個選擇:「我在2013年的觀察顯示,因為中國在政治經濟方面的強大影響力,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中文。他們認為,懂得中文,將來在雙邊投資合作當中會有更多機會。」
她說,自從她2012年開展工作以來,學生數量穩定增長。2014年,40名學生;2015年,60名學生報名。
在開普敦大學,80名學生選修了雙學分的中文課程;同時有60名學生和教職員工參加了為期兩周的短期培訓班。
中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有330個官方教育機構教授漢語,共有四萬名左右的外籍學生就讀。
2014年,在六大洲新建了480所孔子學校。
孔子學院是和中國教育部合作的非盈利組織,他們旨在推廣中國語言文化,支持當地漢語教育國際化,並促進文化交流。
2007年,在斯泰倫博斯大學建成了南非第一所孔子學院;這所大學還有中國研究中心,該中心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從政府、商務和學術角度上對中國問題進行分析。該中心提供一些短期課程,以及碩士學位教育。他們的短期課程面向的是希望與中國打交道的政府、商業、傳媒機構、非政府機構的人士,並幫助他們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現狀。
中國研究中心的臨時主任安東尼論述了建設中國研究中心的原因,因為中國對非洲的經濟影響力正在增加:「我們這個中心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南非建立對中國問題的專家能力。目前,我們有兩名學生正在進修政治學博士學位,他們也在我們的中心工作。」他更表示,斯泰倫博斯大學也正在將自己建設成為一個立足於非洲、面向東亞的專家搖籃。
一些專家認為,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加強,漢語會逐漸變成「新的英語」,南非的教育機構會成為加深對中國語言文化理解的領航者。這種活動也會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南非之間的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