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英語:中西飲食文化對對碰

2021-02-20 利百加英語

Hello大家好!我是Rebekah老師。

首先,非常感謝所有關注了利百加英語公眾號的朋友們, 謝謝你們每一個分享、轉發和評論。

 

今天,我想從大家都熱愛的美食話題切入,不僅和大家一起學習相關詞彙和表達,而且想和你們聊聊,美食英語背後有趣的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方表達的差異。

 

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漲知識吧~

中西飲食文化對對碰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生長在中國的我,習慣了逢年過節的團聚,節日一定會有美食相伴。

一大家子圍坐在圓桌旁,桌上擺滿了各樣美味菜餚。大家拿起筷子一起開動,還會相互夾菜和碰杯,感覺特別溫暖、熱鬧。

我們中國人講究圓滿、和氣,而圓桌可以讓人共享滿滿一桌的豐盛宴席,給人以團圓的氣氛。


每當我去國外旅行時,會做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找中餐廳啦!不過,以前生活在新加坡,常常吃西餐,我也漸漸習慣了西餐的清淡口味。

西餐一般是方桌為主,食客分兩排面對面而坐,使用刀叉和勺子,盤子和餐具會擺在自己面前。一道道地上菜,以一人份獨自享用。

西餐的就餐禮儀遠遠多過中餐,餐具的擺放、上菜的順序、擺盤的藝術、食用的禮儀等都與中餐不同。

比如,一般在國外的高檔西餐廳裡,你會聽到浪漫的音樂、燈光不會特別刺眼,你會聽到盤子和刀叉碰撞的聲音,大家的談話音量不會很高,給人很有禮貌的感覺。

這就不像我們中國人吃飯時熱烈地高音量聊天、喝酒的氣氛了。

 

一個安靜、一個熱鬧。

雖然風格不同,但各有特色,都值得我們去體驗。

 

 

西餐根據地區不同,分為美式歐式西餐。

 

美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發明了以漢堡為代表的美式快餐吧,這和以法國、義大利為代表的歐式西餐最大的區別在於,食品製作和吃的速度提高了,這是在進入工業化後,為了節約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產生的。

 

美式快餐裡最有特色的是Drive-thru (through的縮寫),這是不需要客人下車,可以直接從快餐店窗口買到食物的服務,所以在中國吃飯是人排隊點餐,如果你去到美國,你會看到車排隊取餐。

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燭光晚餐,通常是精緻西餐,也就是我前邊提到的高檔西餐廳類型的西餐。

一般在高檔西餐廳裡,客人都會穿得相對正式,男士穿西裝,顯得有紳士風度,女士穿裙子,美麗優雅,非常具有儀式感。

 

相比於美式西餐的快節奏,精緻西餐的速度可就慢多了。

菜品會依照順序一道一道放到客人面前,不像我們中餐所有菜品全部擺在桌上。面前的菜是吃完一道上一道,每一道的份量不會很多。

 

上菜的順序也有講究,讓我們來看看用英文怎麼表達。

 

Full-Course Meal

↓點擊收聽Rebekah老師中英文講解

1. Starter/Appetizer (前菜/開胃菜)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appetite, the appetizers are usually with special flavors like salty and sour, and are of smaller portions. 

通常為了要開胃,所以開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風味,味道以鹹和酸為主,而且份量少。

Vegetable salad and smoked salmon are common appetizers.

常見的開胃菜有生菜沙拉,煙燻三文魚等。 

This course is similar to our Chinese cold vegetable dish, both are of the same purpose to help us prepare for the next course.

這道菜類似我們中餐的涼拌菜,同樣都是起到開胃的作用。

-

Unlike the way soup is served in Chinese food, the soup is served as the second course in western food. 

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


Creamy soup, Italian vegetable soup or Russian borscht are often seen for this course.

常見的有各式奶油湯、意式蔬菜湯、羅宋湯等。

 -

Main course is the 3rd course with the ingredients of meat and poultry, and the most typical dish is steak. Cooking method includes roast, fry, stew etc. 

肉、禽類菜餚是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主菜。肉類菜餚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排,烹調方法常用烤、煎、燉等。

Chinese cooks often chop the meat into bite size, while western-style meat is a whole piece, so that we need to use knife and fork to cut.

和中餐中把肉類切成可以入口的小塊不同,主菜的肉類都是大塊大塊的,所以這裡會用到刀叉切割。

 -

4. Dessert (甜點)

Dessert is served after main course, and it is of sweet taste. Pudding, cake, ice cream, pie and fruit are popular desserts.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通常是甜味的,不僅有布丁、蛋糕、冰淇淋,還包括派、水果等。

We Chinese also have the habit of eating fruit after the meal.

我們中餐飯後也有吃水果的習慣呢。

The last one is drink, coffee or tea (black tea), which is served after dessert. This is opposite to the Chinese way, we normally drink tea before dishes are put on the table.

甜點後會上咖啡或者茶(通常是紅茶)解一解甜膩,這是最後一道。和我們中餐正好相反,我們一般是在一開始上菜前就會上茶。

 

The most typical full-course meal has 4 to 5 courses. 

However, there is even 「fuller」 course, maximum 12 courses in total. You will probably see this at special event, like wedding ceremony.

 一般典型全餐的是4-5道菜品,當然也有更豐盛的,甚至多到12道菜,那是在特殊場合,比如婚宴上會有的。

-

 (如需記錄單詞,可以點開單詞截圖,保存在手機裡哦~)

 

說到西餐的甜品,讓我想到我這些年在國外觀察到的一個有趣現象:中國人和外國人在語言表達上,委婉和直接的微妙差異。

 

記得第一次去一個美國朋友家裡吃飯的時候,正餐過後,她端上自己親手做的杯子蛋糕,我吃了一個,稱讚味道非常好。

她端著盤子過來說,再來一個,我其實是客氣,不太好意思再吃一個,連忙說:No, thank you. 然後她居然就把盤子端走走向別的客人了。

我當時心裡就納悶兒了:怎麼她不像我們中國人再堅持一下,問我要不要再來一個,我肯定就說好了呀!

 

因為在中國,我們去別人家做客,總是很客氣,主人讓我們多吃點,口頭上會說不用了不用了。

然後主人繼續說來嘛,別客氣,一來一回,我們最終才好意思接著往下吃。其實就心裡挺想,但外表還要保持禮貌和客氣,得先拒絕,再接受。

一方面表現了自己的禮節,也表現了主人家的熱情。

 

但是外國人就很直接,想吃就吃,不想吃對方也不會強求,因為當你拒絕的時候,他們以為你可能不舒服或者在節食減肥之類的。

所謂入鄉隨俗。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以後和外國朋友吃飯,你就知道了,想吃就勇敢吃,不要太客氣。一旦客氣拒絕,可能就真的被拿走吃不到了,哈哈。

回到國內後,我仍然延續西方的習慣,會直接表達自己是否還需要,回歸到孩子那樣的直截了當,但也不失禮貌。

無論如何,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是最好的。 


Just go with whichever way you are most comfortable with.


了解了語言背後的文化差異,不僅會為英語學習帶來樂趣,還能明白如何地道運用。


在我後續的文章中,我會談到為什麼不能只停留於學什麼單詞、語法和句子(what), 還需要花些時間去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到底為什麼這個詞或者句子會這麼用(why)。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建立起英語思維和語言敏感度,讓學習事半功倍。

 

如果喜歡我創作的內容,歡迎關注或轉發給更多小夥伴看到。


Till next time! :)


.. a man has nothing better under the sun than to eat, drink, and be merry; for this will remain with him in his labor all the days of his life which God gives him under the sun.

.. 在日光之下沒有什麼比吃喝快樂更好。這是人在上帝所賜的年日裡,從勞碌中當得的享受。

(傳8:15)

相關焦點

  • 最牛對對碰收官,「蒙牛優益C+火鍋」爆火刷遍長春朋友圈
    最牛對對碰收官「蒙牛優益C+火鍋」爆火刷遍長春朋友圈2016年底,長春飲食界的最關注的話題是什麼?很多人會選擇——「蒙牛優益C+火鍋」此次活動中推廣的「蒙牛優益C與火鍋」健康營養飲食概念已被分享到春城20多家火鍋店,網上更是無數小「火」伴點讚,一場健康飲食革命悄然蔓延開了。
  • 英語作文範文:中國飲食文化
    【寫作要求】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飲食文化很重要中國的飲食文化不同於西方。請你談談中國的三餐,以「when you in China, do as the Chinese do!」 為題寫一篇短文。要求:80詞左右,內容合理;要點齊全;句子及篇章結構準確、連貫;書寫規範。
  • 東望洋燈塔: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守望者
    松山又名東望洋山,燈塔坐落在位於松山西南部的山頂上,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澳門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就以東望洋燈塔的經緯度坐標為準。燈塔底部海拔93米,由澳門土生葡人加路士•維森特•羅扎設計,建於1865年,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至今基本保持原貌。  從松山市政公園拾級而上,便能望到燈塔白色半圓錐形的外部結構。塔身以一些黃色線條為點綴,塔尖則為紅色。
  • 舌尖上的新年:炸排叉
    本文搭配《舌尖上的中國》OST食用更加。
  • Bo Innovation:中西結合「玩弄」味覺
    中西結合的香港米其林三星Bo Innovation餐廳以獨特的美食將你的味覺「玩弄」於舌尖上。
  • 舌尖上的淇幼——助力淇濱區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區
    近日,我們淇濱區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淇濱區唯一一所公辦幼兒園,守衛幼兒舌尖的安全我們更是義不容辭!
  • 胃學很根本:論飲食文化輸出
    一旦中國大陸的飲食文化向外輸出。就會有覆蓋性的效果。品種之豐富,口味之全面,憑藉著東西海拔高差和南北緯度差的極大化的優勢,帶來的食材完整性,中國的飲食成為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完整體系。其實無論是日本還是韓國。其實都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分支。日本的清酒和韓國的燒酒,在中國的各類酒品面前就是渣渣。韓國的泡菜……我的個天,不知道咋描述,在中國那能叫菜嗎?
  • 舌尖上的獅城 2015最受歡迎餐廳評選—下午茶篇
    年度新加坡吃貨盛事舌尖上的獅城攜手13萬吃貨粉絲通過微信、微博票選最受歡迎TOP
  • 吃一碗油飯,告別舌尖上的年
    做油飯一般的材料會有臘肉、臘腸、菜果(芥藍頭)、蝦米、蔥,這些基本不變,其他的根據自己口味增添。 首先將所有材料切成小粒過了今天,這個「年」就算過完了。天涯海角,此時此刻,來來來,吃了這一碗油飯。油飯寄意著人們對新的一年油菜肉滿、豐衣足食的願望,大家都非常喜歡吃,食得是福,掛在舌尖上的,是對來年豐收的無限期盼: 「撈得油水多多」!
  • 獎門人飲食文化有限公司來我院捐資助學
    12月9日,獎門人飲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長泉,總經理劉新亮,副總經理馬思焱一行6人來惠州城市職業學院開展愛心捐贈活動。儀式在杏園報告廳舉行,學院黨委書記鍾文宇,黨委副書記、院長張雲義,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田儒清,黨委委員、副院長李立高、周南江、吳林華、張方陽,以及各二級學院師生代表出席此次活動。
  • 舌尖上的春晚 | 年夜硬菜之年年有餘(魚)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春節是幸福而美滿的節日我們除了享受闔家團圓的歡樂更憧憬著舌尖上的家宴年夜飯,是中國獨有的飲食文化,我們吃的不僅是家鄉美食,還有對新年美好的嚮往,有些菜則被賦予了特殊的寓意,比如說魚,就是家家必備的年夜硬菜之一。
  • 素食 | 素食王國:印度的特殊飲食文化
    印度是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在印度信徒對信仰十分的虔誠。這一點也體現在了他們的飲食上。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耆那教徒更是嚴格吃素,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印度菜的特點印度人在飲食方面,也有他們的獨到之處。
  • 【海外遊學行前課程介紹】英美文化/行程英語/行程禮儀/海外生存攻略
  • 舌尖上的春節
    而今的春節,少了許多喜氣洋洋的場面,年味兒也似乎變淡了許多,但唯有不變的就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正是我們家家最濃的年味兒。飯店的飯菜再好都抵不過自家烹飪出來的家常小菜,不管是燉肉、炒菜、涼菜、餃子,這鍋裡灶外,都充滿了濃濃的親情與年味兒。每逢春節,我便化身廚娘,忙碌在鍋灶旁,從百度和頭條上挑了幾道相對好做又比較養眼的家常菜,現學現賣起來。
  • 大學生爆笑神作:【舌尖上的宿舍 · 泡麵篇】
    今天和小夥伴們分享一個向經典致敬的作品《舌尖上的宿舍·泡麵篇》,它是大學生組建的「自由路上影音工作室」的作品,
  • 和熹活動|風味鑑賞,舌尖上的人生百味
    民以食為天,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吃的民族,千百年來對美食的追求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吃」文化。吃什麼,怎麼吃,更是被富有創造力的國人演繹出了各種風味。而作為五星養老機構的中科和熹會,也十分關注長者的飲食,既要吃得健康,更要吃得美味。而早已嘗過人生百味的長者,一直以來也不斷提出自己的建議,幫助進一步提高膳食水平。
  • 飲食英語:均衡健康飲食
  • 市三高:英語才藝秀彰顯青春風採
    、英美文化社和社團聯主辦的市三高第二屆英語才藝秀在學校報告廳舉行。中午12:40,一首大家熟悉的《apologize》拉開了本次英語才藝秀的帷幕。本次才藝秀全程用英文進行,包括歌曲、舞蹈、英文朗誦、英文話劇、樂器演奏、趣味英文遊戲等十三個節目。同學們的節目異彩紛呈,高潮迭起。
  • 【在線公開課】「百變怪俠」Eddie帶你走進中西文化課堂
    他在韋博以專業負責著稱,擁有多年英語教授經驗。課堂上的他風趣幽默,他的課堂總是笑聲不斷;到了深夜,他立刻變身酷帥DJ,十足一位High動全場的「音樂發燒友」。超個性的明星外教Eddie開課,推薦指數:☆☆☆☆☆!
  • 「舌尖上的捐贈」,這是真愛!
    近日,一張全國美食為湖北熱乾麵加油的漫畫火了,這既是全國人民支援湖北的生動比喻,同時也是各地「舌尖上的捐贈」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