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conomist】關閉日本的反應堆比福島核災難更致命嗎?

2021-02-11 譯者說

Wrong reaction

Was shutting Japan’s reactors deadlier than the Fukushima disaster?


關閉日本的反應堆比福島核災難更致命嗎?


High power prices caused the poor to turn off the heat, killing many of them

高昂的電力價格使窮人關掉了暖氣,許多人因此喪命。

SNUGGLED AMID lush fields and forests, Namie was doomed by its proximity to the local power plant. In 2011 the town’s 21,000 residents were ordered to evacuate after a tsunami overwhelmed the Fukushima nuclear facility 4km away. Soon after, all 54 reactors in Japan were shut down amid safety fears, winking out nearly 50 gigawatts of generating capacity. A new paper* argues that that decision may have cost far more lives than the initial disaster.

依偎在鬱鬱蔥蔥的田野和森林中,浪江町因其靠近當地發電廠而遭遇了厄運。由於2011年的一場海嘯席捲了4公裡外的福島核設施,該鎮的21000名居民被命令撤離。此後不久,由於擔心安全問題,日本的所有54座核反應堆都被關閉,這減少了將近500億瓦的發電量。一篇新論文指出,這一決定造成的生命損失可能比一開始的核事故還要多得多。

The Fukushima accident led to a surge in imports of coal, gas and oil. In the four years after the meltdown, the share of generation from fossil fuels leapt from 62% to 88%. Nuclear power, which once produced over 30% of Japan’s electricity, fell to zero. The result, say three academics, was a sharp spike in electricity prices.

福島事故導致煤炭、天然氣和石油進口激增。危機發生後的四年中,化石燃料發電的份額從62%躍升至88%。核能生產的電力在日本佔比曾經達到30%以上,如今發電量已降至零。三位學者說,這帶來了電價急劇上漲的結果。

Many people responded to higher prices, in turn, by switching off their electric heaters. Averag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per household fell by 8% in some areas in 2012,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surveys. The biggest drops were in regions such as Tokyo, where electricity prices rose by over a third. The increased exposure to the cold in winter caused an additional 1,280 deaths from 2011 to 2014, the authors claim. Given that fossil fuels are far dirtier than nuclear power, the shift almost certainly added to air pollution and thus to respiratory ailments, the authors add, although they did not try to quantify this effect.

面對高電價,很多人因此選擇了關掉電熱器。根據政府調查,2012年,一些地區的家庭平均用電量下降了8%。跌幅最大的是東京等地區,那裡的電價上漲了三分之一以上。作者聲稱,從2011到2014年期間有額外的1280人死於冬季過多暴露在寒冷中。作者還補充說,鑑於化石燃料比核能要更「髒」,這種向使用更多化石燃料的轉變幾乎可以肯定會加劇空氣汙染,進而加劇呼吸系統疾病,儘管他們並未試圖量化這種影響。

The paper is part of a reassessment of Japan’s response to the world’s worst nuclear disaster since Chernobyl in 1986. At least 2,000 people died because of the Fukushima evacuation, some in the chaos immediately after the accident, and more from secondary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stress, suicide and interrupted medical care. Deaths from exposure to radiation, in contrast, are in the single digits. Most estimates assume even the long-term impact will be small.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taking dramatic action to prevent a worst-case scenario—resulted in poor policymaking in this instance, concludes Matthew Neidell of Columbia University, one of the paper’s authors. 「Our estimated increase in mortality from higher electricity prices significantly outweighs the mortality from the accident itself.」

該論文是對日本應對福島核事故情況進行重新評估的一部分,福島核事故是自1986年車諾比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災難。至少有2000人死於福島核事故後的疏散過程。一些人在事故帶來的混亂中喪生,還有更多人死於繼發性健康問題,例如壓力、自殺以及醫療中斷。與之相比,因遭到輻射而導致的死亡僅為個位數。該論文作者之一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馬修·奈德爾。他總結說,這種預防性原則(採取重大行動以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在這一事故中導致決策不力。「我們估計,高電價造成的死亡人數大大超過了事故本身造成的死亡人數。」

It would have been bizarre if such a dramatic failure had not been followed by a thorough safety review. A second meltdown would have been vastly more damaging than the reactor shutdown, given that the first is estimated to have cost more than $700bn. But whatever the merits of the decision to mothball all reactors, nuclear power remains unpopular in Japan. Most people are opposed to restarting any reactors. Just nine have come back online—and various lawsuits and pressure groups aim to turn them off again. Evacuation orders for towns like Namie have been lifted, yet 35,000 people refuse to return. Even if there is not that much radiation, Japan continues to suffer from the fallout. 

對於這樣一次慘痛的失敗,如果人們在事後仍沒有進行徹底的安全檢查,那麼會顯得很奇怪。考慮到第一次核反應堆熔毀帶來的損失預計超過7000億美元,第二次熔毀造成的後果本來會遠超關閉核反應堆造成的損失。但不論關閉所有反應堆這一決定帶來的好處有多少,核電在日本仍然不受歡迎。大多數人反對重啟任何反應堆。只有9個核反應堆重新開始運行,但各種訴訟和壓力集團正致力於將它們再次關停。對於像浪江町這種小鎮的撤離命令已經解除,但仍有35000人拒絕回去。儘管輻射已經所剩無幾,但日本仍在承受核事故帶來的後果。

相關焦點

  • 日本離下一次核災難僅剩三年
    利刃/TONE在過去整整八年之後,東日本大地震"天災"背後的"人禍",也就是日本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已經幾乎被公眾遺忘,但遺忘不等於災難不存在
  • 車諾比核災難背後:輻射量相當廣島的500倍,32年後仍有人在那裡工作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站第四號反應堆的機組人員在凌晨關閉了安全系統,以測試渦輪機,然而由於反應堆過熱,爆發的輻射量相當於廣島長崎的
  • 日本欲將100多萬噸核廢水倒入大海!整個太平洋恐遭核汙染…
    就在福島核事故9年後,日本決定將輻射汙染處理水排入連通世界的大海裡。據多家日媒報導,日本將最快於近日宣布這個重大決定!
  • 《潘多拉》影評:出離憤怒的韓國災難電影
    而在2016年年底上映的災難片《潘多拉》可以說為韓國電影做了很好的收尾。事實上,災難片一直是韓國較有特色的類型片之一,觀眾耳熟能詳的有《海雲臺》、《漢江怪物》、《流感》和《鐵線蟲入侵》等,今年的《釜山行》和《隧道》都是不錯的災難片,而在災難的道路上,《潘多拉》無疑走得更遠。影片的靈感來自於日本福島地震核洩漏事件。
  • 菅義偉不聲不響突然動手,300萬噸核廢水排入大洋,中方什麼態度?
    圖為福島核電站事故自日本大地震後,由此引發的福島核電站危機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而補救辦法卻一拖再拖,當初救援核電站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廢水,成為日本頭痛的問題,菅義偉近日突然無聲無息地動手,要將300萬噸的核廢水直接排入大洋,這直接觸怒了日本,他打算要把全世界的人都拉起來下葬嗎?為存錢竟與世界為敵。
  • 比爾蓋茲預言:人類將面臨2大災難 比新冠病毒更致命
    曾在2015年警告人類恐面臨病毒爆發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近期再度提出驚悚預言,指出人類將會面臨氣候變遷、生物恐怖主義等2大災難
  • 「致命危險」暴雪圍城,紐約宣布進入為期一個月的災難應急狀態!
    1日,一場據稱有「致命危險」的暴風雪席捲美國東北部地區,紐約市等地進入緊急狀態,多處新冠病毒檢測點和疫苗接種點也被迫關閉。美國國家氣象局預測,這場暴風雪將持續到2日上午,給紐約市帶來高達18英寸(約46釐米)的降雪量,一些周邊地區的降雪量將達到2英尺(約61釐米)。
  • 看新聞學英語:日本福島地震
    日本氣象廳消息顯示,當地時間周六(2月13日)23時8分,日本福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7.3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37.7度,東京141.8度
  • 圖解科學史上的今天——3月28日,三裡島核事故
    提到核電站事故,人們想到最多的是1986年發生在蘇聯車諾比和2011年發生在日本福島的核事故,其實在這兩起著名的核電站事故發生之前,美國也曾發生過一起嚴重的核電站事故
  • 你知道嗎!日本福島核災區的食物解禁,全世界只剩下中國了!
    距福島核洩漏已經有5個年頭了,那一次的災難,給日本帶來了各種後遺症,到現在都還無法徹底擺脫當時的陰影,而福島已經成為了無人城,無法歸鄉的核難民、越演越烈的核恐慌,都是日本人要面臨的問題。核洩漏讓許多人無家可歸,也就意味著那塊地區人類已經不能接近了,遭到輻射的人都被隔離了起來。
  • 《福島50死士》2020日本災難劇情片!日本核洩漏事件全揭秘
    ◎類  別 劇情/災難◎語  言 日語◎字  幕 中文◎上映日期 2020-03-06(日本)◎IMDb評分 6.3/10 from 213 users◎豆瓣評分 6.2/10 from 428 users◎片  長 122分鐘(日本)◎導  演 若松節朗◎編  劇 前川洋一
  • 日本人都不放心的福島食品,就別往中國推銷了!
    福島核事故,東電及日本政府自始至終,態度一直遮遮掩掩,隱晦不清。同樣是日本人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事故初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缺乏相關信息。為此,天野本人親往日本,向當時的日本領導人了解情況,日方才提供了更多相關信息。
  • 【環境能源】日本關西電力擬報廢兩座反應堆 安全措施需巨額投資
    (共同社)據共同社17日獲悉,日本關西電力公司基本決定對大飯核電站1、2號機組(位於福井縣大飯町)反應堆實施報廢。兩座機組從開始商業運轉將近40年,由於延長至最高60年的年限還需要巨額投資,決定放棄重啟。若除去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這將是日本首次報廢輸出功率超過100萬千瓦的大型核電站反應堆。
  • 人類史上十大人為災難 為什麼說人類面臨災難都是人導致的
    人類面臨的很多災難都是人類本身導致的,人類持有科學技術,有些科技人類很難駕馭,操作不當就會成為災難。在人類史上出現過很多的人為災難,後果都是不可逆的,也給人類留下了深刻教訓。一、魁北克大橋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發生在研究核能初期,這是人類面臨最大的人為災難,這次事故損失了將近兩千億美元,十五年的時間內死亡了八萬人。有十四萬人遭受這輻射的折磨。五、博帕爾中毒事件
  • 日本福島核災區驚現巨大生蠔?
    各大新聞網站也紛紛發布了「日本福島核災區現巨型生蠔」的新聞。日本宮城縣是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的重災區域,同時,也因為和福島距離接近,是最先受到福島核洩漏波及的地方。日本相關評論中,網友們只對這隻生蠔本身感興趣,幾乎沒有人會聯想到核輻射。
  • 食安 關於福島核災的2個謠言,FDA#99-33說的是什麼?
    差不多是福島核災發生之後的2個星期。剛開始的時候,這個禁令非常嚴格。古威牧在福島的山區監測輻射水平,更一度因輻射量超出即時危險水平而要立即撤離。另一篇福島本地的報導更絕《NRA’s data shows contamination level in Tokyo tap water higher than Fukushima by 24 percent》(核監管局數據顯示東京應用水的核汙染比福島高24%)。
  • 日本決定:福島100多萬噸核廢水倒入太平洋!「我們已別無選擇」
    很顯然,日本此舉,無異於將太平洋周邊國家所有人的生命健康置於威脅之中。。當年地震的時候,有大約500噸的高放射性核汙染水流入了海洋,對福島的海洋環境造成了致命打擊。2016年,美國西海岸首次發現福島核事故「指紋」銫134加拿大政府相關部門連續在三文魚體內檢測出了銫-1342018年,法國科學家在加州紅酒中發現「福島」核電站事故痕跡2019年3月27日,新華社報導,日本福島電站的汙染物,已向北漂移至阿拉斯加州附近,這是白令海峽首次發現福島核事故汙染物
  • 福島核災之後:一座被時間凝固的鬼城
    據了解,日本官方2011年3月12日宣布,日本受特大地震影響,福島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發生洩露。2011年4月11日福島再次發生地震,日本再次發布海嘯預警和核洩露警報,受日本大地震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損毀極為嚴重,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到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