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塊太空垃圾正以20倍聲速圍繞地球飛行!

2021-02-08 科學解碼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著名科學家休・劉易斯(Hugh Lewis)日前表示,目前約有1億塊金屬和塑料垃圾以超過20倍聲速在地球周圍運動,將成為人類未來太空活動的巨大隱患,而要清理這些太空垃圾要花費「好幾年時間」,並且需要工程師、科學家、律師和經濟學家等各個領域的人才。

在太空中,即便很小的一塊碎片也會造成嚴重後果,英國太空人提姆•匹克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時,一小塊兒漆就在窗戶上留下了7毫米的劃痕。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國防部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圍繞地球高速運動的一億塊太空垃圾中,有2.7萬塊垃圾直徑超過10釐米(3.9英寸),時速最高達2.8萬千米。

休・劉易斯說道:「太空垃圾是人類面臨的最大的環境挑戰,或許也是最鮮為人知的環境問題。我們每天都靜靜地享受著衛星提供的服務,卻對衛星身處的險境毫不知情。」

目前最大的一塊太空垃圾是2002年歐洲宇航局發射的歐洲環境衛星(Envisat),有兩層公共汽車大小,正以每小時225千米(140英裡)的速度繞地球運轉。此外,2009年俄羅斯報廢衛星Cosmo與一顆美國商用衛星相撞也產生了2000多塊大型垃圾;英國1971年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普羅斯帕羅」號仍在繞地球運轉。

前NASA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Donald Kessler)指出,地球軌道上太空垃圾的數量已達臨界點,並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隨著垃圾之間不停碰撞,若不加以控制,數量將越來越多。

如果「凱斯勒效應」成為事實,那麼未來一切太空探索活動都將化為泡影。

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Space debris、Orbital debris或Space junk)是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太空垃圾小到由人造衛星碎片、漆片、粉塵,大到整個飛船殘骸構成。

相關焦點

  • 太空垃圾已有1億塊:嚴重影響未來太空旅行
    英國一位專家表示,在地球軌道上存在大量金屬和塑料垃圾,它們以超過20倍音速的速度圍繞地球運轉,這是人類面臨的最大環境挑戰之一。
  • 突發:4死14失聯 | 1.7億個太空垃圾包圍地球!機器人出動
    1.7億個太空垃圾包圍地球!機器人即將出動 清理完自毀「我們的軌道看起來就像一個大型太空垃圾廠。」地球軌道目前面臨滿是垃圾、碎片的問題,其中包括大量廢棄衛星的問題。歐洲太空總署(ESA)對此宣布,取名為「ClearSpace-1」的自毀機器人將跨出史上第一步,清掃軌道內的垃圾與殘骸碎片。
  • 飛行718天:美國X-37B空天飛機返回地球
    就在上周,經過前所未有的718天在軌飛行之後,美國空軍的自動駕駛空天飛機X-37B返回地球,安全地降落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   這艘自動飛行器,類似於NASA知名的太空飛船,長29英尺,翼展15英尺,先後在波音公司的「鬼怪工廠」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X-37B用複合材料結構取代了鋁,有效載重艙長7英尺,寬4英尺,大概相當於「皮卡」的載貨箱。   兩架X-37B已經總計執行了首次短暫軌道試驗飛行OTV-1、OTV-2、OTV-3和最近一次OTV-4四次飛行任務。
  • NASA太空人打破女性單次太空飛行最長紀錄
    據外媒報導,截至12月28日,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已經在太空度過了289天,創下女性單次航天飛行時間的最長紀錄
  • 地球邊緣驚險太空神秘生物:形似胎兒
    最近有科學家聲稱有這種方式存在地球邊緣中。即地球大氣中的某些神秘生物。太空神秘生物        隨著人類太空探索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越來越渴望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繫,而最新發現揭示,事實上「外星人」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只是一直沒有被發現而已。
  • 飛網:捕獲太空垃圾「清道夫」
    超級計算機 |  新材料  |  新能源  |  太赫茲  |  航天  |  衛星  |  北鬥  |  航空發動機  |  高性能晶片  |  半導體元器件  |  科技前沿應用  |  創新科技裝備發展:航空母艦  |  潛航器  |  水面艦艇  |  無人機  |  新型轟炸機  |  先進雷達  | 新型飛彈  |  新型坦克  |  反導  |  高超聲速武器
  • 在地球隔離比在太空更孤獨?疫情下三位太空人返家
    當地時間4月17日,由1名俄羅斯太空人和2名美國太空人組成的國際空間站第62批科考組當地時間17日在哈薩克斯坦境內著陸,順利返回地球。圖為太空人在艙內影像。   著陸艙裡離開地球時間最長的是美國太空人安德魯·摩根,2019年7月前往空間站;另兩位是美國太空人傑西卡·梅爾和俄羅斯太空人奧列格·斯克利波奇卡,9月離開地球。
  • 【最新消息】中國天文臺確認:一顆小行星正快速接近地球,11月20日距離最近!
    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近地天體望遠鏡拍攝的2020 VA1(方框中目標)。圖源:紫金山天文臺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此後,位於克羅埃西亞、捷克、義大利、英國等地的十多個天文臺站跟蹤觀測,印證了該小行星的存在並初步定軌。
  • 美研發機器蜘蛛太空中3D列印衛星:或製造出更大型的太空船
    該項研發計劃被稱為「SpiderFab」計劃。據專家介紹,計劃首先要向太空軌道發射一臺機器,以檢測它是否能夠列印部件以及組裝整體結構,這些部件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天線、傳感器以及太空船或衛星的其它組成部分等。不過,這項計劃的最終目標則更具科幻色彩。如果研發成功,將會有一大群機器蜘蛛忙碌於太空之中,它們可以通過3D列印設備列印出各種巨型結構並將其有效地組裝起來。
  • 最新資訊:《太空工程師》在今日正式發布
    並且隨著遊戲正式發布,現在還有限時3天的免費遊玩時間,遊戲8折優惠太空工程師是一個沙盒遊戲,關於工程,建設,探索和生存的空間和行星。玩家建造宇宙飛船,空間站,各種規模和用途的行星前哨,領航船和太空旅行探索行星和收集資源生存。最新宣傳片太空工程師的遊戲玩法從玩家選擇或加入具有特定設置的世界開始,例如小行星的數量和可用的起始裝備。
  • 太空人39000米的太空跳傘!太暴躁啦
    身穿特製太空衣的菲利克斯·鮑姆加特納(Felix Baumgartner)從接近3.9萬米的太空邊緣跳傘,最終歷時4分22秒平安降落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指定地點
  • 從太空經濟談起:21世紀會是人類宇宙紀元的開端嗎
    我們的物質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消耗殆盡。我們給地球帶來了災難性的氣候變化。氣溫上升,極地冰帽消退,森林遭到濫砍濫伐,生物物種不斷滅絕。我們就是一幫無知、輕率的傢伙。留給我們的空間已經不多了,而唯一可以去的地方是其他的星球。現在該是去探索其他太陽系的時候了。將人類文明散播出去,可能是我們拯救自己的唯一辦法。我確信人類必須離開地球。
  • 北約:為應對中俄衛星威脅,在德國設立太空中心
    在德國設立太空中心,對於北約而言相當於邁出了重要一步,因為北約一直將太空視作未來的作戰空間,如果想要佔盡上風,就得先發制人,趕在所有人之前完成太空領域的軍力部署。值得一提的是,北約長期以來都奉行著"太空和平化"政策,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不止一次提到北約對"太空軍事化"沒有太大興趣,但是這次的視頻會議時,斯託爾滕貝格又指出"北約盟國的衛星和太空系統正在受到威脅,北約有必要發展太空力量",觀點正好完全相反。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主任:中國正開闢太空新時代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主任愛恩方德指出,中國正在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太空國家,而「中國人正在開闢太空新時代」。他說:「中國有自己的航天計劃,正按照自己的時間表推進,同時也對國際合作持開放態度。而且,中歐之間已有不少航天合作項目,包括即將在年底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
  • 【美圖吧】從太空俯瞰地球:被深刻改變的脆弱家園(多圖)
    站在遙遠的外太空,太空人眼中的地球就像一個小小的脆弱綠洲,再也不是我們所認為的無邊無際。
  • 俄羅斯向空間站運送人形機器人,將進行太空任務測試
    圖 | 機器人手握俄羅斯國旗(來源:俄羅斯航天局)飛船計劃經過兩天的飛行後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機器人將會在軌道上待上 17 天,扮演著一個人造太空人的角色。據了解,此次發射本身對俄羅斯的載人發射任務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測試飛行,因為從明年開始,俄羅斯的載人發射改用另一型號的聯盟號火箭。
  • NASA:一顆小行星在萬聖節期間近距離掠過地球
    ,天文學家發現這顆小行星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大小,距離地球50萬公裡,相當於地月距離的1.3倍。科學家認為小行星是地球生命的周期性殺手,許多太空巖石可造成地球生命毀滅,前提是如果撞擊地球的話。小行星的速度為78000英裡每小時,大約125500公裡每小時。2015 TB145小行星的塊頭巨大,如此接近地球需求提高警惕,如果它要撞上地球會造成重大危害。
  • 美太空站指揮官公開承認:在太空看見UFO
    2005年擔任國際太空站指揮官的焦立中(Leroy Chiao),最近公開說他在太空中發現的U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