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宗穴意義:三焦經的陽氣在天之天部會合。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陽氣。
運行規律:吸溼冷降後循經傳於三陽絡穴。
特異性:會宗穴為手少陽經之郄穴。
功效作用:吸溼降濁、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經絡、會宗穴有通經活絡、清三焦邪熱的作用。
主治疾病:
會宗穴主要用於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聾、耳鳴、癲癇及上肢肌膚痛等。
現代多用會宗穴治療神經性頭痛、腮腺炎、前臂神經痛等。
會宗穴主治耳聾,癲癇,臂痛等。
頭面五官疾病:耳聾耳鳴。
神經系統疾病:癲癇。
其他疾病:氣滯喘滿,上肢肌膚痛。
穴位配伍:
會宗穴配聽會穴、耳門穴治療耳聾;
會宗穴配大包穴治上肢肌肉疼痛,軟組織挫傷。
會宗穴配外關穴治耳聾。
會宗穴配百會穴、大椎穴、巨闕穴治小兒癲癇。
會宗穴配曲池穴、手五裡穴、秉風穴治肘臂痛。
會宗穴配臂臑穴、曲池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上肢痺痛。
會宗穴配聽會穴、翳風穴,有清三焦火,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會宗穴配大椎穴、百會穴,有熄風定癇的作用,主治小兒癲癇。
刺灸法:
治法:寒則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法:
直刺0.5-1.0寸,局部酸脹。多用瀉法。
艾灸法: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