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方妙用:寒凝氣滯胃酸痛,唯有辛溫可安中.

2021-02-22 慶餘閣

胃痛、胃酸、胃脹,有的時候是同時出現的三者,有的時候是分別出現的症狀,一般來說胃痛多為寒凝氣滯,胃酸多為肝膽反胃,而胃脹多為溼熱蘊中,所以三者的治療方法是不一樣的。

 

在治療胃痛的過程中,我們習慣性的用一些溫熱的藥物,比如理中丸之類的,還有建中湯之類的,這些方劑自然可以治療因為虛寒導致的胃痛,但是還有一類胃痛則相對較難治療,也就是既有虛寒,又有氣滯類型的胃痛。

 

在《和劑局方》之中,有一個方劑專門運用於治療各種胃痛,不管是陳年的,還是新發的,只要有口吐酸水、寒邪凝滯於內,或者有停飲在內,都可以使用。而對於婦人有氣滯血瘀的患者,也可以用安中散治療。

 

安中散的主要組成成分有桂枝、延胡索、牡蠣、小茴香、縮砂仁、甘草、良姜組成,有的時候會加入一些茯苓,作為化溼之品。

 

安中散之中,其中桂枝可以降衝逆,可以溫經散寒,延胡索則理氣活血,止痛,牡蠣是軟堅之藥,也是祛溼之品,難能可貴的是古代人不知道牡蠣可以中和胃酸,但是在使用的時候卻摸索出來了牡蠣可以中和胃酸,緩解胃痛的用法。小茴香是溫肝經的,肝為疏洩之官,所以溫肝經其實就是理氣滯,縮砂仁也是安中,溫中之藥,良姜治療寒性的胸中氣滯及胃痛。整個方劑是辛溫的,辛味藥可以橫行,可以潤燥,是治療氣滯的常用思路,而溫熱性的藥物可以驅寒,可以活血化瘀,可以止痛。整個方劑就是圍繞著虛寒,圍繞著氣滯血瘀而進行的。

 

出現虛寒性胃痛,氣滯血瘀胃痛的情況比較多,比如神經性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慢性胃炎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在使用安中散的時候,主要需要考慮的是是否有虛證,所謂的虛證必定會在脈象上有所表現,比如右關脈無力,比如整體脈比較緩而無力;還有就是是否出現氣滯,其實比較不好辨別,但是可以從解大便的難易程度來判定,只要解大便較難的時候,都是有氣滯情況的。氣滯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脈緩,胸悶、經常睏乏等症。

 

安中散運用的時機是虛寒、氣滯血瘀,雖然是胃痛,但是與四逆散的不一樣,四逆散的胃痛是心下部疼痛,還有氣鬱的現象,必定有舌質紅,與安中散的舌質淡需要區別開來;大柴胡湯也治療胃痛,但是大柴胡湯治療的胃痛則是胸脅苦滿,是心下急痛,必定還有口苦的現象,也有左關脈浮滑之象。

 

此方主要是虛寒氣滯導致的胃痛,所以一般來說在婦女之中運用較為廣泛,因為婦女經常出現氣滯血瘀,稍微有點風寒之邪,就容易導致虛寒、氣滯血瘀。安中散,所安的是胃,但是也可以作為中宮之宮。

 

在中焦虛寒之時,難免有一些溼邪,所以偶爾加入一些茯苓,或者白朮也是可以增強療效的。

前期精彩:

醫案紀實:子宮肌瘤又懷孕,咋整?

咳嗽分兩種,一文教會咳嗽辨證論治(深度收藏)!

睡眠很重要,一文告訴你如何防治失眠(深度收藏)!

中醫實戰:一文說清楚「火」與「上火」那些事兒!

中醫實戰:一文看懂如何排除上中下三焦的溼氣(治病、減肥、美白三聯)

自然災害如何預測,你見識過五行的力量麼(一)?

易道春秋(第三期)提前開始,歡迎報名!

相關焦點

  • 名方妙用:感冒之後眉心痛,此方服後有神驗!
    前期精彩:名方妙用匯總:名方妙用學習五運六氣:易道春秋-培訓班五運六氣文章:五運六氣基礎
  • 天寒多食溫胃品
    每年冬季都是胃潰瘍、胃炎、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的多發季節,這與精神因素、氣候變化及寒流的不時侵襲等因素有關。冬季,天地間陽氣日退,陰寒漸生,氣候轉冷。脾胃素虛或胃有宿疾的人,受寒涼之氣影響,胃絡易失溫煦濡養,胃功能紊亂,氣鬱拘急而發生疼痛、悶脹諸症。此時,可自制一些溫胃飲食,幫助自己和家人過個溫暖的冬季。玫瑰溫胃茶玫瑰花6克,砂仁、胡椒各6粒(研碎),用開水衝泡作茶飲服。此方有行氣健胃止痛之功,適合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伴有胃痛嗜雜、胸腹脹悶等症狀者。
  • 秋冬寒涼凝氣滯,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郭志華教授談警惕冠心病高發
    冠心病主要的病機是血脈不通,血脈不通是因淤血、疾濁、氣滯、寒凝而致,而淤血、疾濁、氣滯、寒凝的產生是長期以來,臟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因此有「心主血脈」只說,認為心臟疾患和「血」「脈」密切相關,治療也應從「血」「脈」兩條途逕入手。臨床上分為心血淤阻型、疾濁閉阻型、寒凝氣滯型、心陽不足型、心陰不足型。
  • 胃脹:脾虛溼氣重及痰溼體質,常用這六味中藥,健脾祛溼又和胃!
    取茯苓、陳皮、白朮、蒼朮、豬苓、厚樸,六味中藥煮水代茶飲,既能夠健脾利溼,燥溼化痰,又可以理氣和胃,常用於脾胃溼氣較重及痰溼體質等人群。一、茯苓陳皮為理氣藥,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行氣除脹,和胃之功。常用於脘腹脹滿,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噁心嘔吐,便溏洩瀉,咳嗽痰多等症。
  • 今年的冬天,為家人做一道溫中祛寒藥膳菜品,怎麼樣?
    3.調味後早、晚趁溫熱服,隨量食用,尤以秋、冬季節服用為佳【功效】溫中和胃,祛寒止痛【應用】脾胃虛寒證。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泛吐清水,腸鳴腹瀉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腸炎等屬於脾胃虛寒者可應用本方。【方解】本方所治,為脾胃虛寒所致,治宜溫中散寒止痛。方中乾薑性味辛熱,善入脾胃,既是調味佐餐之品,又是溫中祛寒之藥,具有能走能守的特點,能溫裡散寒、助陽通脈,尤長於祛脾胃之寒,專主溫中止痛,降逆止瀉。
  • 既能補氣提氣還能大補脾胃,不愧是千古名方
    補中益氣丸這個方子可謂是千古名方,最早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恆撰寫的《脾胃論》,堪稱補氣第一方。雖然出生在戰亂年代,但李東恆家底厚實,可以說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富二代。人的脾胃是負責「升清降濁」的,胃負責將濁物,也就是食物的殘渣向下排出體外,脾負責將食物的精華吸收轉化為人體需要的養分。我們可以將胃和脾的關係想像成一個蹺蹺板,脾氣左升,胃氣右降;如果脾氣升不上來,那麼胃氣也就降不下去,人體的整個循環就停止了。所以氣虛下陷的根源在脾胃,治療當然也要從脾胃入手。
  • 多年道醫名方,冬季第一補!常喝它關節不痛,氣血兩旺!
    對於關節炎患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溼科關彤副教授建議通過食療來調理,最值得推薦的驅寒補氣血經典名方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的「當歸生薑羊肉湯」。生薑,可以溫胃散寒,恢復脾胃功能。羊肉,溫中補虛,老少皆宜。當歸生薑羊肉湯的主要材料是羊肉、生薑、當歸三味。其中,當歸是常用的補血藥材,有活血養血補血的作用,生薑則能解表發汗、溫中散寒,前兩者配以溫補的羊肉,可起到驅寒溫中補氣血的作用。
  • 腹脹:早晚嚴重是脾虛氣滯型,晚上嚴重是血瘀型,一共7種
    肝鬱氣滯型腹脹兩肋發脹,在生氣的時候加重,但是在排氣之後有所減輕,這是典型的因為肝鬱氣滯所致的漲肚。出現這種情況,和脾胃的關係不大,主要還有情志影響的。肝主疏洩。情志抑鬱會導致肝鬱氣滯,形成腹脹。治則:疏肝理氣主方:柴胡疏肝散加減
  • 菟絲五味茶|冬季常喝,能治腰膝酸痛、失眠健忘.
    菟絲子,別名豆寄生、無根草、黃絲、黃絲藤、無娘藤、金黃絲子;其味辛、甘,其性溫,入肝、腎、脾經;能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