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補氣提氣還能大補脾胃,不愧是千古名方

2021-02-22 蘭州佛慈國醫堂診所


說起秋季養生,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潤肺。但,在潤肺的同時,也別忘記照顧一下我們的脾胃。
因為脾胃實在是太重要了,是人身體所有動力的來源,可以說人幾乎所有的病都是因為脾胃引起的。健脾益氣,和胃止瀉可以選擇人參健脾丸;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可以選擇香砂六君丸。那如果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應該怎麼辦呢?大家可以選擇補中益氣丸。這味藥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

補中益氣丸這個方子可謂是千古名方,最早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恆撰寫的《脾胃論》,堪稱補氣第一方。雖然出生在戰亂年代,但李東恆家底厚實,可以說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富二代。在大家的印象中,富二代、富三代們的生活就是提籠架鳥、到處遊玩,但是李東恆從小學習儒家思想,先後拜了進士王從之和馮叔獻為老師,從小嚴格的家教讓李東恆走上了與其他富豪子弟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了一名救世濟民的仁醫。李東恆是第一個將脾胃單獨拿出來寫了一本書的人,他的以脾胃為中心的思想影響了後世的許多人,簡單總結一下,其實也就八個字:脾胃內傷,百病由生。基於以上思想,李東恆發明了個方子,專門來調理脾胃之氣,這個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補中益氣湯。它可以補脾氣、肝氣、肺氣、心氣、腎氣,但重點是補脾氣。補中,補中,補的就是中焦脾胃之氣;益氣,益氣,益的就是中焦脾胃之氣。人的脾胃是負責「升清降濁」的,胃負責將濁物,也就是食物的殘渣向下排出體外,脾負責將食物的精華吸收轉化為人體需要的養分。
我們可以將胃和脾的關係想像成一個蹺蹺板,脾氣左升,胃氣右降;如果脾氣升不上來,那麼胃氣也就降不下去,人體的整個循環就停止了。所以氣虛下陷的根源在脾胃,治療當然也要從脾胃入手。但是已經出現氣虛下陷的情況,就不能單純補氣,還得同時提氣,這就是補中益氣丸的治病思路,一邊補氣,一邊提氣!4、身上的肉都會感覺有一種下垂感,人的整個形體是一種下垂形那說明你的氣虛已經非常嚴重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嘗試服用補中益氣丸。方中黃芪、黨參是補氣的要藥,炙甘草也是補益脾胃的、炒白朮有燥溼、健脾的作用;當歸補血活血,同時有潤燥的作用,陳皮理氣,燥溼、健脾;升麻、柴胡的藥性都是往上走的,可以把氣往上提,所以整個房子補氣、提氣的效果就特別的好。好啦,補中益氣丸的妙用就說到這裡啦,希望大家可以好好使用補中益氣丸,不要辜負了這個千古名方。

【地點】

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525號(省教育廳東側)佛慈養生堂。

【上班時間】

每日8點30—下午21點

【諮詢電話】

0931—4648002


地址: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525號(省教育廳東側)佛慈養生堂。

公交路線:   

107路   到金昌路北口站下車向東走142米    

126路   到金昌路北口站下車向東走142米    

135路   到金昌路北口站下車向東走142米    

149路   到金昌路北口站下車向東走142米    

 7路      到金昌路北口站下車向東走142米    

135路   到綠色公園站下車向西走269米

 20路    到綠色公園站下車向西走269米

 25路    到綠色公園站下車向西走269米



版權聲明:本文章圖片查詢於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我們會儘可能註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情況。轉載是處於提供更多信息以參考使用或學習、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於商業用途。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轉載文章涉及您的權益等問題,請作者速來電話和郵件告知,我們將儘快處理。

相關焦點

  • 補氣要方:補中益氣湯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想系統的講一下咱們平時能常用到的一些方子和中成藥應該具體怎麼用。先從脾胃來講,當然首選的是補中益氣湯。丸藥的話就是補中益氣丸。補中益氣從字面上來看「補中」,就是補中焦,中焦是什麼?就是脾胃嘛對吧,益氣很好理解,就是補氣嘛。所以當脾胃有問題了、氣虛了自然想到這方子。這個方子用了幾百年了,各路醫家在這個方子基礎上推陳出新,總結出了治療很多疾病的經驗。這些疾病歸根結底就是四個字——中氣不足。什麼是中氣呢?
  • 脾胃一虛肝也受傷!巧用三芽化溼氣,2湯1粥輕鬆補
    ,正需要滋補脾胃。脾虛最嚴重的後果,在中醫稱為中氣下陷,也就是脾陽虛,容易有食少、乏力、倦怠、面黃、腹瀉、舌淡、虛汗、口渴、怕涼等症狀。這時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昇陽、舉陷、健脾和胃,所用藥材主要包括柴胡、升麻、當歸、陳皮、炒白朮、炙甘草、人參、黃芪等。
  • 脫肛:補中益氣湯不好用?因為你少了一味藥 | 唱醫雅言•脫肛門
    【功用】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主治】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氣虛發熱證。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方義】本證多由飲食勞倦,損傷脾胃氣虛,清陽下陷所致。
  • 千古補氣血良方:黃芪當歸湯!
    功效:補養氣血,可用於氣血不足所引起的面色萎黃、頭昏目眩、瘡瘍及不收口、關節疼痛等症的輔助食療。據史書記載,遠在唐朝時期,黃芪就已是尋常百姓家經常食用的大眾保健藥品。到了清朝,皇宮內稱其為「補氣諸藥之最」,尤其是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因為黃芪性微溫,藥性不那麼猛烈,不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
  • 一個補元氣,長精力的好方
    補血益氣名方「玉靈膏」,百補氣血、補虛損名方「參桂百補丸」,主藥都是桂圓。玉靈膏是以西洋參來調和桂圓的熱性。原料為幹桂圓+西洋參,以10:1的比例進行配備。參桂百補丸雖說補氣藥之最黃芪、補血藥之最當歸,補脾藥之最黨參等等都用上,卻都在桂圓的統領之下,所以氣血虛、身體弱的人,吃桂圓是非常適宜的。
  • 氣血雙補——十全大補湯
    因此,氣血俱虛的患者,除運用具有補氣補血作用的膳食外,尚須注意調整脾腎功能,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氣血雙補類藥食如人參、黃芪、白朮、當歸、熟地黃、首烏、大棗、山藥、阿膠、龍眼肉及多種動物肉類。藥膳方如十全大補湯、歸芪蒸雞等。
  • 冬補,冬忌|補氣養血,黑木耳紅棗飲
    俗話說:「三九補一天,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壯如虎。」從大雪之後,就要開始注重進補了。
  • 院士提醒:歸脾丸是中藥名方,這4大功效,的確讓人服氣!
    它的功效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首先,用於心脾兩虛患者歸脾丸的主要作用,就是補氣,健脾的療效。對於心脾虛弱的患者來說,會出現晚上睡不著、眼昏頭花,四肢無力,並且胃口下降,食欲不振的情況。因此歸脾丸能夠有效用於心脾虛弱的患者身上,歸脾丸能夠起到治療心脾,凝血固本的作用,能夠起到很好的療效。正常情況下一日可用三次,具體用量可參照說明書來使用。
  • 冬至後進補、補不進去?5碗湯,專調脾胃各種「虛」!
    補不進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的脾胃不好。脾胃功能虛弱,無法運化這些補益藥的精華,積滯在身體裡,就會出現這些不適症狀。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要想吃進去的補品轉化成我們需要的氣血,一定要脾胃健運。
  • 胃脹:健脾益胃,增強脾胃功能,離不開的中藥和中成藥解析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健脾養胃是養生的基礎,只有脾胃健壯,飲食能消化,消化能吸收,全身的營養氣血才有保障。
  • 【吃出健康】秋季滋補養生吃豆腐, 補氣血吃「三寶」
    其性甘平,氣陰兩補,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溼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歷來就被眾醫家廣為讚譽,《本草綱目》云: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化痰涎、潤皮毛。《景嶽全書》云: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藥品化義》云: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當。
  • 保胃健康 | 冬至後進補、補不進去?5碗湯,專調脾胃各種「虛」!
    補不進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的脾胃不好。脾胃功能虛弱,無法運化這些補益藥的精華,積滯在身體裡,就會出現這些不適症狀。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要想吃進去的補品轉化成我們需要的氣血,一定要脾胃健運。
  • 【食療藥膳】冬天手腳冰冷、短氣乏力?快來碗參芪懷杞菇雞湯調理一下
    本湯食材中,黨參性味甘平,善於健脾益肺,養血生津;黃芪性味甘微溫,長於補氣昇陽、固表止汗、生津養血、行滯通痺;懷山藥性味甘平,功善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枸杞子性味甘平,善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潤肺、止渴;猴頭菇性味甘平,功能健脾養胃,安神,抗癌;搭配性味甘溫,功擅溫中益氣、益精填髓的黃雌雞;佐以性味甘溫的紅棗,既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與生薑同用,又能調和脾胃。
  • 今日養生方|豬腳湯裡加點這個,竟能益氣血、潤肌膚!快試試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藥師李欣特別推薦的這一款豬蹄湯,其源自《內外傷辨惑論》中的當歸補血湯,原方劑由黃芪、當歸二味藥組成,具有補氣生血的功效,加上豬腳煮成靚湯,不僅適合寶媽產後調理,還有潤膚養顏的功效,愛美的女士不要錯過了。
  • 脾胃虛寒:理中湯和補中湯
    理中湯證我們知道脾主溼而惡溼,水溼多了就會生寒,當脾胃寒溼太重的時候,就會發展到脾胃虛寒的狀態,脾主運化,脾胃寒溼的時候
  • 歸脾丸:補脾血最好的藥
    而補氣,其實主要就是補脾氣。脾主氣,跟氣的關係密切。現在我們說「脾氣」的時候,主要是指「發脾氣」,這個是怎麼演化來的,值得研究一下。仔細想想,一個人要發火,確實需要脾氣足,才有力氣發火。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氣血都是從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物質轉化來的,所以,要想養血,一定要調理好脾胃,這就是歸脾丸高明的地方。但是,更高的還在後面。
  • 降溫後6種蔬菜堅持吃,補氣補血,調理脾胃,讓你健康過寒冬
    一入冬,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嚴重的影響了中老年人的健康,就非常容易出現氣血不足的情況,出現手腳冰涼、頭暈目眩、少氣懶言、面色淡白或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現象, 如果你也有這些表現,提示你該補氣血,調理脾胃了。冬天是滋補調理的季節,我們的身體要儲存一定的能量,不但要抵禦寒冷同時還要為我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
  • 小寒節氣推薦4款補氣補血湯
    從口味上來說,山藥的柔潤和牛肉的鮮美相得益彰,還能讓湯汁乳白,鮮味柔和。從營養上講,山藥是健脾、除溼、補氣、益肺最佳的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可逐漸恢復脾胃運化功能,使食物不再是蓄積體內形成脂肪,而是轉化成營養精微,從而生成氣血改善手腳冰涼消耗分解體內沉積的脂肪的作用,從根本上幫助女性徹底的健康瘦身,紅潤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