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覆蓋東協、中、日、韓、澳等15國的全球最大自貿區就此誕生。美歐智庫對此展開分析,就協定籤署的影響及意義提出看法。有觀點認為,RCEP為全球經濟增長及多邊貿易一體化帶來利好,同時也凸顯中國拉動區域經濟流動、維護自由貿易的決心。
在全球層面,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國際金融學教授彼得·彼得裡、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麥可·普盧默撰文稱,「RCEP將在適當政治條件下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兩位學者曾於6月發布報告稱,根據模型演算,RCEP每年可使全球年收入增加2090億美元,到2030年使全球貿易額增加5000億美元。
在地區層面,美歐學者則注意到RCEP降低貿易壁壘、推動多邊共贏的意義尤其凸顯。就東南亞而言,美國外交學會近日刊文稱,RCEP向投資者發出一個重要信號,即該地區仍決心推進多邊貿易一體化。比利時布呂格爾經濟研究所也刊文指出,這一舉措使得區域內商品流通更加順暢。鑑於韓國、日本將大量生產基地設在東南亞,未來區域價值鏈將不斷融合、升級,推動區域經濟全面創新發展。
而從區域外因素來看,國際金融協會前任執行總裁洪川認為,美歐企業既有向RCEP國家投資生產線的需求,也存在平衡風險避免供應鏈過度集中的擔憂。在這一布局中,東南亞將獲取很大一部分發展紅利。
RCEP籤署在東北亞的意義也普遍受到關注,或將為中日韓自貿談判注入新動力。儘管中日韓早已醞釀成立自貿區,但由於產業、利益關係複雜,談判多年未果。彼得裡和普盧默指出,鑑於RCEP的籤署實質上形成了中日自貿關係,相較早已達成中國-東協自貿協定的東南亞方向,RCEP對東北亞的意義更加深遠。
對於中國在RCEP框架下的作用,上述智庫學者主要關注三個層面:彰顯自貿決心、主導規則制定、帶動「一帶一路」倡議發展。
學者們認為,RCEP成功籤署鞏固一種觀念,即中國致力於推動區域經濟流動,專注發展多邊經濟一體化。中國已成為區域自由貿易的大力倡導者。
此外,RCEP也為中國提供了更多制定規則和標準的機會。該協定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將有助於中國構建更加利於相關項目落地的經濟空間,通過加強交通、能源、通信等領域的互聯互通,促進地區經濟協同發展。
在當前全球疫情蔓延、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上述美歐智庫學者對RCEP維繫經濟增長、強化多邊貿易的價值均表示了認同。同時也指出,RCEP有機會繼續走向深化,實現更多平衡。
縱覽更多媒體精彩文章,敬請訂閱《參考消息》。
來源 | 參考消息智庫
作者 | 賈元熙
微信審核 | 丁揚
致無可替代的你:
在看是了解 點讚是態度 分享是美德
點亮星標不走散
獨一無二的參考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