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的主業是讀宋史,我還有一個愛好是跑馬拉松。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個我最喜歡的話題。
當過兵的朋友都知道,體能是關鍵。尤其是在古代,沒有現在那麼多的運輸工具,步兵在行軍、作戰的時候,全靠兩條腿跑。
那麼,古時候的軍隊是怎麼訓練體能的呢?
非常巧的是,我在《宋史·韓世忠傳》裡看到了一個很好玩的記錄:韓世忠的長子韓彥直,也是一個帶兵的將領。
這孩子不但會打仗,而且還還挺聰明。六歲的時候,他爹帶著他去見高宗趙構,趙構看著這孩子還算機靈,問他會不會寫字。韓彥直拿起紙筆就寫了四個大字:皇帝萬歲,把趙構哄得極其開心。
到了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韓彥直被派到鄂州帶兵。來了之後,韓彥直發現一個問題:鄂州的騎兵不能步戰。
也就是說,騎兵一旦離開了馬就跑不動了,活脫脫成為對方的靶子。
韓彥直覺得這是一個大問題,於是就讓騎兵們練習體能,哪怕是戰場上戰馬受傷,騎兵也能立刻轉為步兵參加戰鬥,簡單地說,就是大宋的「騎兵步戰隊」。
韓彥直的訓練方法很簡單,跑步,讓騎兵們穿上裝備,每天跑六十裡。
宋代的一裡等於多少米,這個我確實拿不出很準確的數據,大約就是在450米~570米之間的這個範圍,我們大約估算一下,也就是三十公裡吧。
每天跑三十公裡,沒要求時間,看文獻的記載,用的是「徒行」,可以算是走跑結合。
從這個數據來看,難度不是特別大,如果每天專門只幹這麼一項訓練,應該也能完成。
但是還有一點非常狠:穿上裝備,「被甲」。
宋代士兵的裝備有多重呢?又非常巧的是,有明確記載。
根據《宋史·兵志·器甲之制》記載,在高宗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朝廷頒布了士兵盔甲的規格:全身上下的裝甲,包括保護軀幹的、保護四肢的、保護襠部的,以及各種接頭皮具,不含頭盔在內,總重量控制在四十五斤到五十斤之間。
為了防止裝甲太重,影響士兵的機動性,高宗專門下了一道詔書,說無論如何不能超過五十斤。
宋代的一斤比現在稍重,大約600克,所以,這個裝甲的重量達到了三十公斤。
也就是說,韓彥直訓練騎兵體能的時候,要求他們每天負重三十公斤走跑結合完成三十公裡。
這個訓練量說實在的,對我來說確實有點殘酷了。
至於訓練效果,《宋史·韓世忠傳》裡也有記載,「人人習於勞苦,馳騁如飛」。
跑馬拉松和越野的客官,這個訓練量,你能堅持多少天?
PS:我實在是沒查到南宋騎兵甲的詳細規定,只有按照步兵甲推算,重量可能稍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