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自古就有「西山藥庫」的美譽,境內擁有中藥材1793種,道地名貴中藥材100多種,其中素有「軟黃金」之稱的霍山石斛,位列《道藏》「中華九大仙草」及「十大皖藥」之首,在《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醫書中均有記載,是絕無僅有的珍貴中藥材,也是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對於這種珍貴的藥材,其吃法和服用方式對於藥效吸收來說至關重要,錯誤的食用方法很可能會「偷」走藥效,讓藥材藥效降低或者不復存在。當下,人們對中藥材尤其是傳統稀缺名貴滋補藥材的食用尚處在傳統的「煲、煮、燉、泡」等原始方式,這樣的吃法卻未必是最合理有效的。 被列入「中華九大仙草」且排在首位的霍山石斛,它的吃法經歷了怎麼樣的變遷呢?
霍山石斛「入丸散」是較早出現的一種食用方法。曹魏時期神醫華佗的藥方「華佗雲母丸」採用五十三味藥材,而霍山石斛就這些藥材當中的一種。
霍山石斛摻酒使用在古代曾一度十分流行,石斛使用量最多的唐宋時期有關石斛用酒泡、蒸的記載頗多。唐代《外臺秘要》中的「延年生石斛酒」方,以霍山石斛為君藥加入二鬥清酒浸泡,每日飯前溫服,此法對筋骨疼痛大有裨益。
到了民國和建國初期,霍山石斛泡煎後代茶飲用因為較為方便再次流行起來。民國22年(1933年)的《藥性字典》和1958年安徽教育廳編的《安徽藥材》都提到了石斛代茶飲這種食法。
可以看出,石斛在入藥和應用上有著悠久的歷史,現代醫理研究表明霍山石斛富含石斛多糖、石斛鹼、胺基酸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調節腸胃,滋養陰津、抗衰老等作用。
現代人服用石斛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
鮮吃:新鮮霍山石斛最大程度保留了其自然之精華。可取新鮮霍山石斛若干,洗淨入口細嚼;或搗爛和開水吞服,或用開水煎煮服用。
鮮榨汁:霍山石斛加水鮮榨汁,不僅能比較充分地利用吸收霍山石斛的有效成分,對於夏季飲用而言,更能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
入膳:現代人開始逐漸將霍山石斛加入日常飲食中,邊吃邊補,在不知不覺中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石斛的吃法多樣,但是在近期北京衛視《養生堂》御品膏方新一期專場節目《古為今用話冬養》中,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王玉英教授講解了關於石斛進補的又一方式——熬製膏方。
針對體弱和虛病,中醫膏方歷來有著獨特的優勢,以霍山石斛為主要材料,搭配五指毛桃、人參、茯苓、山藥等補腎健脾的道地原料製成的膏方不僅品質好,更是全方位保留了的營養。
免責聲明本刊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本人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