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萊安娜·莫爾蒙,巨人殺手,從未想過事情會持續那麼久

2021-02-21 灰機GAME

*本文原載自紐約時報,原文標題「Lyanna Mormont, Giant Slayer, Never Expected to Last This Long」,作者Jennifer Vineyard。文內包含部分《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第三集的劇透。

周日播出的《權力的遊戲》裡,戰役打得轟轟烈烈。在組成這場大戰役的一場場戰鬥中,身高五英尺的萊安娜·莫爾蒙(Bella Ramsey飾演)和殭屍巨人(Ian Whyte飾演)間的對決,無疑讓人想起大衛和歌利亞。小萊安娜是莫爾蒙家族的精神領袖,雙方間實力的懸殊差別讓她並沒有多少勝算,但她以死抗爭,打出了漂亮的一仗。她用龍晶刺穿了對方的眼睛,從而拯救了無數的同胞。

這周一的電話採訪裡,我們和這個15歲的女演員聊了聊,聽聽她是怎麼看待臨冬城之戰,在戰場上又有什麼樣的感受。以下是經過編輯的摘要。

劇中的Bella Ramsey

 

——你怎麼看待這一集裡你最後的壯烈戰死?

 

太刺激了!緊張起來以後,我能聽到心臟呯呯直跳。這太瘋狂了,簡直難以置信。當然,我真的很喜歡艾莉亞那一下。說真的,誰不喜歡呢?它給了人力量。

——想過自己的角色會戰死嗎?


我甚至沒想過我還能在第八季回來,所以就接受了自己回來然後戰死的設定,更別說還死得這麼壯烈了。我對此非常、非常感激。戰死沙場是挺讓人意外的,但這不是件壞事。

——米格爾·薩帕尼克(導演)在拍攝打戲的時候,給你做了些什麼指導?


我們討論了一下萊安娜為什麼沒被恐懼壓垮。

就是說對她而言,她根本沒得選。她知道自己必須做什麼,哪怕面對她這輩子見過的最可怕的東西,她也不會被它嚇倒。她可以安全地待在地上,但她沒有。她不願這麼做,她想有所作為。

——那一仗看起來可夠疼的。


哦,是的。你回頭再看的時候,能聽到他擠斷了她的肋骨。不過我想腎上腺素幫她挺過來了。她確實很痛苦,但那個時候,她的眼中只剩下了殺死巨人這一個目標。這就是她生命的最後一刻。

 

——看幕後鏡頭,你其實沒和Ian Whyte扮演的巨人互動,而是被一個爪狀的起重機舉了起來?

 

嗯,我被那個巨大的機械爪舉了起來。我覺得,它應該算機器人吧。它把我搖來晃去,就好像我真的被一個巨人舉起來了那樣。

 

那真是太酷了——我不是要把龍晶匕首插進巨人的眼球嘛,那其實是個綠色的塑料管口。因為匕軟綿綿的,所以這事情實際上挺好玩的!(笑)有幾次它掉在了地上,還得再撿起來。那個塑料管裡裝的是條狀的塑料,我必須要匕首卡在它們中間。說起來這還蠻難的,不過我們最後還是做到了。

 

Ian和我沒互動啦,不過我見過他。他個子很高很高。看到他,我從來沒覺得自己這麼矮過。

 

——上一集,「巨人剋星」託蒙德講了他是怎麼得到這個綽號的。如果她還活著,萊安娜·莫爾蒙可能就被人叫做「巨人剋星」萊安娜了。

 

或者「巨人屠殺者」萊安娜!酷啊。我覺得如果她有來生,她會以巨人的身份回來。(I feel like if she had anotherlife, she』d comeback as a giant. )為什麼不呢?

——看樣子,她變成屍鬼,至少暫時如此。你對此有什麼感想?

哦,那可真有趣!雖然劇情上有些傷人啦。那體驗非常奇怪。我躺了整整四個鐘頭,因為地板有點冷,我一直想打哆嗦,問題是劇情上我已經死了,所以動也不能動。那真是太牛逼了。可惜我沒有真的站起來扮演屍鬼。我做的就是睜開眼睛。在拍攝這一幕的時候,我睜開了眼睛好多好多次,每次速度都不一樣。慢慢睜開,猛地睜開。你不會相信這一幕拍了多少次,因為他們也拿不準到底該要什麼效果。

——萊安娜和喬拉死後,莫爾蒙家族不復存在,但至少在戰役爆發前,他們終於彼此和解了。

 

嗯。你看到萊安娜表現出了很罕見的一面,那就是人情味。她平常總是很冷漠,很直接。但我們看到了她面具後面的東西。當然這也不算面具啦,她確實是個很堅強的人。不過那一刻,她表現得很有人情味。

 

——人們喜歡她直言不諱,敢於講出真相。


所有這些事例,我最喜歡的是騎在馬上「死亡凝視」的那個。是的,萊安娜的勇敢和自信令人讚嘆,她不怕告訴人們真相,即便這真相異常殘酷。她知道,人們需要明白自己到底該站在哪兒。

——假如她有機會跟瑟曦對談,你覺得她會講點什麼?

 

場面肯定有有點兒尷尬。假如萊安娜有龍,可能會幹脆把她(瑟曦)拿下。

 

不對,等等——我想她會讓瑟曦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萊安娜會告訴瑟曦她的感受,告訴她真相。這樣挺酷的吧?

 

可惜現在她沒有這個機會了,但是如果你還想看看萊安娜,上Youtube就成了。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奇妙之處,對吧?


相關焦點

  • 盤點權遊英雄:萊安娜·莫爾蒙,熊島永遠失去了他們的女王
    但是,我們早就做好了準備,必然有幾個人將與我們告別,有的猜到了,比如喬拉爵士,有的沒有猜到,比如小熊女萊安娜·莫爾蒙。這兩位來自熊島的勇士,他們的犧牲堪稱第三集人類與死人軍團大戰中最悲壯、最催淚的場景。小熊女是筆者最喜歡的角色之一,在剛剛出場的時候,她年紀尚幼,但有一副大人的氣概,天生就是熊島的領袖。甚至可以說,她比很多成年人都更像堂堂的一位領主。
  • 紐約時報:陳其鋼作品膚淺……
    潮流×人氣×談資=在茱莉亞音樂學校舉辦的焦點音樂節吸引到中國作曲界的集體關注,連《紐約時報繼配發整版報導外,時報第一時間跟進了一篇由James R. Oestreich撰寫的樂評。潮人談特派專員與此君在普羅旺斯的艾克斯音樂節有過一面之交。但這篇樂評並不是潮人談寫的,作者也與潮人談沒有關係,紐約時報也不是潮人談所有的。如下部分會引用時報樂評的英文原文,如果有意見請直接向紐約時報反應,屎盆請不要往潮人談頭上扣,我們不接。
  • 霍萱去世原因曝光 馬凡氏症候群堪稱巨人殺手
    2009年,霍萱曾入選過蔡斌執教的女排國家隊,能夠同時勝任副攻、主攻和接應三個位置。據悉,引發霍萱去世的或為「馬凡氏症候群」。多名中外籃球、排球選手曾因患該病而離世。 記者鄭喬綜合報導  朱婷微博悼念老大姐  霍萱生自1988年,身高達190公分,曾經是河南女排的隊長,身兼多個位置。
  • 紐約時報被華春瑩嘲諷後,發了這么篇文章
    對於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主頁君再把事情簡單介紹一下:前幾天,《紐約時報》刊登文章,說中國和俄羅斯在竊聽川普的手機。不甘寂寞的《紐約時報》立馬刊登了這樣一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美方有些人」真的是想角逐「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並且甚至使用了一個川普愛用的比喻,警告時報這麼做有被稱為「假新聞」的風險。「If they are very worried about iPhones being tapped, they can use Huawei,」 she said.
  • 「紐約已死」,美國會如何?
    紐約是美國最早成為疫情風暴中心的城市,目前疫情已經有所控制。在這種情況之下還說紐約已死,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如果紐約已死,那麼疫情泛濫下的美國會如何?華府會如何呢? 作者James Altucher認為,紐約市正處在財政危機、文化危機和房地產危機的最低谷。他寫道。「你永遠都不應該這麼說(紐約已死),但這次真的不同了。」
  • 美國新澤西州爆發罕見槍戰 持續一個多小時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當地時間10日下午發生在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城一家猶太雜貨店的致命槍擊案,已造成至少6人死亡,包括1名警察、3名平民和2名槍擊案嫌犯
  • 【巨人新時代】寒假為什麼需要持續地、堅持地學習英語
    獲9折優惠報讀巨人.學而優課程,同時兼報巨人.新時代課程獲巨人幣50分成功推薦朋友報讀其次,有「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孩子對所學過的知識一下就忘記了,在寒假的英語課堂上老師能幫助他們喚醒並保持記憶,甚至能語出新的學習方法,更能為接受新知識點打好紮實的基礎和做好心理準備,從而也激發了學習興趣。最後,合理的課時安排,使孩子的作息時間也變得有規律,也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多圖視頻)沒有人潮的時報廣場跨年夜 I 浮世繪
    那麼,沒有人潮的時報廣場跨年夜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來看看吧。編譯:江南;Schnappi來源:Gothamist;紐約郵報這片區域往年此時通常都是擠滿狂歡的人群,但由於新冠疫情的持續傳播,今年此地不對遊客開放。
  • 紐約時報: 劉強東警局大頭照引發的網絡狂歡
    本文素材選自紐約時報,文末評論區置頂位置有獲得紐約時報該文章的雙語對照的方式。
  • 資源:《紐約時報中文網》英漢對照文章1000篇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有時簡稱為「時報」(The Times)是一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 「經濟殺手」 懺悔錄,62個人擁有全球一半的財富
    他寫的《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於2004年底在美國出版,只用了一個星期就登上了亞馬遜網站熱賣榜榜首的位置,接著又連續一個月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 大波外刊資源:《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紐約客》《新科學人》
    自2020年5月起,本公眾號開始免費分享最新英文外刊資源,目前已收錄《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讀者文摘》《紐約客》《彭博商業周刊
  • 《紐約時報》發布抹黑中國疫情報導簡直太無恥
    當地時間2月12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引用了多名世衛組織專家所謂的「言論」,宣稱「中國阻撓調查」、「中國拒絕分享可能讓世界了解新冠病毒起源的數據」。這一做法讓中國網友們群起而攻之,紛紛表示憤怒:「應該改名叫《扭曲時報》」、「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衛星地圖:揭巨人之謎,衛星拍到巨人像奧特曼和綠巨人(地圖查真相)
    語:看過《綠巨人》和《奧特曼》等影視作品的你們都知道有一種體型龐大的人型生物稱之為「巨人」,它們一直存在於神話中,現實生活中從未親眼見過
  • 揭秘:神話中的巨人 隱藏在「獨眼巨人」的真相
    提到巨人,可能一些看官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盤古或者是希臘神話中的泰坦巨人,但在現實世界中或許有些傳說並不是那麼簡單。
  • 時報廣場立起巨型許願牆 | 紐約周末
    時報廣場巨型許願牆時報廣場的許願牆正在46街和47街之間的百老匯廣場上展示。 你可以在親臨現場,在心願便利貼上寫一個新年願望,也可以在線上進行許願。  線上許願時間暫定為即日起至12月25日的每天上午11點到晚上8點之間,線上許願截至時間則為12月29日。
  • 時報在改變,很糟糕
    時報在改變,很糟糕一家大報紙的編輯和經理們聚集在Twitter上尋找他們在想的。  By Holman W.Jenkins, Jr. (站不住腳的)  (混亂,吵鬧)  (對黑人蔑稱的詞)  (遲來的) 上周,《紐約時報》就一名傑出的記者在一場關於n詞的無辜討論中因說出n詞而被開除一事引發的一場爭論中闡明了原則,這一原則是站不住腳的。值得慶幸的是,因為下一個受害者(而不是最新的受害者),時報終於認識到自己做法的錯誤。
  • 外媒:為抹黑新疆,《紐約時報》找了個邪教小報的假專家
    文章題目寫道:《紐約時報》指責中國「種族滅絕」的假專家,實則為右翼邪教法x功的宣傳部門工作。近日,《紐約時報》興師動眾地找專家,發表了一篇指控中國對維吾爾族犯下了「滅絕種族罪」的文章。該文章在事實上受到了質疑,一經發布就立即翻車了。據「灰色地帶」披露,這篇題為《新疆發生種族滅絕,我才開始尋根》的評論文章作者彭•阿米莉亞(Amelia Pang),是法X功媒體《XX元時報》的前員工。
  • 紐約時報丨早日康復,總統先生!
    有關他健康狀況的猜測只會叫人神經緊張,進一步擾亂局勢。陰謀論者和散布虛假信息的水軍會竭盡全力,充分利用目前的躁動。 為最大限度減少混亂,美國公眾有必要在第一時間了解川普先生的狀況,以及當下的情勢——即美國的領導層——是如何受到有效管控的。第一夫人在推特上表示,他們夫婦「感覺很好」;川普的醫生也表示,相信總統能夠「不受幹擾地」在其住所繼續履職。
  • 紐約公寓洗臉池內鑽出殭屍老鼠,紐約的老鼠你惹不起…
    很多小夥伴來到紐約前可能很少有機會和老鼠有過多次近距離接觸,在這裡,見到老鼠的機率比見到鄰居的次數都多。芬克爾稱,她所住的公寓內此前從未出現過老鼠,附近街區的鄰居家裡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她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房東時,房東給出的回應也是「頭一次遇到。」 芬克爾在推特上的照片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有專家稱,超過50年以上的房子或是建於上世紀60年以前的房子管道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銅製管道比較容易乾裂。而且管道通常呈S形,這些不速之客也比較容易爬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