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都有吃魚的習俗
很早以前就有在春節吃魚的習俗。魚的諧音「餘」不僅僅代著盈餘,也象徵著降妖除鬼。在古代的漢朝,畫在門叩上的魚在降魔中賦予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唐朝,魚的圖案會出現在門把上,大門上,柜子門,箱子門上,以便驅走鬼怪。所以門把手設計魚這一觀念對中國人在新年裡吃魚有很大的影響。降妖除鬼則被慢慢的淡忘。同時把作為最後一道菜的魚不吃乾淨,則是迷信於年年有餘的說法。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梁。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彩「,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彩」),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一道最漂亮的清蒸魚——孔雀開屏
《中國味道》——春節美食工作坊是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組織拍攝,通過歐洲時報——《食尚亞洲》平臺在歐洲首播。
節目選擇川、粵、京、淮揚四大菜系,通過介紹各地春節美食的製作,讓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在過年期間學習製作傳統美食,感受家鄉味道。
覺得好看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