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廣闊天地鄉趙花園村因製造鐵鍋而遠近聞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鐵鍋工業集聚區。目前該集聚區年產優質鐵鍋6500萬口,佔全國產量的60%,年產值10.8億多元,是全國最大的鐵鍋產銷基地,因此趙花園村也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鐵鍋第一村」。
趙花園村鑄造鐵鍋的歷史已有半個世紀。上世紀60年代初,趙花園人拜一個外鄉老人為師,開始翻砂鑄犁鏵、鐵蒸籠和鏊子等生鐵製品,後慢慢地轉向翻鑄鐵鍋生產。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在雷領坡等人的帶領下,一群不安於固守幾畝田地的年輕人在趙花園村建起了第一家鍋廠——廣天鍋廠。他們把冶煉出的鐵水倒入砂土做成的模具,然後打碎砂模,取出鍋,再背到街上去賣。後來,他們又引進了「無錫泥」,這種泥模具可反覆使用,成型率高,在河南傳統鐵鍋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1989年春,趙花園人帶上自己生產的鐵鍋參加了鄭州日雜物資交易會,一下子引起轟動,籤訂了很多合同。
進入新世紀後,「土專家」雷乾發明了以鑄鐵為材料的硬質模具,填補了我國鐵鍋模具的空白,並裝配成生產效率更高的制鍋機。有了制鍋機,一個熟練工一天可製成400口成品鍋。不久,一些掌握了這一核心技術的人員紛紛另起「爐灶」。於是,從廣天鍋廠分出多個鍋廠,其中「華邦」等品牌聞名全國鐵鍋市場。
經過不斷發展,廣闊天地鄉迅速聚集起財富和眾多人才,形成了集群式產業陣容——趙花園村鐵鍋工業集聚區。前幾年,趙花園人再次看到了商機,廣泛引進人才、技術、設備,對鐵鍋進行深加工,生產無油煙高檔鐵鍋,一舉打進了由南方廠家壟斷的南方鐵鍋市場。鐵鍋工業集聚區除68家鐵鍋生產企業外,還有提供鐵水的冶煉廠,生產鍋耳、鍋把等的工廠,提供包裝的紙箱廠等眾多配套生產企業,形成了完整的鐵鍋產業集群。從業人員也從最初的十幾人增加到現在的14000人。
趙花園村,一個不足千口人的小村,卻創造出了令國內同行刮目相看的鐵鍋神話
趙花園村的變遷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
將幾公斤重的鐵水送到操作臺前
「華邦」品牌聞名全國鐵鍋市場
澆鑄鐵鍋
不一會兒,一個鐵鍋便生產出來
採用乙炔噴火新工藝
採用傳統的澆鑄工藝 工人們正等著接鐵水
今天的鑄鐵鍋領導企業河南華邦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