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控制天氣,印度擔心個啥?我們又不在喜馬拉雅山人工降雪

2021-02-15 利刃號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說的就是氣候或天氣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不是諸葛亮"借來東風",也就無法火燒曹營,周瑜的老婆自然也就被曹操納入後宮了,天下也早已一統。在古代看來,這簡直就是神話,但類似的技術,中國即將掌握。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8日的報導,中國正式啟動了一個項目,計劃到2025年時,實現對本國56%天氣的控制,到2035年將中國的氣象控制技術提高到"相當先進"的水平。儘管中國表示,研發氣象控制技術,只是為了"增加產量"、"更快地應對自然災害",但還是引起了鄰國印度的強烈不安,美國CNN報導稱,印度專家"非常擔心"中國可能會將"控制降雨和降雪"的技術"作為武器"來使用。

為了阻止中國研發"氣象控制"技術,印度抹黑中國,聲稱中國人為控制天氣,將會"影響全球氣候",對此中國社科院專家陳迎予以了反駁。他表示,"人工影響天氣是很短的時間,很局域的,是一點上的作業",印度聲稱中國發展氣象控制技術會影響全球氣候是"混淆是非"、"惡意挑撥",當然"如果這個作業正好在邊境線上","我也不能排除","除非在邊境線上幹這個事情","否則它應該沒有溢出國界的那種效應"。

德國軍事戰略家魯登道夫在1935年出版的《總體戰》中指出,"戰爭不僅僅是軍事領域的一維對抗",而是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全維度對抗";上世紀50年代,美國總統艾森豪甚至指出,"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這絕非虛言,據估算,一次中等強度的颱風,就能在數小時內裹挾25億噸水移動幾千公裡,它所攜帶的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當量",如果將颱風作為武器,摧毀美國艦隊不在話下。

巧合的是,就在中國出臺項目,準備在2025年、2035年實現對氣象的控制能力時,美國也在加速對氣象武器的研究,並將"擁有氣象武器"的時間表定在2025年。事實上,美國才是全球最早大規模使用"氣象武器"的國家,越戰期間美國曾經實施過一個名叫"大力水手"的軍事行動,耗資2160萬美元,出動軍機2.6萬架次,在越南空投了474萬枚降雨催化彈,實施了"史無前例"的人工降雨作戰,嚴重破壞了北越的補給線。

此外,美國空軍還曾經實施過"熔巖突擊隊"行動,通過空中播撒特殊化學物質,人工製造"泥濘的戰場環境",破壞敵軍的行動能力,協助美軍作戰。蘇聯也非常熱衷氣象武器,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研發了"啄木鳥"超視距雷達,它發出的10赫茲頻段電磁波,能夠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斷層","改變高空氣流路徑",有可能對別國製造"連續數月甚至數年的乾旱天氣",也能夠製造"毀滅性的洪水災害"。

△氣象武器也被稱為"末日武器"

中國軍網、國防部網就曾在2019年8月刊文,提出需要"警惕氣象武器發展",文章指出,當前某些軍事強國"正在進行或近期進行過"的氣象武器研發計劃就有數十項,部分國家甚至已經推出了"可用於實戰"的氣象武器,"這不得不令人深思"。中國無意發展"氣象武器",更無意主動對別國使用,但"氣象控制"技術必須掌握在手中,因為一旦對手具備了"呼風喚雨"的能力,中國也必須擁有類似技術,才能有效化解或威懾。

因此,與其擔心中國擁有"氣象控制"技術,擔心中國將這一技術"武器化",枉費心力企圖阻止中國,印度更多的應該將重心放在發展與鄰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上,停止挑釁,恢復邊境地區的寧靜。否則,難保喜馬拉雅山附近不會發生降雪量猛增,氣溫驟降的可能性,畢竟"天有不測風雲",這事誰說得清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印度人口多如螻蟻,卻還不控制人口?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
    為什麼印度人口多如螻蟻,卻還不控制人口?
  • 喜馬拉雅山傳出一聲巨響,尼泊爾難掩喜悅之情,印度:這怎麼可能
    相信提到「基建狂魔」,大家頭腦中對應的就是中國,這個名號如此響亮,背後是無數個中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港珠澳大橋、三峽大壩以及中國高鐵,一個個偉大的壯舉創造了奇蹟,也讓中國技術開始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很多國家折服於中國的基建水平,遂紛紛向中國拋出了合作的橄欖枝。最近有關中尼雙方共同籤署跨境鐵路合作的消息在網上熱傳,也再次讓人們見識到了中國基建的實力。
  • FDA批准首個「人工胰臟」控制1型糖尿病
    點擊上方中國醫療科技網關注,隨時掌握國內醫療政策、市場概況、行業動態等信息。
  • 《今日印度》獨家報導: 20天內印度控制了實際控制線6個新的主要高地
    譯自《今日印度》,忠實原文用詞,不代表譯者觀點,請讀者自行甄別。
  • 扛凍美軍就緒,將赴喜馬拉雅山配合印軍行動:改寫跟大國的關係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安得利亞克採買了大量裝備,以訓練部隊在寒冷天氣下的生存能力,為明年二月份在北極舉行的軍演做準備。此外,美國陸軍徵兵司令部一直在尋找適應北極環境的士兵,專門加上了登山課程,也已經準備就緒,將會前往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軍隊一起訓練。
  • 雨雪為令,加壓奮進:東區街道紮實開展寒潮降雪降溫天氣應對工作
    12月28日夜,雨雪天氣如約而至。為切實做好寒潮降雪降溫天氣應對工作,東區街道聚焦重點、強化擔當,用工作落實傳遞民生溫度,用責任擔當守衛群眾安全。強化組織領導,精心謀劃部署為進一步壓實責任,確保工作壓茬推進,街道成立領導小組並召開寒潮降溫降雪天氣應對工作調度會議,各部門、管理區嚴格按照街道應急預案和工作部署落實24小時戰備值班制度,全力保障出現險情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應對,為寒潮降溫降雪天氣應對工作提供堅實組織基礎。
  • 廓爾喀人不給印度賣命了,印度平原兵不敢上雪山:山地師玩不轉了
    雖然,尼泊爾防長表示不禁止廓爾喀人到印度當兵,但是,更多的尼泊爾官員則要求禁止印度徵募尼泊爾士兵。印度現在一共有7個廓爾喀團,已經有3個廓爾喀團因為缺乏士兵,只能從印度本土的庫馬翁和加爾瓦爾招募新兵。印度地面部隊,有兩大主力戰鬥力,一個是錫克部隊,一個是廓爾喀部隊。7個團39個營,大約4萬多廓爾喀部隊是印度陸軍的核心戰鬥力之一。
  • 印度人:我們驕傲,印度人口數量快要超過中國了
    印度是個很奇葩的國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印度挺神秘的。因為印度無論是人種、外貌特徵還是風俗習慣,信仰等都與中國區別很大。中國人富裕後,出國旅遊一般首選的還是東南亞,如新馬泰,韓國、日本...而選擇去印度旅遊的人相對很少。印度人喜歡和中國人比,中國人其實也比較關注印度。
  • 印度網民:中國向印度釋放誠意:我們龍象共舞、不要龍象相鬥
    「Chinese and Indian leaders have developed a strategic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our relations,」 he said距離洞朗對峙事件結束後已有6個月,王部長對記著表示,即使是喜馬拉雅山也無法阻止兩國改善彼此關係,「中國和印度的領導人對於兩國關係的未來已達成戰略性共識」。
  • 喜馬拉雅山難 搜救行動結束已有43人遇難
    遇難的登山者來自尼泊爾、日本、以色列、加拿大、印度等多個國家。尼泊爾方面20號宣布,搜救行動結束,所有被困人員已經被解救,下階段工作重點將轉為從積雪下找出遇難者遺體。這場突如其來的雪災發生在與中國西藏接壤的尼泊爾北部山區。10月正值尼泊爾登山旺季,14日晚間,約有近400名遊客在著名的安納布爾納環線徒步時遭遇暴風雪。
  • 印度的人口數量都快「爆表」了,為啥不控制生育呢?原因很簡單!
    其實仍然還是中國,不過你們知道嗎?有一個國家在緊追猛趕,希望能跟上我們的「步伐」,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專家表示:按照目前印度人口增長的速度,在十幾年之後會順利趕超我們國家,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第一的位置可以說馬上就「不保」了。雖然印度的人口比較多,但印度卻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土地面積也比我們小很多,人口密度非常大。
  • 印度修建水電站影響中國,警告多次無果,我國採取措施將其控制
    因此,一些國際河流的水資源成為了各國都看重的資源,通常對於國際河流的水能利用都是沿岸各國共同磋商後在一致行動,然而印度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水電站影響中國自然環境,警告多次無果,我國採取措施將其控制。中方本著友好的態度和印度進行了洽談,提出了願意在技術上給予印度支持以彌補印度糟糕技術帶來的危害,或者更改到更加合適的位置。然而印度對於我國的好意非但置之不理,還誣陷我國企圖用水電站建設來插足印度的基礎建設工程,從而搶佔印度的基礎建設市場。
  • @印度,收起你在南亞畸形的霸氣!
    8月15日,正在尼泊爾訪問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左)在加德滿都同尼泊爾副總理兼聯邦事務與地方發展部長加奇恰達爾舉行會談。中國副總理訪問尼泊爾,外界除了報導訪問本身的成果,同時都關注到了印度方面的「不安」。比如《金融時報》一篇文章在一個小標題中就寫道:中國-尼泊爾的親密令印度緊張。
  • 印度人口或將超過中國,如此快的人口增速,會給世界帶來什麼?
    前言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在《人口論》中闡述了人口原理,「人類的本性決定了人口數量會以幾何級增長,若不加以控制,人口將超過食物供給,
  • 「歪果仁研究協會」到底研究了些啥?
    有的,答案就是微博上的 @歪果仁研究協會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還以為是中國人搞的,沒想到居然是一個中文十級的外國小夥子做起來的。那麼這個協會都在研究些啥呢?看看下面這張list吧:自從這群歪果仁開始逛淘寶以後自從這群歪果仁看了國產片以後自從這群歪果仁遭遇了中國考試以後自從這群歪果仁嘗試了微信紅包以後自從這群歪果仁入坑了美顏神器以後要是小編做的是網絡新聞媒體,我會給他們起個新聞標題叫:「自從」體走紅中國網絡,外國人自嘲中國式生活!
  • 烏魯木齊遭遇今冬最強降雪!中東部大範圍雨雪將上線!
    作為西路冷空氣的「前哨站」新疆北部地區總是最先被影響的地區昨天(1月22日)夜間開始新疆北部已陸續出現降雪天氣
  • 印度網民:馬爾地夫駐華大使:中國像我們失散多年的堂兄
    北京:馬爾地夫駐中國大使穆罕默德·費薩爾說,印度是兄弟,但中國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堂兄,儘管印度政府擔心,但馬爾地夫仍將繼續推進中國的項目。費薩爾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表示,馬爾地夫將進一步接受中國的投資,但馬爾地夫可能會在中國和印度之間陷入兩難境地。他周四表示:「中國就像我們剛剛相認的一個失散多年的堂兄,一個願意幫助我們的遠房堂兄。印度是兄弟,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可能會吵架,我們可能會爭論,但最終我們還是會坐下來解決問題。」
  • 印度貧富差距那麼大,人口數量即將突破15億,為何他們不控制?
    印度一直以來在人們的腦海中都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而且他們不僅窮,人口數量也非常重大,還即將要變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不過隨著他們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印度的全民經濟也是越來越跟不上,而且現在印度的貧富差距非常大,人口數量也即將突破15億,但為何他們不控制?
  • 關於印度盧比,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來到印度我們幾乎都要用到印度盧比,但關於印度盧比我們對它卻知之甚少。據說以下幾件關於印度盧比的事兒只有不到1/10的印度人知道。(一)「盧比」一詞來自梵語單詞「raupya」,意為「銀」。著名軍事家Sher Shah Suri是首位提出「盧比」一詞的人,而第一張盧比紙幣是由印度銀行發行的。
  • 印度總理說:中國沒有進入印度領土?
    前幾天中印邊境發生械鬥,為了多了解一些情況,去看了一下印度的網站,看到《今日印度》頭版有一條有趣的新聞:總理莫迪說:「中國沒有進入印度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