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芊鑫實業社生產的「芊鑫豆製品乳化劑」含非法添加物二甲基黃,經查下半年出貨25760公斤到新北市等6個縣市的11家批發商。臺灣各地衛生局已展開全面性清查,該添加物主要應用於豆製品。其實,這並不是二甲基黃第一次出現,早在2004年10月德國從辣椒粉和咖哩粉中就檢出了對位紅和二甲基黃。 色素也稱作染料,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古代,人們就利用天然植物中的汁液,將衣服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由於天然色素產量少,穩定性差,著色效果不佳,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合成色素亦廣泛應用於食品的加工中。剛開始使用合成色素時,人們對它們的風險研究不足,世界各國用於食品的合成色素曾多達100餘種。隨著對毒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部分合成色素的危害逐漸被大家關注。例如,過去民間常採用羅丹明B(玫瑰紅)染「紅雞蛋」,目前羅丹明B已經被明確列為「非法色素」。 我國在食品用色素的使用要求方面持較謹慎的態度, GB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允許使用的色素多以天然色素為主,合成色素主要有亮藍、檸檬黃、胭脂紅、誘惑紅、莧菜紅、赤蘚紅、新紅、日落黃、靛藍等,並制定了相應使用範圍與限量。可以說,在規定的使用範圍與限量內使用是安全的,對人體不會產生危害。除了這些合法的食用色素之外,使用其它的色素均屬違法行為。
近年來與色素有關的食品安全事件,基本都是「非法色素」惹的禍,例如 「蘇丹紅」、 「鹼性黃」、「酸性橙」、「羅丹明」等 ,這些色素均禁止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這些色素危害較大,例如蘇丹紅,在特殊條件下,會分解產生20多種致癌芳香胺,經過活化作用改變人體的DNA結構引起病變和誘發癌症。整理了近年來的相關報導和結合SMQ食品所的經驗,豆製品可能使用的非法色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SMQ食品檢測所一直致力於非法色素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04年,我院是全國第一家檢出蘇丹紅的單位;2007年,我們通過多種技術手段,發現了「滷豆腐」中添加酸性金黃G……迄今為止,我們已建立了136種非食用色素信息資料庫,申請了「食品中水溶性偶氮染料快速測試方法」發明專利1個,並建立了線性離子阱-軌道阱高分辨質譜儀(LTQ-Orbitrap)快速篩查非食用色素的方法。
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應該避免通過原料帶入非法色素,如對添加劑的使用有疑問,歡迎隨時諮詢SMQ。
❥ 預包裝食品,要注意看食品標籤,包括生產日期、產品標準和QS標誌,以及配料表。◆ 張協光等《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串聯質譜同時測定食品中蘇丹橙G、二甲基黃、蘇丹黑B》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HG201201063.htm
◆ 曾泳艇等《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串聯質譜法同時測定食品中紅色2G、酸性大紅、酸性橙Ⅱ和酸性金黃G》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HG201203078.htm
◆ 黎永樂等《液相色譜/線性離子阱-靜電場軌道阱高分辨質譜法快速篩查葡萄酒中的合成色素》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PZZ201308004.htm
SMQ食品檢測所發明偶氮類色素快速篩查方法,只需10分鐘即可出結果。
(本文由SMQ食品檢測所原創編寫,轉載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