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數字迷信--
最近,鄭州一位車主把價值上百萬的5個8車牌,裝在了一輛小貨車上。結果,上路不到一天,被民警們懷疑成套牌車查了8回。5個8如此顯眼,以至於引起誤會,這跟我們對數字的崇拜與禁忌分不開。
我們對數字有多迷信?
數字迷信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主要依靠聯想、心理暗示或附會,對某個或某些數字形成崇拜或禁忌。由於歷史文化或是宗教等原因,在很多國家,不同的數字都被打上了或吉或兇的標籤。
◆ ◆ ◆
中國特色數字迷信
比如,在我國,單個數字中,3、6、8、9、10最受崇拜。其中,6表示順利,8表示發達,9表示永恆,10表示圓滿。從取款機上就能看出來,通常6、8、9這三個數字鍵磨損最快。而1、2、5等數字只有與它們組成連號才會被重視,比如168代表一路發,518表示吾要發等。
◆ ◆ ◆
中日韓的「恐四症」
同樣的套路,因為4和「死」的發音接近,中國、日本、韓國等都患上了「恐四症」。韓國的電梯中用「F」代替4,有的旅館沒有4層;在日本,很多醫院沒有4層,病房沒有4號,連茶具都是一把壺配5個茶杯。而14、44、174、154、254、574等也因諧音關係易引發許多不吉祥的意義聯想成為忌諱。
廣州中山六院「去四化」 院方稱此考慮出於人性化
◆ ◆ ◆
西方「恐十三症」
在西方則有「恐十三症」,對最富神秘色彩的不祥數字「13」充滿禁忌。比如英國劇院中沒有13排,13號;很多機場都沒有13號登機口,飛機沒有13排座位;義大利的彩票沒有13 這個號碼,佛羅倫斯的房子,12號跟14號中間的被叫做12號半等等。
一部同時避諱東西方禁忌的電梯按鈕
如今,對數字的偏好,在各國已經發展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風俗。總之,你們開心就好!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節目